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美濃流轉半世紀.彩筆猶記故鄉情

美濃流轉半世紀.彩筆猶記故鄉情

如今已邁入耄耋之年仍創作不懈的曾文忠,在土地的召喚下,戮力以彩筆記錄下他所生所長的故鄉——美濃,歷經這大半個世紀的諸多人事變遷。
「我們生活在一道混亂卻也繽紛絢爛的彩虹之下。」(Nous vivons dans un arc-en-ciel de chaos)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回顧過去百年的台灣水彩藝術發展,無論是藍蔭鼎(1903-1979)筆下所描繪的農村生活,展現了半個世紀前台灣純樸的風土民情,而被識者讚譽為「雙腳踩的是鄉野的泥土,雙手沾的卻是社會最上層的光和彩。」,或是馬白水(1909-2003)以偌大世界為對象,把他親眼所見之景致全數化為紙上瑰麗,深刻體現了他畢生秉持「把不可能變為可能,世間一切都是藝術。」的美學觀。又或者安居新竹縣境凡數十年,以作育英才為己任的蕭如松(1922-1992),透過擁有高度個人風格與特徵的線條、色彩與構圖,賦予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一切另一番嶄新的面貌,乃至於席德進(1923-1981)取法中國水墨精神,結合台灣鄉土人文,尤其著力在傳統建築的表現上……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看到了遍佈在台灣各地的美好,以及人與土地之間無從割捨的情感與溫暖。
曾文忠的作品《秋收——餘慶堂(黃林兩姓合建祖堂)》。(藝術家提供)
曾文忠的作品《美濃一景——美濃河畔與東門樓》。(藝術家提供)
追尋上述這些藝壇前賢的足跡,如今已邁入耄耋之年仍創作不懈的曾文忠,同樣在土地的召喚下,戮力以彩筆記錄下他所生所長的故鄉——美濃,歷經這大半個世紀的諸多人事變遷,對曾文忠而言,美濃這個台灣南部最為重要的客家文化區域在過去幾百年間,就像是一個遺世獨立的寶地,群山環抱、河水如繞的自然環境不但提供人們豐足的日常所需,也孕育出許多俊彥人傑,留下諸多美不勝收的藝文篇章。
曾文忠的作品《美濃老街前熱鬧慶元宵》。(藝術家提供)
曾文忠的油彩作品《美濃山脈與美濃湖前花海》。(藝術家提供)
時至今日,無可否認地由於文明的大幅躍進,確實使人們生活更加便利,卻也在同時帶來了環境與生態的危機。面對此一難以逆轉的發展,曾文忠明白與其怨懟倒不如透過畫筆去把握、去珍惜那僅存的美好。就像是窮盡一生之力,寫下《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鉅著的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cel Proust)一般,曾文忠從美濃的水文地貌之變化為起點,捨棄純重形似的對景寫生,而是以象徵著時光流逝的迅捷筆觸,並揉合往日記憶的點點滴滴,描繪出既見歷史宏觀視角,又恰如其分地抒發個人內在情感的美濃山河圖全景(Panorama)。從故鄉出發,曾文忠走訪世界各地的行腳紀錄則無疑同樣洋溢著豐沛的生命能量。
曾文忠的作品《美濃河第七段精華區——永安街三河水天后宮前》。(藝術家提供)
曾文忠的作品《曾文忠老家——曾屋伙房辦喜事》。(藝術家提供)
當我們漫步在曾文忠筆下一件件可獨立視之,又彼此存在關聯、恍若浩繁長卷的作品之際,或許就如誤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的那位漁夫一般,因目睹農忙時節戴著斗笠、挑著扁擔在田間來回穿梭的農夫;在河邊搗衣的婦女等如今已難得一見的生活景象而深感訝異。那既是昔日美好的追憶,也未嘗不是警世的寓言。在沉浸於曾文忠的筆墨丰采之餘,只願青山鬱鬱、澗水潺潺依舊,黃蝶得以持續在翠谷中無憂飛翔。而當陽光灑落在一泓溪水之上時,自有虹彎成橋,在萬里晴空間映照出時光流轉的土地印記!

美濃相思情——曾文忠邀請展

展期:2019.07.13-08.07
地點:國立國父紀念館——1樓博愛藝廊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5號

 

張禮豪( 10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