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加密藝術報告
Encryption Art Market Report 2022
平台觀點:不只是炒作,SOYL眼中的藝術NFT文│SOYL(所有)
2021年12月,權威《柯林斯詞典》(The Collins Dictionary)照例選出年度詞彙,「NFT」擠下「Metaverse(元宇宙)」光榮奪冠,時隔不過短短數月光景的此刻,當有人再提及NFT時,卻很難擺脫詐騙、造假以及價格雪崩的負面觀感。從國外知名喜劇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惡搞情境劇,到台灣嘻哈歌手MC Hotdog的歌曲「NFT」,都在質疑NFT的甜美糖衣,是否包裝著一場金錢遊戲?不可諱言,毫無價值、刻意炒作的NFT在市場上多如牛毛,美國知名藝評傑瑞.索茲(Jerry Saltz)於2021年5月由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主辦的一場NFT線上論壇直言:「放眼所及,NFT世界是千篇一律的螢幕保護程式、GIF,或動漫、科幻、軟調色情。」但若回歸NFT作為承載數位內容憑證的特性,在一片混亂的瘋狂泡沫中,以藝術為本質的NFT仍然存在且持續成長,值得藏家與實體藝術家將眼光放遠,冷靜地在這場大浪潮中找到方向,不致迷航。
鏈上的現地製作
NFT進入大眾視野的重要里程碑,是佳士得於2021年3月落槌,數位創作者Beeple《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的單一作品專場拍賣,當時6,900萬美元的結標紀錄,也讓NFT如彗星般撞進了藝術界。然而即使這張「.JPG」數位檔案創下全球在世藝術家第三拍賣高價,僅次於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Rabbit》與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它並沒有成功打進傳統藝術圈最核心一群人的心裡。對他們而言,就連將Beeple歸類為「藝術家」,都是顛覆三觀的。
回顧過去一年半NFT光速演化的歷程,藝術圈對藝術NFT的認同,仍仰賴著一位接一位(相較於因NFT崛起的新興創作者)所謂「傳統」藝術家所跨出,實驗性的第一步。我們或許可以將這些「傳統」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NFT(artNFTs), 視為一種新的、區塊鏈上的「現地製作」,從如此視角切入,以期為創作者、觀眾、藏家,預留更多彈性和變動空間。
已有許多傳統藝術圈的知名藝術家涉足NFT,舉例來說,最近引發熱議的重量級藝術NFT,是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將其2001年的經典錄像作品《The Hero》,細分成單幀影格,分《The Hero 25FPS I》《The Hero 25FPS II》兩階段發行。第一階段共釋出6,500幀影格(第二階段發行細節至本文截稿日前尚未宣布),藏家可選擇單獨收藏一張JPG或是一件含多幀影格、秒數不等的GIF。
去年七月問世,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10,000個《The Currency》NFT是另一話題性十足的實驗性項目。取得此作後兩個月之內,藏家有第一次機會決定是否拿手上的NFT「兌換」手繪畫作,下好離手的期限,是7月27日英國夏令時間下午三點以前。最後你想擁有的,到底是數位畫作NFT,還是實體畫作?選擇NFT,對應的實體畫作就會被燒毀,反之,選擇實體,對應的NFT則將被銷毀。《The Currency》實體畫作被燒毀前,將會在一場實體展覽上,供人「憑弔」,據稱燒毀油畫當天現場拍攝的視頻,還會被鑄造成NFT。在此,赫斯特討論了人們心目中對於「價值」的判斷。
Damien Hirst,《The Currency》。(網路截圖)繼《The Currency》後,赫斯特接力推出兩個項目:聚焦肩負生育和勞動雙重責任女性的《Great Expectations》以及其著名蝴蝶標本畫的延伸《The Empresses》。《The Currency》NFT藏家擁有《Great Expectations》優先選購權;《The Empresses》則是以中外歷史上著名的五位女性統治者命名,購買此NFT的藏家,可選擇至多三年延後實體畫作遞送,寬限期間可先在NFT二級市場交易,再一併轉手NFT與實體藝術品,質押的自由度比傳統藝術交易更為靈活。
Damien Hirst,《Great Expectations》。(網路截圖)另外,烏爾斯.菲舍爾(Urs Fischer)的《CHAOS》數位迷你雕塑NFT,十分巧妙地轉化其為人熟知的實體雕塑,且影像檔質感極佳,堪稱藝術NFT中的精品。而蔡國強《瞬間的永恆—101個火藥畫的引爆》嘗試藉由NFT令舊作獲得新生,觸及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受眾;NFT也為徐冰《元宇宙森林計劃》和珍妮.豪澤(Jenny Holzer)《Body》提供了截然不同的管道致力公益。
Urs Fischer,《CHAOS》。(網路截圖)更有傳統藝術家跳離舒適圈再遠些,推出令人眼睛一亮的藝術NFT,例如視覺藝術家阿麗莎.柯維德(Alicja Kwade)的《SELBSTPORTRAIT (10361 x 25p), 2020》。在四月柏林藝廊週(Gallery Weekend Berlin)的個展,她將自己的DNA code全部列印在A4白紙上,貼滿展間牆面,堆放成疊,也歡迎看展觀眾帶走幾張。展覽結束後,柯維德的DNA code被鑄造成一萬餘個NFT,透過以太鏈在轉瞬間傳送至全世界,她形容「整個展覽像是被吸進以太鏈上」「彷彿我自己就是一個NFT」,藏家可將此NFT的.PDF或.PNG檔案列印出來,「得到一件綿延2.5呎長的超大藝術品」。
SOYL的破土而出
鏈上的現地製作顯然為實體藝術家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實驗機會,而著眼於亞洲版圖的雙語平台SOYL不僅致力於藝術NFT,也希望進一步激發跨域合作的火花。SOYL從今(2022)年4月中上線至6月之間,共推出三位亞洲藝術家——金氏徹平、張碩尹和黃海欣的NFT系列作品。他們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和內容,為藝術NFT提出了多元的可能性,也藉由藝術NFT推展了原本創作內涵的範疇。
作為SOYL開台藝術家,金氏徹平發表的《Tower (NFT)》,最早源於2001年在倫敦深造時畫的一件素描《Tower》,其後Tower不斷演化,以繪畫、動畫、戲劇、咖啡廳和公車的等多種樣貌呈現,成為一個連結不同尺度和語境脈絡的人與物平台。為Tower (NFT) ,金氏徹平則邀請到藝術家荒木優光(音樂)與板垣賢司、山田晋平(剪接)合作。而《Tower (NFT)》誕生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今日,人們所經歷的惶恐、不安與孤立狀態,與其前身素描版本《Tower》的背景,911事件餘波蕩漾下的社會氣氛如此似曾相識。Tower中的「塔」始終象徵著人,我們同樣熱切渴望著接觸外界,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溫暖的關係。
金氏徹平,《Tower (NFT)》。(SOYL提供)張碩尹向來以需要大規模統籌的跨域合作而聞名,他的《她與你與她的戀愛》集結了程式語言、配樂、編劇、插畫、區塊鏈等專家,實現賦能型NFT整合藝術展覽+手遊的創新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串連線下模式。這計畫以美少女遊戲為藍本,隨著故事劇情發展,玩家卻逐漸遭受遊戲的控制及綁架,並且如果想要看到故事結局,得親自走訪在愛情賓館舉辦的沉浸式展。張碩尹在此提出的是一則當代寓言,到底是你在使用科技還是科技在利用你?在SOYL平台上藏家可購買專屬NFT特殊結局,也享有與彩蛋導覽員一同在愛情賓館躺在床上觀展的體驗。透過賦能型NFT的設計,藏家成為藝術的主動參與者,甚至成為整個藝術計畫的一員。
張碩尹,《她與你與她的戀愛》。(SOYL提供)繪畫強調繪畫性、筆觸、構圖、空間、技藝等面向,所用媒材如顏料、畫布、紙等的質地均為繪畫迷人之處。當繪畫跨足到NFT之時,倘若只是製作成jpg或讓它動起來,將完全喪失其魅力而無法打動人。以平面繪畫為主要創作形式的黃海欣是一個特別的案例,她經由NFT功能將時間融入創作,嘗試此前所無法達到的呈現方式。在《#stayathome》中,她以數位繪圖應用程式Procreate繪製31件短動畫,同時搭配法國聲音藝術家Norman Bambi的音樂和音效。這些作品收錄了黃海欣對於疫情期間,每人居家隔離時生活小片刻的觀察。透過ERC-721a智能合約,藏家一次選購可獲得此系列共31件作品,但作品以一天一件的方式,於加密錢包中逐日開箱。藏家每天收到一個來自黃海欣的驚喜,在疫情持續回放的無奈中,增添一絲自嘲況味和暖心陪伴。
黃海欣,《#stayathome》。(SOYL提供)熊市、泡沫化之下,藝術NFT何去何從
當加密貨幣與NFT互相掛鉤,藝術NFT有待彰顯或發掘其創作內涵,確實讓藝術收藏趨於複雜。2022年6月加密貨幣市場迎來了巨大的跌幅與恐慌,加密貨幣市值在短期之內大跌超過60%,然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真正具備藝術內涵的NFT,價值反而逆勢上揚,赫斯特《The Currency》在Opensea上的排名不降反升即是最佳例證。不久前,奈良美智亦在個人推特表示嘗試創作NFT的意願,實體藝術家仍有意願發揮實驗精神,在在振奮著對區塊鏈技術結合藝術抱有熱忱的我們。
今年五月,來自柏林的藝術與科技市場年度調研《ART+TECH Report 2022》訪談306位傳統與數位藝術藏家,剖析他們如何錨定藝術NFT的價值,以及界定「好的、值得收藏的藝術NFT」標準。調查顯示,高達90%的受訪者收藏藝術NFT的主因,著眼於藝術鑑賞;而何謂一個「好的」藝術NFT?88%受訪者認為應具備扎實藝術性概念、63%認為需活用新科技特性、62%重視高解析度、39%希望作品獨一無二。這些數字無非證明了談收藏,從傳統到數位,從實體到區塊鏈,「art」一字,必須先行,同時也呼應傑瑞.索茲所提倡,無論使用什麼媒材,在何處創作,永遠是「art first, everything else will follow」,藝術NFT亦如是。(文│SOYL(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