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台首映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台首映

此片原是拍攝成三集的文物修護系列紀錄片,為北京故宮90週年的獻禮之作。紀錄片造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鐘錶室、銅器室…
此片原是拍攝成三集的文物修護系列紀錄片,為北京故宮90週年的獻禮之作。紀錄片造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鐘錶室、銅器室、裱畫室、摹畫室、木器室及漆器室等地,帶領觀眾了解展覽廳之外、座落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角落的小院中之修復絕活。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保科技部成立於1950年左右,最早稱為「修復廠」。最早加入修復廠的師傅有些是宮廷工匠,清亡後仍留在紫禁城,協助故宮文物保存;有些為流傳民間的高手,經人介紹之後入博物館工作。這些老師傅後來收了徒弟,透過口耳相傳與實作等方式,將工藝絕活流傳下來。近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招募的新進學徒雖已有相關學科專業背景,但仍遵循傳統師徒制的規矩,向具實務經驗的前輩學習請教。
故宮的文保科技部行事低調,大眾平常難以一窺究竟。導演葉君、蕭寒透過一集52分鐘的記錄片內容,將重點放在書畫文物在紫禁城流傳的歷史脈絡和文物修護技術。影片列舉的修復文物包含鐘錶、青銅器、屏風、古琴、宮燈等,項目十分多元,且往往一件文物還包含木工、刺繡及螺鈿等不同技法,需要跨部門合作才能完成。影片中亦說明北京故宮逐漸引入現代科學儀器,達到記錄修復過程和提升修護技術的作用。據知,文保科技部2016年起告別原位居紫禁城中的辦公處,搬入新大樓當中。
鐘錶修復師王津。圖片提供:前景娛樂
《我在故宮修文物》電影版的製作,則是在導演蕭寒邀請下,由台灣資深剪接師廖慶松擔當剪接指導,搭配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得主姚謙、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的鋼琴家黃裕翔的歌詞製作及演奏,2016年12月完成並在中國上映,2017年獲得休士頓國際電影節「紀錄片評委會特別雷米獎」的殊榮。電影選擇以文物修復師的視點出發,無論是見文物受潮而苦惱的鐘錶修復師王津,抑或是為了修古琴而練樂的漆器修復師閔俊嶸,在在表現出現代匠人面對破損文物時的認真與執著。而觀影者透過電影剪輯的片段,更能感受在歷史悠久、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工作日常,以及修復師餵貓採果的休閒時光,讓人看見不同於以往的紫禁城樣貌。
曾想過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百萬件文物書畫,如何抵抗時間帶來的傷害,在眾人面前光鮮亮麗地展出?歷經五年的前期籌備,四個月紀實拍攝下的《我在故宮修文物》電影,透過鏡頭為大家揭開文物背後的祕密。《我在故宮修文物》在9月18日下午舉辦試映會,吸引媒體參與觀影。
《我在故宮修文物》劇照。圖片提供:前景娛樂
張筠( 7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