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ropiano》封面,第二期,1971年。 出自Pier Vittorio Aureli, 《The Project of Autonomy》,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and the Buell Center。圖片提供:Verina Gfader

《中國美術報》,1986年,第28期。圖片提供:亞洲藝術文獻庫
由亞洲藝術文獻庫(文獻庫)和香港大學合辦,《故事由來:藝術家、作家及期刊在亞洲》研討會探討在20世紀出版的期刊如何推動亞洲區內關於藝術及新銳視覺媒介的討論。活動將於2018年1月11至13日假香港大學舉行。文獻庫亦將於2017年12月舉行展覽,為研討會揭開序幕。是次研討會及相關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公眾報名參加:www.aaa.org.hk/tc/Symposium2018
期刊將文字、圖像及印刷技術結合,並引進美學概念、觀賞模式和發佈網絡,完美示範如何把多個範疇共冶一爐,讓它們互擦火花。在亞洲,印刷媒體將藝術的爭辯、論述、研究、及視覺元素傳遞至更廣大的讀者網絡。「現代主義始於雜誌的普及」── 拿這句諺語來描述這個地區的脈絡正是最好不過。
期刊不僅是藝術實驗和展示的場域,更直接影響創作的變革和演繹。由此可見,期刊在建構多元藝術社群上功不可沒。
是次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包括探討期刊如何建構跨類型的創作實踐、新的術語系譜及美學命題、文字及視覺宣言、另類的群眾及藝術社群。
講者包括荷蘭凡艾伯當代美術館館長Charles Esche、北京藝術批評家及策展人栗憲庭、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人Phoebe Scott等。請以推廣代碼「ArtCoReader」免費報名。

亞洲藝術文獻庫研討會
序幕活動
三個展覽將於同日在文獻庫開幕。展覽探討亞洲出版的藝術期刊如何推動批判、歷史研究、旅行書寫及小說創作的平台。展覽由文獻庫團隊策劃,包括文獻庫研究員翁子健策動之《栗憲庭的藝術期刊工作(1978-2001年) 》、由駐新德里藝術家 Karthik K.G.與文獻庫研究員 Sneha Ragavan 合作的《軸線上的某處》,以及由館藏統籌黎原主導的《對話的把戲》,委約藝術家區秀詒創作作品。
故事由來:三個展覽
時間:2017.12.5-2018.2.24
地點:亞洲藝術文獻庫圖書館
地址:上環荷李活道233號荷李活商業中心11樓
亞洲藝術文獻庫
亞洲藝術文獻庫(「文獻庫」)是一個獨立的非牟利機構,成立於 2000 年,旨在保存亞洲近代藝術的多重歷史,並促進相關資源的流通,公眾可透過文獻庫網站或親臨圖書館免費查閲珍貴的藝術文獻館藏。文獻庫同時致力開發研究工具及建立社群,藉著舉辦研究項目、駐場計劃及教育活動,集思廣益以開拓知識領域。www.aaa.org.hk

亞洲藝術文獻庫研討會

《Pirate Affect》的拼貼,網上及實體項目The Piracy Project,倫敦:AND Publishing, 2011年。 圖片提供:Verina Gfader

《季刊美術》封面,第一期,1976年。圖片提供:Insoo Cho

街頭熱賣《北京青年報》, 1992年3月28日。圖片提供:王友身

《Ekshan》封面,1971年。圖片提供:Spandan Bhattacharya

《設計家》封面,第四期,1967年。圖片提供:蔣伯欣

《Enter Cholamandal》, 刊登於《Artrends: A Contemporary Art Bulletin》, Vol. 11, No. 3-4, Vol. 12, No. 1, 1976-1977年7月。 圖片提供:Cholamandal Artists” Village
Tags

亞洲藝術文獻庫亞洲藝術文獻庫(「文獻庫」)是一個獨立的非牟利機構,成立於 2000 年,旨在保存亞洲近代藝術的多重歷史,並促進相關資源的流通,公眾可透過文獻庫網站或親臨圖書館免費查閲珍貴的藝術文獻館藏。文獻庫同時致力開發研究工具及建立社群,藉著舉辦研究項目、駐場計劃及教育活動,集思廣益以開拓知識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