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灣化故宮」怎麼做?新任院長陳其南的一堂亞洲文化課

「台灣化故宮」怎麼做?新任院長陳其南的一堂亞洲文化課

打造「台灣化」的故宮 「博物館是每個地方的、國家的、公民的共同體,凝聚的核心。故宮是誰的?」陳其南表示。他在記…
打造「台灣化」的故宮
「博物館是每個地方的、國家的、公民的共同體,凝聚的核心。故宮是誰的?」陳其南表示。他在記者會上回溯故宮幾經波折播遷,最終落腳於臺北外雙溪的院史,表示故宮庋藏宋、元、明、清四朝宮廷收藏,因而遊客往往從故宮展品追索懷想的,是古典的中國意象,因此故宮內在仍繫於北京:「它始終就停留在一個關係裡,它永遠不會變成台灣的故宮。」
陳其南期許未來能自這類溯源思考解套,有朝一日成為台灣人的故宮。他在記者會上闡述理念:「博物館不是只有在做文化產業,一個7-11的消費者,或是純粹在做美學欣賞,是塑造一個人的人格,一個人的世界觀。……我們現在當然就比較不會像民族主義者,你要認同中國或你要認同台灣,其實我們現在主要是,要讓大家變成一個人格成長很健全的機制,就是說要學會欣賞古文明。」他認為應該做一個成熟的國家公民,而不是做為一個狹隘的或是專業者:「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朝這個方向,朝向這個方向就有一個技術性的,包括這個文物怎樣重新賦予它意義,讓參觀者去decoding(解碼)他的理解,那所謂解碼的結果是我們所期待的,所以它是一個心靈工程,這是我們所說的北部故宮,整個故宮的主體意義。」
陳其南提及故宮收藏中國精華文物的意義:「我們是像那個英國人或像德國人一樣,我們在替我們的後代、替我們的全世界,去保留這個世界的古文明,它是世界人民一個共同的資產。」
東亞地中海:南院的文化想像
陳其南在記者會上闡述對台灣與東亞世界的聯結關係,藉此討論南院未來發展的規劃藍圖,確確實實為媒體上了一堂台灣史課。從台灣古流求傳說/南島前史開始講起,直至如今的戰後當代(1945年之後),並拿出歷史資料作為論證,討論台灣在東亞文化下的歷史脈絡。
他強調歷史視野,回顧台灣及其周遭地區的互動關係,有朝貢及貿易的往來,私商、倭寇、海賊及僧侶在台灣附近海域的往返,陳其南提出「台灣是東亞地中海中心」之概念。他表示回歸初心重新規劃,除了延續以台灣為中心的「亞洲博物館」定位,以及分階段評估施行票價優惠、交通接駁等配套服務措施之外,另將以「博物館群」概念重新規劃亞洲文化園區,興建如琉球館、葡萄牙館等新館:「目標就是你一天一整天看不完,你必須要看兩天,才看得完,這樣你才能夠把人家留下來住。」
故宮南院BOT案終止後的下一步,成為此次媒體記者會的重心課題。圖為故宮南院。(攝影/廖堯震)
南院營運困境,再提「門票免費」
根據官方統計結果,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106年度的參觀人數共443.6萬人;南部院區則不到北院的半數,一年僅99.2萬人參觀,其中3到12月的單月參觀人數更不到10萬人。今年7月10日,故宮與先前建設遊客服務中心、聘員維護園區的樺璽公司終止契約。樺璽公司於2015年和故宮簽訂BOT契約,配合南部院區整體規劃、提供文化體驗及住宿服務等配套設施,然因行政院環保署要求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雙方合意終止契約,樺璽公司不再提供遊客服務。
面對此情事,新任故宮院長陳其南表示:「BOT案終止,強化博物館本身能量做開放性的思考。」陳其南認為可以考慮短時間不收門票,但相關配套措施仍需和院內討論。李靜慧也在記者會提及:「BOT告一段落,在其他園區的部分,有機會的話可以建立博物館群的概念。或許就像陳院長說的,以後不只有一個南院主題館,當然,新故宮裡有個國寶館,除了這二個館之外,我們還有50公頃空地的時候,有沒有機會讓它恢復為原本設定的亞洲藝術文化園區的概念,用多館式的方式去呈現,像是德國或義大利,博物館島或博物館群的概念,來增加能量,來帶動整個南院的下一步發展。」陳其南上任首日決定夜宿故宮南院,同時也要求故宮主管同仁隔天南下商討相關事務。
故宮昨(16)日舉辦新任院長陳其南媒體茶敘記者會,記者會剛開始,陳其南講述12日確定接任後的心路歷程。他坦言接下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是不小的壓力,但卻也準備好面對「比較尖銳的、比較爭議性或者是我們所關心的課題」,表達自己看法。
留任副院長,維持原計畫方針
昨日上午林正儀及陳其南在政務委員林萬億監交下,進行卸、新任院長的交接儀式。而林正儀請辭後,副院長李靜慧、黃永泰繼續留任故宮,陳其南亦表示,原則上不更動前院長林正儀任內啟動、預計113年建設完成的「新故宮─故宮公共化帶動觀光產業發展中程計畫(107~112年)」,相關施政想法則待與院內同仁溝通擬定。
陳其南表示當初決定接任,提出的要求是希望副院長李靜慧留下。他肯定林正儀和李靜慧兩年多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精神,表示二人承受的壓力煎熬,是外界難以想像的。因而他後來請總統蔡英文出面,留任故宮副院長李靜慧:「李靜慧如果不留下,我就不進故宮,經過好多的波折,把她留下來的是蔡總統。」
對於博物館展示與詮釋的議題,陳其南持開放態度以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觀點,表示每位觀眾都是新的詮釋者。博物館展示文物的意義,在於讓觀眾透過凝視對文物進行解碼,進而賦予文物嶄新的文化意涵,過程中形塑其人格、世界觀,以及對社會、民主共同體的看法。此種詮釋攸關公民的養成,日後如何讓觀眾在解碼文物意涵的過程中,感受故宮是台灣的驕傲,這也將是日後的發展重點。
「台灣化故宮」怎麼做?新任院長陳其南的一堂亞洲文化課
ARTouch編輯部( 163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