台新藝術獎邁入第15個年頭,2016年提名件數共計有102件,經九位提名觀察人討論後於今年3月選出19組入圍作品,創下歷屆入圍作品數之冠,其中14組為首次入圍,並將於5月中進行決選。台新藝術獎自2013年起改制,以不分類方式評選及頒獎,每年頒發五個獎項,其中包括一件「年度大獎」。執行三年後,因考量藝術類型本質的殊異,第15屆台新藝術獎調整為視覺與表演分類給獎(獎金各新台幣100萬元),同時保留「年度大獎」不分類精神(獎金為新台幣150萬元),以體現當代藝術跨越疆界的趨勢。
依入圍者筆畫順序排列
入圍理由全文詳見台新藝術獎專網ARTalks: ◎talks.taishinart.org.tw/
第15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 創作社CS監製作品4號創作社劇團(編劇魏于嘉、導演李銘宸)
破碎的場景,懸置的對話,以及愈來愈模糊的時間與空間,作品的語彙形式徘徊在寫實與寓言之間。作品隱喻當前的環境、災難以及年輕人所面臨的工作貧窮等問題,但卻不以再現的方式企圖討論社會現實,語言在劇場當中另闢政治戰場,雖不反映現實,卻不斷動搖現實。主筆/林于竝
2016鈕扣計畫-田采薇《The Man》
田采薇使用香菸、外套、電話等日常生活及手可得的物件,編織出一段男女的關係。尤其是外套的運用,創造出視覺的魔幻。作品承襲舞蹈劇場的表現形式,卻又以纖細的感受力與想像力開創出截然不同的風貌。舞作流動在肢體語彙、角色人物以及視覺意象之間,點菸的男人、巨大的外套、歇斯底里的電話鈴聲,以及夏卡爾式的無重力漂浮身體,表現愛情關係的危險、孤獨與渴望。主筆/林于竝
十三聲 雲門2
以個人懷舊記憶連結台灣在地文化,雲門2藝術總監暨編舞家鄭宗龍結合音樂、美術、燈光、影像設計者,從身體的尋根行動連結聲音的浸潤與新創,啟動聲光斑斕、平行式多焦點的舞台化庶民浮世繪,於創作企圖旺盛的影像、音樂、服裝等,和舞者的聲音、肢體參差互動之下,鮮彩俗豔、炫麗詭譎,臻於恍惚、出神之境,望向狂喜之途,摹擬並重塑某種視角的台灣社會生活眾生相。主筆/楊美英
午夜場:蘇匯宇個展
蘇匯宇以雙頻道來投影的《超極禁忌》,由金士傑而鋪展出被戒嚴時代所隔絕的多重性愛想像。藝術家以每秒180格高速攝影捕捉的各種像極了靜照或停格畫面的春宮圖場景,一方面這可視為是來自於男主角的性幻想,另一方面則可說是援引自色情小說與畫刊的高潮戲碼。但不管是軟調色情還是硬調色情的身體組配,關鍵之處在於,這些性愛場景都是不合時宜的,總是面臨著被違禁與查緝的下場。主筆/孫松榮
第15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立黑吞浪者》「日曜日式散步者」微型實驗行動ACT 1
鬼丘鬼鏟、黃亞歷、謝仲其、丁麗萍、劉芳一、李世揚此一融合詩、影像、聲音、音樂和身體動作的綜合性實驗演出,透過文件考古的方式重建日本時期台灣前衛藝術運動「風車詩社」的時代留痕,不只產生一部受到國內外重視的電影詩-紀錄片,也因為和劇場及表演藝術家合作,而產生多媒體劇場的回塑性建構。在《立黑吞浪者》一作中,多種語聲的解構式演出和影像及身體動作組合之間的交織,形成台灣近年罕見的前衛劇場。演出中聲音表演部分及體操動作的介入在此作中尤其有令人激賞的執行成果。主筆/林志明
《百鳥歸巢入翟山》心心南管樂坊
一灣坑道、一帶碧水,一聲悠揚的竹笛穿透濕潤微涼的空氣,清亮遼遠。遠方洞口光亮處,一排竹筏破水而來,素服淡妝的樂人們安坐其上,端莊典雅,如天上飄落之仙人。竹排上,南管藝術家王心心絲弦輕撩、竹板輕罄、朱唇輕啓,一闕詩仙的《早發白帝城》,一曲古早的《百鳥歸巢》,瞬間即讓岸上凝神屏息的觀眾,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也。這是心心南管樂坊在原金門軍事重地之翟山坑道中演出的畫面。導演吳素君巧妙地將裝置、實景與活化石之南管做一結合,跨越了藝術的形式與格局,傳遞出穿透歷史時空的情懷與悲憫。主筆/張曉雄
回莫村:許家維個展
許家維相較於許家維過去的作品,如透過年長女性溫潤的外語旁白以貫穿歷史與記憶的《和平島故事》,抑或透過民間信仰方式以替代藝術家主權的「鐵甲元帥」系列,2016年的個展「回莫村」中,一方面,敘事主軸雖仍纏繞於亞洲自上個世紀中葉以來伴隨著無盡戰事的歷史空缺,卻也讓我們看見更多的後設佈局,這些佈局不僅讓觀眾的目光難以從這些看似無關乎敘事情節的過場程序中移開,同時也觸發了關於歷史空缺的問題意識:究竟是誰在敘述?被敘述的誰又何以與敘述者產生區別?他人的歷史何以成為我們的歷史?主筆/簡子傑
《阿棲睞》布拉瑞揚舞團
2016年其推出的兩部舞作《阿棲睞》與《漂亮漂亮》,都受到本屆觀察提名委員的青睞,一直到了最後一輪投票,《阿棲睞》終於勝出。《阿棲睞》在感人之外,震撼力道更勝一籌,並且挑戰了舞蹈的概念,以一再重複的高度體能動作,讓舞者身體在一次一次的筋疲力竭中所產生的線條與節奏變化,配合同樣聲嘶力竭的吟唱,最後讓整部舞蹈形成一氣呵成的張力與完整!以此編舞概念來闡述原住民與大地的合而為一,兼具哲學與美學上的意涵,為生存而舞蹈,因舞蹈而感覺存在,兩者迴旋激盪出「斜坡上的石頭」(「阿棲睞」原意)的雄壯與真情,令人屏息動容。主筆/郭強生
2016年其推出的兩部舞作《阿棲睞》與《漂亮漂亮》,都受到本屆觀察提名委員的青睞,一直到了最後一輪投票,《阿棲睞》終於勝出。《阿棲睞》在感人之外,震撼力道更勝一籌,並且挑戰了舞蹈的概念,以一再重複的高度體能動作,讓舞者身體在一次一次的筋疲力竭中所產生的線條與節奏變化,配合同樣聲嘶力竭的吟唱,最後讓整部舞蹈形成一氣呵成的張力與完整!以此編舞概念來闡述原住民與大地的合而為一,兼具哲學與美學上的意涵,為生存而舞蹈,因舞蹈而感覺存在,兩者迴旋激盪出「斜坡上的石頭」(「阿棲睞」原意)的雄壯與真情,令人屏息動容。主筆/郭強生
第15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我知道的太多了》 劉冠詳
極簡的舞台上,白地膠裁切成不規則的矩形,如失去平衡之人生處境。左舞台後方垂著一大塊白色布幔,編舞家劉冠詳十分巧妙地運用這塊布幔,時而如放大的床單,時而成為幽閉密室之帷幕,時而成了光影效果之介面。他用錄音方式記錄下與母親生前的對談,通過整理剪輯,成為舞作的軸線。編舞不僅藉此找到了心之安放所在,渡化了亡母的靈魂,更重要的,從個人的死生經驗中跳脫,觸及了人類永恆的宿命議題,展現了編舞家在癲狂祭典下的理性之縝密與冷靜。主筆/張曉雄
2016新點子舞展─李貞葳《孤單在一起》李貞葳、佐坦(Vakulya Zoltán)
李貞葳在其修長身軀裡,似乎蘊藏著一種源源不斷的驅動力,與西洋劍出身靈敏矯健的佐坦之間,發展出極為獨特的肢體語言,將內在的野性毫無矯飾地表現出來。兩位舞者在無定式的肢體語彙中建立彼此的信賴與磨合,面對各自的孤獨與不安,尋覓著靈魂中殘缺的另一部分。在激烈的翻滾纏繞之後,兩個緊繃對扯的身體突然斷裂,將兩人投向絕然相反的對角,音樂燈光嘎然中止,似乎回應了孤單中的黑暗主題。此作以極為單純的方式回歸舞蹈本質,從簡練而絕美的身體,讓人看到了靈魂深處的波瀾與水晶般的純淨。主筆/張曉雄
和光同塵:馮君藍攝影個展
馮君藍在此次相當完整的個展中,馮君藍以其各系列攝影作品細緻而又渾然天成地表現出被攝影者靈性;主要的系列具有基督宗教的圖像學脈絡,也展現出台灣特有的文化及自然,並且透達出具有普世性的人文氣質。其以不同膚色及性別人物手部構成的攝影系列,創造出簡潔而又動人的雙人舞,不見五官卻充滿表情,在寧靜中呈見出作者對人間的關懷和攝影功力。展場中和教友們合作的纖維裝置,也恰當地指引出參觀經驗中的節點,含蓄中帶有優雅。主筆/林志明
第15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造聲:王仲堃個展
王仲堃展覽呈現藝術家從2006年開始專注發展的機械聲音裝置,除了多年來的「開箱作業」系列外,也包括大型的聲音互動裝置。當箱子或物件隨著觀眾感應而打開、敲擊、發出令人會心的聲響,透過改造、模擬、拼裝,讓聲音的生產過程被視覺化,而成為一場微型的奇觀展演,連帶使得原本無趣的機器,忽然展現了優雅和超現實的姿態。在這裡,發聲與聆聽不只是時間的過程經驗,同時也是物質、身體極具詼諧的接觸即興。藝術家無疑的在此呈現他的發明樂趣,以及為聲響藝術拓展的新疆界。主筆/吳瑪悧
2016 松菸Lab新主藝─林宜瑾《彩虹的盡頭》
林宜瑾林宜瑾長期從傳統文化汲取養分,透過田野方法跟隨牽亡歌者了解牽亡儀式,將之轉化為演出主題。藉著樂聲的牽引,舞者們演繹著亡靈超渡的過程,從生到死到靈,藉著神/人/偶的形象轉喻,將一般人覺得陰晦、避之唯恐不及的喪葬儀典,帶入逼人觀視、聆聽的劇場空間。也因為過/渡、轉/化是牽亡陣的核心,演出也特別透過素材的運用、空間的塑造,讓人體驗進出多維度的情境氛圍。該演出不只讓劇場表演與民俗儀典疊合交遇,也提供我們一種距離美感,重新理解民間臨時性劇場,對於生命、身體的深刻觀照。主筆/吳瑪悧
無無眠:蔡明亮大展
蔡明亮繼「來美術館郊遊」後,「無無眠」再次進入北師美術館,以更為簡潔佈展形態呈顯「行者」系列兩部影片與《秋日》。毫無疑問,時間仍為蔡明亮作品最核心的思想。光影幻化之間,投映銀幕與館外市景交融。時間做為電影展覽的另一路徑,是引領觀眾走入展廳,坐臥躺觀賞動靜之間的聲影。於此同時,「無無眠」的啟示在於將美術館形構為融會大眾文化(歌手獻唱)與嚴肅文化(電影做為藝術)交匯之處,更成為觀眾的沉睡之穴。主筆/孫松榮
2016關渡藝術節《曾經未曾》明日和合製作所
從幾位陌生旅客在機艙中的短暫交會開始,幾位演員在不同角色之間自然轉換;編劇馮琪鈞將簡單的故事線延展,創作出流暢的劇場敘事;舞台設計鄭烜勛以簡單的佈景、物件、不同的視角,打造出具想像力的空間;導演洪千涵將憂傷包裹在幽默輕鬆之中,以純熟的劇場手法拼貼出互相牽連的故事片段,是令人矚目的新生代導演。編導、演員及團隊以高度默契互相配合,在有限的空間、人員與物件中創造出一個極富想像力的傑出展演。主筆/陳惠湄
第15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揭曉
第一屆「自己的劇本」原創戲劇節《颱風走在預報前》盜火劇團(編劇胡錦筵、導演林文尹)
在本次入圍決選的作品中,本劇無疑是最貧窮,也最小規格的製作。連劇場都稱不上的空間裡,三個角色與一些空間裡現成的生活用品,卻構成了一部讓人目不轉睛的好戲。這是一齣既寫實又荒謬的心理劇,最後還有兩種不同的結局,編劇的創意要如何被執行?這在台灣劇場「純」戲劇的製作上一直是個問題,劇本不是最後被導演的風格吃掉,就是演員的能力無法達到劇本深度。但這齣精緻的小製作展現了編導演之間成功的磨合,台詞準確的推進,導演在節奏動作的收放上步步為營,演員在劇情的三角關係中處處都「有戲可作」。主筆/郭強生
《蓬萊 Isle of Dreams-南北管神話音樂劇》拾念劇集
《蓬萊》將南管、北管巧妙地融合,創作出具有傳統韻味的音樂,既創新又不偏離傳統;雖是原創,卻吸引人想要探究傳統音樂以及古籍之美。四位演員飾演多個角色,除了操偶、使用神祇的肢體語言,以及導演李易修自創的一套神明語言,其唸做、唱腔、表演都令人感動與讚嘆。編導的創意與格局、演員的投入、團隊的合作,帶出精采的舞台表演,引導觀眾進入一個迷人的神話世界,更發展出一種傳統再創造的劇場新美學。主筆/陳惠湄
《錢江衍派》廖烜榛、黃奕捷、李佳泓、王又平
與其說「錢江衍派」是由四位年輕藝術家共同拍攝的一部「電影」,毋寧說,這部電影的產生本身即為一場橫跨了世代與世代、個體與集體記憶間的事件。該片腳本圍繞著橫跨文學、繪畫等領域的政治行動者施明正,然而演員卻是四位年輕藝術家的父親,做為子女的藝術家藉著與父執輩進行對話以產製出一部劇情片,但這些父親不僅並非職業演員,更非政治受難者,在演出過程中不經洩漏原本的身分,當表演岔出敘事,演員的身分回返為父親,這些縫隙不僅揭露了日常的歷史,也成為整個計畫最具觸情之處。主筆/簡子傑
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身體氣象館作品
導演姚立群與三位台灣-韓國身障表演者,以及劇場演員黃志勇、鋼琴樂手黃柔閔,共同完成的演出;可說是一次眾多生命以各自存在樣貌於「劇場」此場域交互匯流的行動過程。從開演前要求觀眾入場自報名字的設計,開始聲息相通的觀演過程,同時反轉傳統觀演關係的權力位置;表演文本返回身體本質動能的發散與淬煉,面對不協調的生之慾望與衝突、生命的殘酷與美好,彰顯、放大諸多心理感官細節,觀/演一起呼吸、喘息、顫慄、頌讚:一場迸發無以名之強勁力量的肉身展演。主筆/楊美英
Tags
今藝術編輯部( 24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