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竹都好有趣─藝術館在這裡」推廣展@香港中央圖書館

「竹都好有趣─藝術館在這裡」推廣展@香港中央圖書館

香港藝術館目前因擴建工程處於閉館狀態,但館方策展人員卻未停下腳步,在9月10日至10月11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策…
香港藝術館目前因擴建工程處於閉館狀態,但館方策展人員卻未停下腳步,在9月10日至10月11日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策辦「竹都好有趣─藝術館在這裡」教育推廣展覽。此展聚焦藝術館與竹文化相關的各類藏品,以生動活潑的展示方式和場景布置,如多媒體動畫、互動陳列等,積極地向大眾推廣。特別的是,展覽還與當地學校與機關團體密切合作,讓各界人士能增加對藝術館及藏品的認識,並培養觀眾的審美態度。亦希望藉由特展,不僅把藏品帶進民間社區,亦拉近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距離。
清代中期〈高浮雕赤壁夜遊圖筆筒〉,葉義捐贈,香港藝術館藏。圖︱香港藝術館
自古以來,竹子在華人社會扮演關鍵角色,由普羅大眾到文人雅士,從衣食住行至詩書畫藝,竹子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透過展覽的11項單元,可重新認識竹子的百變姿態:譬如「一切從簡」展區,以〈雲夢睡虎地秦簡〉的複刻拓本和現代書家臨寫《流沙墜簡》等,來呈現漢字與竹簡的關係;而從編簡成冊、揮筆成篇的紀錄過程,可知竹簡何以成為傳遞古代經典的重要媒介。在「真有形」和「好滋味」展區,可見竹汗衣、梳妝籃、竹絲團扇與竹壺等多種竹製品,大至房屋桌椅、小至筷子牙籤,幾乎一切器物都能以竹子為材料製作。
清鄭燮〈蘭竹〉,水墨紙本立軸,香港藝術館藏。圖︱香港藝術館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蘇東坡的經典詩作,讓後世文人與竹子聯繫更緊密;尤其明代以後,這股對竹子的清玩賞風很快席捲文士圈。在「竹中趣」展區,便以竹雕擺飾,如筆筒、臂擱和蟈蟈罐表現文人書齋的美學品味。特別是器物精采絕倫的紋樣造型,顯示明清雅士的精緻喜好。在「講品味」單元,則以筆架、水丞和仿古壺罐等,陳述明清竹器地位逐漸高於犀角、象牙、金銀和木器等珍奇玩物之上。而數幅書畫作品,如清代鄭燮〈蘭竹〉、蘇六朋〈竹林清話〉、羅清〈風竹〉和近現代李研山〈朱竹圖〉等,亦在「墨竹畫」展區裡陳列。
「竹都好有趣─藝術館在這裡」推廣展@香港中央圖書館
竹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身處繁忙社會的多數人們,卻經常忘卻其存在與意義。為喚起觀眾對竹文化的興趣,展覽用嶄新的詮釋模式,以設計感十足的圖繪、網頁和影像製作,希望獲得觀眾關注,串聯藝術和生活的雙向介面。展示採行分種類、說故事的敘述手法,親近民眾感受而激發其學習動力,讓博物館不再只是冷淡漠然的建築體,藏品也重獲生機,與觀者互動交流。此次展覽跨越東西方不同類型、涵蓋古今的領域範疇,多元角度帶給觀眾全新體驗:原來竹子和你我都那麼接近!
林逸欣( 7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