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新竹市立美術館轉型中

新竹市立美術館轉型中

「年輕古城,正在甦醒。」新竹市市長林智堅用八個字為「蒐.藏之間:當代精選藝術展」揭開序幕。除了本次參展藝術家T…
「年輕古城,正在甦醒。」新竹市市長林智堅用八個字為「蒐.藏之間:當代精選藝術展」揭開序幕。除了本次參展藝術家Tim Budden、黃銘祝與黃甯父子,以及策展人林羽婕和黃翔皆到場之外,另迎邀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出席,並匯聚十餘位新竹在地年輕藝術家及創意團隊登台,共同為這棟從日治時期市役所活化再生成地方美術館、此刻積極轉型作為當代藝術場域的百年古蹟寫下蛻變的楔子。
二樓展出徐冰的作品《石徑》,每顆石塊約50×60公分,石上鐫刻方塊英文字,組合成詩句。
為了更完整地呈現策展理念,新竹市立美術館自7月始至年底,拉長時間軸線接力推出三檔當代國際藝術展,呈現國際又在地的藝術實驗計畫。首檔「蒐.藏之間:當代精選藝術展」於即日起至8月28日止,參展藝術家包括Tim Budden、徐冰、黃銘祝與黃甯,他們將蒐藏物件轉化為作品,形式涵蓋剪紙、裝置和新媒體等,如策展人林羽婕所言,展現了「當代藝術的前衛性、社會議題性及與當代人類的關係」。
「新竹市在一平方公里舊城區內,就有全國密度最高的古蹟群;另一方面,新竹也是全國最年輕的城市,人口平均年齡僅37歲。」林智堅表示,新政府團隊期以當代藝術活化古蹟,重塑年輕古城特色,使這些被時間創造出來的文化資產,重新被人們看見及認識。「老的就是新的。」石瑞仁則分享經驗,盱衡世界各地美術館,以藝術活化古蹟空間已是時代趨勢,如今新竹市立美術館重新對焦,成為繼台北當代藝術館之後,全國第二個致力於當代藝術展覽的古蹟空間,他也期待未來雙館有交流的機會。
台灣藝術家黃甯的大型裝置藝術《共好》,民眾可穿越作品進入美術館。
美術館前廣場,矗放著遊走於建築與藝術雙棲身分的黃甯所創作的大型裝置藝術,面迎車水馬龍街道,行人途經紛紛投來好奇眼光,此以鏤空花瓣構成的半圓弧量體,在陽光照射下映出燦爛花影。藝術家以球體象徵圓滿,一半露出地表,無形的另一半如同沉於泥土下,引出主題《共好》,既是期許人類社會與大自然諧存共榮,也藉當代藝術語彙與古老建築對話,邀民眾穿行在虛實新舊之間。
台灣中生代藝術家黃銘祝認為,當代藝術可以越線,具有與人群互動的特質,「當代藝術要能表達、關懷人類共同的期待,不該只是美美的、虛有其表。」其裝置作品《第二人生》更撿拾物質消耗無度時代中那些失去愛寵的破敗玩偶,在門廳堆疊如小山,歡迎孩子們來此尋寶、交換所需,以遺棄物作為情意交流媒介,另方面也呼應舊物再生的含意。
「蒐.藏之間:當代精選藝術展」開幕現場嘉賓合影。
將故事說得活靈活現的英國藝術家Tim Budden自言兒時愛在院子挖洞,尋找恐龍骨頭,對洞的深邃想像,啟迪他在紙上剪出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入口。透過他精巧的手工藝,那些紋樣細緻、絢爛的彩紙像被賦予生命化蛹而出,長成了如他所言「輕盈卻能抵禦強風」的蝶翅。活躍於國際藝壇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其作品《石徑》以漢字結構重組英文單字,在蜿蜒石陣上以方塊英文字鐫刻白居易、倉央嘉措、崔健和毛澤東的詩句,文字為文明的基本要素,其作品正反映藝術家對文明的見解。
游如伶( 3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