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圖像新時代的來臨?

圖像新時代的來臨?

剛剛過去的短短兩個月,中國大陸接連展開了2015年「上海藝術影像展」(Photo Shanghai)、「北京國…
剛剛過去的短短兩個月,中國大陸接連展開了2015年「上海藝術影像展」(Photo Shanghai)、「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集美X阿爾勒攝影季」、「2015連州攝影年展」等重要的攝影盛會。無論是攝影博覽會、具有學術性的攝影主題展,還是中外攝影節連袂,都讓我們看到了攝影藝術全方位地出發。
與2008年之前中國當代攝影的首次繁榮相比,此次大規模的攝影展事彷彿在預告中國攝影真正繁榮到來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對於攝影歷史再認識的姿態。與此同時,無論是學術性建設,還是市場的預熱,都彷彿摸到了要領。與2005至2008年的中國攝影首次價格高峰時期相比,此次呈現出學術與市場平衡發展的態勢,彷彿是一個好兆頭。
今年11月,由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每一個瘋狂的念頭:書寫、攝影與歷史》從鮮被介紹的攝影理論家巴沁(Geoffrey Batchen)的理論專著著手,將其九篇攝影論文翻譯整理,其中涉及攝影發明時機的討論、關於電腦文化帶來的後果的分析、澳大利亞攝影中的澳大利亞性反思、關於當代藝術攝影的分析和民間照片在攝影史中的地位的論述等。這九篇文章主題涵蓋廣泛又相互融匯延伸,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即在更廣的範疇裡討論攝影及其歷史的書寫。
「2015連州攝影年展」大師單元的馬丁帕爾(Martin Parr)參展作品。(主辦方提供)
展覽專案安排上,著重「策展人」與藝術家自我工作實踐的集美X阿爾勒攝影季,據此延伸出九個專題,包括重影重生、城市巡航、兩種鄉愁、與東方相遇、時尚與攝影、延展攝影、獨立影事、在地行動、獎項與收藏。這九個專題,既是獨立個體的項目,也跟其他展覽產生互文關係,從而以網狀結構編織出東西方對話的視覺圖景。
隨著國內攝影展事的增多,一方面是表面上的攝影繁榮,而另一方面,卻造成了很多展覽和活動重複展示有限的攝影家作品,使得本來就剛剛起步的攝影家們的創作出現更加浮躁的狀態。而今年第11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則加大了國際部分的比例,從過去的40%增加到70%。這無疑為中國本土攝影力量的存續提供了有效的存續空間,並且使得攝影年展的意義並未侷限在單純的展覽繁榮景象中,讓中國攝影人看到了世界各地攝影實踐的最新創作方式。
希洛組合(Shilo Group)以「Untitled: Negatives Are Stored」系列獲阿爾勒發現獎。(Vlad Krasnoshchok (Shilo Group)提供)
也許是嗅到了國內攝影收藏市場的人民幣味道,「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的聯合創始人、蒙哥馬利會展公司及世界攝影組織主席安古斯(Sandy Angus)也曾經在採訪中提到:2015上海藝術影像展的入駐,正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攝影收藏的空白。而事實也正如他們所料,自2014年首展以來,上海藝術影像展已成為國際收藏家挖掘亞洲本土新晉藝術家作品的主要平台,也是中國收藏家收藏頂級國際藝術攝影作品的重要機會。可見理論、實踐和市場經驗的結合是攝影全面發展的基本要素。近兩個月如火如荼的攝影展事只是一個標誌,而攝影真正的熱度早已潛移默化地展開。
李嘉瑄( 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