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十天的紐約亞洲藝術週(Asia Week New York)於 3 月 9 日拉開序幕,向大眾呈現精彩絕倫的亞洲文物展。屆時,這些名品佳作會在城內約51間藝廊和古董店、五家拍賣公司及16座文博機構同步展出。包括瓷器、珠寶、織品、繪畫、雕塑、金工、版畫、攝影和玉石,充分反映亞洲各時期的創作新意和技術發展,期間多項活動勢必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策展人和藝術愛好者熱烈參加。3月13日開幕酒會則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隆重舉辦,並廣邀各界嘉賓貴客出席。然而,在面對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爭議不斷的政策與社會情況下,本屆藝術週的展示成果與後續發展仍值得密切關注。
清〈石雕龍紋瓶〉,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圖︱紐約亞洲藝術週
古董商:新舊夥伴,共襄盛舉
今年首度參加藝術週的新進藝廊和古董商共有13家,主要營運集中於東北亞和印度藝術,其中經營中國文物業者即有四位。譬如倫敦的Robert Hall Asian Art Ltd,便展現其精緻的鼻煙壺和現代繪畫收藏為主。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則端出高檔的陶瓷器物,包括唐〈三彩盤〉、宋〈青白瓷枕〉和清〈石雕龍紋瓶〉。老字號覺是軒(Priestley & Ferraro)仍舊以其出名的高古陶瓷為要,像展品宋代〈耀州窯刻花瓷碗〉和〈建窯兔毫茶碗〉,莫不吸引觀眾目光。而來自紐約的19th Century Rare Book & Photograph Shop,著重市場和學界都相當熱門的中國早期攝影;在展覽期間亦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深入討論此時攝影美學價值和歷史意義。相信新加入的優秀生力軍,會為藝術週帶來更多賣點。
宋〈建窯兔毫茶碗〉,Priestley & Ferraro。圖︱紐約亞洲藝術週
明代葉雙十〈錦春圖〉,Kaikodo LLC。圖︱紐約亞洲藝術週
往年許多熟面孔的店家,今年繼續加入藝術週參展隊伍中。例如懷古堂(Kaikodo LLC)的中日古代書畫名品,向來是藝術藏家的必訪之處:今年以「星河(River of Stars)」為展題,帶領大家遊賞中國晚期繪畫的豐富境界;主打明星是明代畫家葉雙十〈錦春圖〉,花石錦雞、設色鮮麗,富含「錦上添花」吉祥寓意,而「雞」、「吉」諧音之趣,更為丁酉新年增添喜慶歡樂。藍理捷(J.J. Lally & Co.)則籌畫「古代中國佛教雕塑(Buddhist Sculpture from Ancient China)」展,數件精美的雕塑作品像,分別為來自北魏雲岡石窟第一窟前壁入口東側的〈彩繪維摩頭像〉、北魏龍門石窟〈供養人浮雕頭像〉、北齊天龍山石窟第16窟〈菩薩頭像〉及北魏鞏縣石窟〈菩薩頭像〉,都是海外早期流傳有緒的精品,此時再度出現於市場殊為難得。
北魏〈菩薩頭像〉,鞏縣石窟,J.J. Lally & Co. 。圖︱J. J. Lally & Co.
拍賣行:家族珍藏,藝術饗宴
各家拍賣行今年可謂來勢洶洶,不少海外家族收藏紛紛現身。佳士得所推出的兩場關鍵專拍,分別是「家族遺珍:瑪麗.泰瑞莎.L.維勒泰亞洲藝術珍藏」與「宗器寶繪: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前者是以中國古典家具收藏聞名,其中以珍稀的黃花梨與紫檀備受關注,例如17世紀〈黃花梨南官帽椅〉、〈紫檀官帽扶手椅〉與清代18世紀〈紫檀羅漢床〉,曾分別遞藏於艾克(Gustav Ecke)和蔡辰洋等人。而日本私人創設的藤田美術館,則是由實業家藤田傳三郎(1841~1912)與其子平太郎及德次郎共同建立,以所藏九件日本國寶與52件重要文化財聞名於世;此次釋出拍場的數件高古青銅重器,包括商晚期安陽時期〈青銅饕餮紋方尊〉、〈青銅饕餮紋瓿〉、〈青銅饕餮紋方罍〉和商晚期〈青銅羊尊〉,必然掀起拍賣高潮。
蘇富比「明.國風」拍賣專場匯聚一系列明瓷珍品,突顯大明王朝的高度工藝發展;焦點為明宣德〈藍地白花牡丹紋大盤〉,該飾紋造型盡顯匠藝雄心,是罕見的明初瓷器典範。在「中國藝術珍品」拍賣方面,則提供各類文物逾250件,重點包括Joan Oestreich Kend舊藏的兩尊〈粉彩地藏菩薩坐像〉,以及宋瓷、清代御瓷、玉雕、古典黃花梨及硬木家具等。而「中國書畫」拍賣聚焦在清初八大山人1703年作〈花鳥魚果〉12開冊,屬畫家晚年精品。邦瀚斯也推出「大師之像:藏傳佛教法系造像108尊」、「The Zuiun Collection祥雲藏品」、「精緻中國鼻煙壺」與「中國工藝及繪畫」等拍賣。其他諸如Doyle、iGAVEL Auctions 等拍賣公司,也舉行亞洲藝術文物專拍。
唐〈白釉綠彩高足長柄壺〉,1998年黑石號沉船出水,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藏。圖︱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
文博機構:特展上檔,千年名蹟
本次藝術週匯集16家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在紐約及其周邊地區推出各項展覽、講座和特別活動,展品年代橫跨千年之久。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海洋之謎:唐代沉船和亞洲早期貿易(Secrets of the Sea:A Tang Shipwreck and Early Trade in Asia)」,是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共同籌劃,以向觀眾介紹在印尼爪哇海底發現的唐代沉船文物。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的「亂世絕響:六朝藝術(Art in a Time of Chaos:Masterworks from Six Dynasties China:3nd~6th Centuries)」,陳列出土的六朝古物與傳世品,體現當時輝煌的藝術成就。而紐瓦克博物館(Newark Museum)和耶魯大學美術館(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則分別舉行「亞洲音樂藝術(Musical Arts of Asia)」和「明畫:文人和畫師(Ming Painting: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展覽,試圖以不同主題來彰顯東方多元的創作風格。
明永樂〈剔紅牡丹紋盒〉,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圖示和言傳:說故事的中國畫(Show and Tell:Stories in Chinese Painting)」,透過12世紀到當代的60餘件作品,探討歷代畫家如何利用圖像與文字等,感性地敘述各種故實和個人心境。同館的「剔紅:14至19世紀的中國漆雕(Cinnabar:The Chinese Art of Carved Lacquer,14th to 19th Century)」展覽,則精選館藏45件漆雕精品,譬如元〈剔紅綬帶秋葵紋漆盤〉、明永樂〈剔紅牡丹紋盒〉和清乾隆〈剔紅庭園人物圖筆筒〉,展現往昔漆藝師傅的匠心獨運。「五彩世界:中國硬石雕刻(Colors of the Universe:Chinese Hardstone Carvings)」展出清代75件造型玲瓏雅緻、技巧爐火純青的石雕品,包括華人鍾愛的翡翠、瑪瑙和水晶。而「清宮戲樓遺珍:18至19世紀的中國戲曲服飾(From the Imperial Theater:Chinese Opera Costumes of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則體現傳統戲劇裝扮的巧思設計。
Tags
林逸欣( 7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