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記「時光文件——楊忠銘個展」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記「時光文件——楊忠銘個展」

這是一檔由文學碰撞出發的展覽,楊忠銘以縝密地層層部署,將三年來的創作與思考凝鍊為名作「時光文件」(Timeless)的展覽中,這亦是藝術家繼「安靜的煙火」(2014)與「歧夢園」(2016)兩檔個展後,從文學觸發系列之最終章。或可以說,這是一場以探討時間為軸,實則充滿了對文學、生死、愛戀、材質與空間的層層包覆下思考紋脈的集體展示。
楊忠銘的作品《時間渦線》展出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
在每一個細節的巧妙部署下,觀者的視線在這片藝術家織就的網絡中,如同偵探般,將會發掘到的是一個個精心安排的線索,藉由這些線索進而探究那些纏繞於空間中,不論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輕盈地碰觸關於「時間」討論的哲思命題。透過「時光文件」的思考,也讓人不禁聯想起周夢蝶曾在〈孤獨國〉最末二句寫下的,「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皇。」面對時間的詩人,凝於彼時當下;而藝術家則將視線探觸至現在的背面,並藉由自己的語言再次進行詮釋。

註 陳傳興,〈寂寞人外〉,《燃燈人——周夢蝶特別紀念》。
楊忠銘的作品《戀人之城》展出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楊忠銘的作品《時間的漣漪》(局部)於展覽現場一景。(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在這次「時光文件——楊忠銘個展」中,馮馨(右)一直是個特別的角色,難以一以敝之,她就如同楊忠銘(左)的陪跑者,從藝術家開始繪製草圖、談論創作剛起步的想法時,馮馨便一路陪伴與參與,兩人更像是摯友般的共同完成了這次的展覽。(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若欲相見,只須於悄無人處呼名,乃至
只須於心頭一跳一熱,微微
微微微微一熱一跳一熱
——周夢蝶,〈善哉十行〉,《有一種鳥或人》
「疊字複韻一再迴旋,無盡無盡地詠唱到時間的背面⋯⋯」這是學者陳傳興形容詩人周夢蝶在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中幽微、堅定地誦念〈善哉十行〉詩句的方式。(註)而此一文人談詩人的興感之句,則再次成為了觸發另一位創作者思考閥的開端。
當讀到了以「時間的背面」寫就的詞句時,藝術家楊忠銘回問自己,「若是存在著所謂『時間的背面』,那應該是什麼?」這是一檔由文學碰撞出發的展覽,楊忠銘以縝密地層層部署,將三年來的創作與思考凝鍊為名作「時光文件」(Timeless)的展覽中,這亦是藝術家繼「安靜的煙火」(2014)與「歧夢園」(2016)兩檔個展後,從文學觸發系列之最終章。或可以說,這是一場以探討時間為軸,實則充滿了對文學、生死、愛戀、材質與空間的層層包覆下思考紋脈的集體展示。
藝術家楊忠銘於其個展「時光文件」展覽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旋進藝術家裝置的時空之網
展出的空間位於著名的亞典藝術書店地下二層。踅下樓梯迎面而來的是一座老鐵櫃檯,接待人員(有時可能是藝術家)以熟練的姿態邀請參觀者在手工書上簽下名字後,便遞給參觀者一張本展限定的文件,並請觀眾以桌台上的印時鐘打印下自己進入展場的時刻。在這一連串充滿儀式性的動作中,似乎早已忘卻方才是如何或緩或急地步入展場、外面的天氣是否熾熱或是細雨,好像都不再重要。這樣的觀展動線安排,在觀看開始前已然將觀眾沉靜地嵌入藝術家細緻佈局的時光文件之中。
觀眾進入「時光文件」展覽後,便會被邀請以印時鐘打印下自己進入展場的時刻。(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楊忠銘在受訪時提及,希望能夠創造一種多元關係的視覺牽連網絡,當觀者看到作品時,能夠與他件做對應,依此類推且又彼此關聯。就如同一張網般地牽繫起作品與作品、作品與空間的關係。也是透過此一具現化的視覺引導過程,交織成不同面向的訊息和層次。藉由觀看視線的鋪排,進一步織就出一張藝術家想談論的「時間之網」。
「時光文件——楊忠銘個展」展覽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繞到背面後,便再也沒有意義了
在藝術家的闡釋中,「時間的背面」不可否認地包藏了死亡消逝的概念。楊忠銘喃喃說道,「如何才是時間的背面,繞到背面後,則現世的時光是否再也沒有意義了。」除了對於詩人的消亡與念想、從心靈或物理面向的思考,在「何為時間?」以及「人類用什麼方式感知、量測與表述時間?」等提問下,他試圖逐一反推我們是如何理所當然地將時間的覺知與丈量尺規,悄然融入於個體生命之中。嘗試在展覽中納進那些人類用以量測時間的具體意象,並思考如何像周夢蝶的詩作、陳傳興的文學,透過視覺語言傳遞欲觸及探討的時間性,進發思考哲學命題的可能。
藝術家藉由這次個展所欲呈現的綿密意圖,不僅是畫框內的作品,更是將己身創作與思緒,緊密地牽繫起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探問。不論是形塑意象的擬態或是拆解既有的物件,在「時光文件」展場中貫穿地面的洞、中心展間以黑紗圍繞而成的半透明圓形空間等,藉由時間正反、空間穿透的抽象與具象維度,進一步地探究此一命題,並且埋下諸多思考的線索。
學者陳傳興形容詩人周夢蝶在誦念詩作的神態,寫下「疊字複韻一再迴旋,無盡無盡地詠唱到時間的背面⋯⋯」,這也觸發了楊忠銘對於時間的思考。(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時光文件——楊忠銘個展」展覽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反轉物的概念,與對物的迷戀
展場中除了平面版印作品外,也裝置有許多老物件,這些都是楊忠銘經過長時間的收藏積累而得。同時,藝術家透過思考版畫製成脈絡、媒材質性等,將現成物件轉變成版畫作品,或是將版畫的「原版」再製為物件的回返連結,具體地將互為表裡的形式語言多次反轉,並大量融匯於此次個展的每一處細節之中。
「我想呈現的是將版畫工作的後台端至前台展示。而這個呈現的方式,也希望能夠再次扣連回整體的展覽核心,並非僅是形式化的展示而已。」他為此設置一座如同鐘錶師父的工作桌,這其實也是他自己工作用的桌面,透過物件的紋理,觀者可以從中看到一位職人對於手藝的堅持與之於媒材語言的敏銳擇選。在展示現場的每一處細微層次與環節,都可從中發現藝術家縝密而纖細的巧思,並透過這樣綿密織造而成的線索,鑽入「何為時間」的思考縫隙,以及其創作過程的來回思緒。
楊忠銘的裝置作品,以其收藏的老工作桌陳列出與這次個展息息相關的物件與文件。(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藝術家以收藏的舊手錶作為刻製版畫的「原版」。(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楊忠銘採用美柔汀(Mezzotint)技法作為此次個展的主要表現形式。這源自17世紀德國的版印工法,以能夠表現細膩的灰階調而著名,但在製作上卻極度耗時,需憑藉持續以搖點刀刻磨出深淺紋理來表現。藉此工序具象化時間的概念與製版工法的關聯,將版畫中每每被述及的時間性、反覆性和工藝性等,具體地融為對於主要命題的構成內裡。並將製版的「原版」與裝置於展場的老物件互相進行語義與實體的串接,試圖在意義與實體的互文對照與穿透之間,成為足以將抽象的時間具體化之可能的深掘。楊忠銘說道,「構成這次展出的內容對於我來說,每一件都是走了好久才抵達觀者面前。而這過程的時間性,也是我在思考關於時間的各種可能時,想要討論的、那些不可見的面向之一。」
楊忠銘《一》(局部),美柔汀版畫裝置,2019。(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每一件都是原作,每一幅都是過程
在單件作品間,藝術家別具巧思地埋入了大量的、甚至難以發現的線索,他似乎在精心佈置一齣偵探劇,每一微細之處、視線的轉向,都牽繫作品與作品間的具體關聯。如首件以舊式錶面所排列的12件版畫,觀者需要以極為貼近的距離,方能清晰觀看每一件以美柔汀制法所搖製而成的精巧作品。然而,這名為《一》的作品,我們似乎又能從每個單件之間發現微妙的重複,藝術家將此作與緊鄰而置的《旅鴿肖像》並列,以單版複刻的方式製作了多套卻全無一致的系列版印作品。而直到看見最末一幅《旅鴿肖像》,觀者再回看才能發現其中所設計的圖像關聯。
楊忠銘的作品《一》(左)與《旅鴿肖像》(右)展出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楊忠銘認為,透過美柔汀的單版複刻在逐一刻製印刷的過程中,最終《一》這件作品的完整版則以《旅鴿肖像》為終點。就像是終窺全貌般的、讓12件以囿於錶面範圍的小作,以《旅鴿肖像》成為最終的完整樣態。而旅鴿,曾是這世界上存在數量極盛的物種,可以進行長時間的飛行而不歇。但卻在20世紀初,因為人類過度獵捕而絕種。那既是旅行,又是消逝的形象,契合藝術家想觸及的「消逝」死亡含義。
「我覺得這就像取景框,我們透過一幀幀小小的影像,去想像未來的樣子;而時間也就如同這般,我們其實僅透過這樣小的錶面,看到了時間、看到了超乎這一方框架的未知領域。」藝術家緊扣著「時間」概念的探討,將內容與形式覆疊,以視覺化的語言論述出最初的提問與回應。此外,他也提醒著我們觀看那因為重複刻印的原因,造成了完成品中的細點越趨模糊的消蝕樣貌,如同逐漸逝去卻又能窺知全貌的來往之間,藝術家一再地嘗試以各種方式,呈顯其之於時間過程的演示與視覺化思考的主要概念。
楊忠銘《一》(局部),美柔汀版畫裝置,2019。(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楊忠銘收藏了大量的老物件,其中也包括百餘個各式早期手錶錶面。(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纏繞綿密的思考之網
而憶起展覽規劃之初,也是歷經多時找尋才覓得亞典書店這一空間,藝術家解釋道,他要的並不是一個敞亮的白盒子。在這向下的旋梯、長條走道的時間軸意象與特意佈置如巨型錶面的圓形帷幕,甚至是其中的地洞(原為鐵蓋逃生梯通道)被以《時間的漣漪》為名,開闢了幽微可見的視覺穿透空間等。藝術家藉由既存空間的形式與延伸,將之一一轉化凝聚成與己身創作息息相關的配置,缺一不可也無法取代。時間軸般的廊道,便佈置著名為《一》的單版複刻作品,在行走與視覺移動間,齊進的是過程的消逝之感。
「時光文件——楊忠銘個展」展覽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在展覽中,以老時鐘的齒輪為刀,壓碾出象徵愛情消逝的箭,箭頭射向了拆卸的鐘擺,其上隱約可見的是蜷曲成時鐘裝置的紅銅製「原版」,而這似曾相識的漩渦豈非就是《時間渦線》中兩相反轉的旋線痕跡⋯⋯,幾乎無法一一細數的緊密關聯貫穿於整個展場。楊忠銘透過實質物件的穿透與串接,嫻熟地編織出所謂「時間之網」,在對於物的轉譯上顯得如此熟練且縝密,每當發現一處關聯時,驚詫之餘便是對於藝術家如何完整面對自身創作的歎服。
楊忠銘的作品《愛神之翼》(左)與《愛神之翼.物件 》(右)展出現場。(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楊忠銘《愛神之翼.物件》,版畫裝置,2019。(攝影/蔣岳峰,藝術家提供)

時光文件——楊忠銘個展

展期:2019.06.01-06.16
地點:亞典書店藝術空間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22號B2

 

王萱( 3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