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十萬餘尊,尤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最為著名與集中。展覽分為「藝術之美」、「文物保護」兩大主題,共有12件珍貴的國寶級展品來台展出。「藝術之美」透過大足五大摩崖石刻群與文物展品,彰顯出大足石刻規模宏大、藝術精湛、內容豐富、三教融合等特徵,表現其在佛教藝術中國化的進程中,所開創出的典範之美。「文物保護」則以中國國家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綜合性搶救保護工程為範例,展現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工程的最新進展與八年來的卓越成就。展覽中如北山第136窟的「轉經輪藏窟」,窟內包括玉印觀音、不空索觀音、數珠手觀音半身像、文殊菩薩坐像、菩賢菩薩坐像、白衣觀音、日月觀音頭像等;又如寶頂山「父母恩重經變」相,全圖共分11組人物圖像,都非常值得一觀。此外位於福隆的靈鷲山聖山寺也參與本次展覽之列,將展示蓮花觀音彩燈一座。
「世界文化遺產 重慶大足石刻」藝術特展即日起至3月31日於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兩地登場。「大足石刻」時間跨度從公元9至13世紀,為保存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自唐宋以來宗教石窟藝術的總稱。1999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唐末北方石窟逐漸走向衰落之際,地處長江流域的大足,雕刻家們仍揮錘鑿石,創造出大足石刻瑰寶傑作;險峻山壁上保存著絕無僅有的摩崖石刻,以深具藝術價值、題材內容豐富而聞名於世,刻劃樣貌從宗教到世俗,自天界、人間至地獄,充分證明當時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三教共存」的和諧相處局面,亦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水準。
南宋〈釋迦牟尼佛像〉。
今藝術編輯部( 24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