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喚起情感的廣義藝術 北約組織總部911紀念碑

喚起情感的廣義藝術 北約組織總部911紀念碑

位於布魯塞爾NATO總部的鐵紅色的紀念碑,是911攻擊事件後世貿大樓的建築鋼鐵殘骸,矗立在北約總部。圖/達志影…
位於布魯塞爾NATO總部的鐵紅色的紀念碑,是911攻擊事件後世貿大樓的建築鋼鐵殘骸,矗立在北約總部。圖/達志影像
今年5月25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28國元首,齊聚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新總部,由美國總統川普與各國元首共同揭幕紀念碑,並作公開演說。這個鐵紅色的紀念碑既像是法國雕塑家凱薩(César)的壓縮金屬雕塑,又像美國極簡主義藝術家里查.塞拉(Richard Serra)的氧化紅繡色雕塑,但它其實是2001年911攻擊事件後世貿大樓的建築鋼鐵殘骸,屬於北塔的一部分。
同時,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揭幕一旁曾經分隔東西德,在1989年倒塌的柏林圍牆殘骸,這段牆有2公尺高、超過2公尺長度。這兩個紀念碑安置在預計年底新落成的北約組織總部前花園中,歷史意義非凡;一個見證冷戰時期的分裂,一個喚醒二十一世紀首次巨大恐怖攻擊的慘劇,同時都宣告了北約組織在1949年成立的精神:盟國的團結。
川普的致詞自然圍繞在恐怖攻擊上,也強調在北約組織成立之時的第五條約:任一國家遭受攻擊,如同其他盟國都遭受攻擊。這是冷戰後這個條約第一次被公開提到,也許因為近年各地正遭受許多恐怖攻擊的威脅,北約組織的意義又邁出新的一步,象徵各國聯手對抗恐怖組織的必要性。另外,揭幕當天就在英國曼徹斯特爆炸案之後,28國元首也進行一分鐘默哀。梅克爾的致詞則展現不同氣度。出生東柏林的她,說明一個分裂的國家曾經對她多年的生命產生影響,並說「牆不會成功的,只有建築在共同價值上的開放社會才能。」對照想要在美、墨邊界興建圍牆的川普,似乎有點諷刺。
回到紀念碑本身。不同於一般的紀念碑是特別為紀念目的打造的人造物,這座紀念碑是真實的遺跡,本身更具有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就如同紀念建築(monument)的字源來自拉丁文「monere」,意指「招喚」,紀念碑也是用本身確切的物質存在,和真實的歷史痕跡,招喚對於重大事件的集體記憶,並繼續傳承給下一代。
雖然911的建築殘骸像是件雕塑作品般的放在台座上,我們能否把它視作藝術呢?很明顯的它並不屬於狹義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古典的定義「自然模仿物」,或是當代由杜象發起的觀念「藝術家的決定」,都不能應用於此;而且對於這樣的殘骸做出審美似乎也牽涉到道德層面,基於背後所牽涉到的沉重慘劇。但它可能的藝術價值正是來自珍貴的歷史刻痕,讓每個面對它的人,都能再次和過往產生某種情感連結。所以,何妨將其視為廣義的、供大眾參與的藝術呢?
吳水柔( 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