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五十嵐太郎《不忘卻的建築》

五十嵐太郎《不忘卻的建築》

下個月311東日本大震災就要滿五週年了,許多媒體趁此機會規畫紀念專題─哀悼死者、討論防災與核電、追蹤目前無家可…
下個月311東日本大震災就要滿五週年了,許多媒體趁此機會規畫紀念專題─哀悼死者、討論防災與核電、追蹤目前無家可歸的18萬多人之現況等。但災區外的我們往往容易遺忘,五年來,這些受害者每天每小時每分每秒都在過著辛苦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這五年的時空都是毗連在一起的。本書作者是建築史家暨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Taro Igarashi, 1967-),他曾經擔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日本館策展人(2008),經過311後企畫「愛知三年展2013」等一些重要的展覽;另外311前後陸續出版地震相關的書,如《看不見的震災》(2006)及《我一邊漫步災區,一邊思考的事情》(2011)。
五十嵐太郎《不忘卻的建築》封面
《不忘卻的建築》是日文書名,中文意思為「不遺忘的建築」,但不管就日文或中文的文法來說都有點奇怪,彷彿建築本身是個主體,五十嵐應該是刻意用這種文法來表達在物體中存在的人的祈禱及某種意志。他的思考從建築土木工程等實際知識到都市、社群及當代文化等,範圍廣泛。身為東北大學教授,五十嵐與災區人民站在一起,透過建築師與藝術家們來針對此災難的每個案例進行仔細分析,讓我們思考震災與文化的關係,並提供圍繞震災的「記憶」討論之機會。
五十嵐將「311仍未結束」為前言標題,提到幾個重點:311後日本建築界受到極大影響,他在建築師與社群互動中看到一些新的可能性之同時,嚴苛批評政府2020年辦東京奧運是太急躁的政策,並指出其籌備過程已在壓迫東北復興工程,也因為當時首相喊出「(輻射)完全被控制」的口號下,雖然尚未解決輻射外洩問題,圍繞核電廠的討論也似乎很快地淡化了。
第二,五十嵐強調人類應該要自己親赴災區並直接感受其重要性,從此發展出一些想法:如保護「震災古蹟」留下的必要性及311災區以「黯黑旅遊」(Dark Tourism)的想法來規畫其可能性。
第三,他分析311與其他天災不同之處,指出海嘯與核電廠事故剝奪人類存在根源的土地之殘酷的主張,現在的日本已不再有高度經濟成長了,趁此機會日本人應該要建立新的生活模式。
閱讀本書時發現,五十嵐受邀國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企畫監製的展覽「3.11—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建築師怎樣應對」並沒有巡迴到台灣。本展於2011年11月前確認收到日本內外51組建築師的支援活動及提案,2012年到2015年巡迴20個國家37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及香港。台灣是地震頻繁的國家,從展覽中應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但終因政治因素無法前來,令人遺憾。
本書後半段,五十嵐討論人類記住大災難(catastrophe)的方法,而提及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太平洋戰爭古蹟,以及四川及日本神戶的震災古蹟,再進一步討論環繞福島的種種問題之後,最後介紹愛知三年展。五十嵐主張如東北等已知將來一定會再次發生天災的地方,需要在城市規畫中編入「記憶」的必要性,並表示史前時代已有的藝術可能是具有強大力量的手段。藝術是否是「手段」的討論應不是此處重點,但在官方不太積極請求建築師與藝術家幫忙的情況之下,他們下鄉努力執行的每個活動計畫都與災區人民發生濃厚互動關係,是否從此可見,建築與藝術的意義已都改變了?
岩切澪( 9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