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至乾隆年間流傳、描繪西湖景色的洋風版畫(局部)。
當中國和歐洲相遇,到底激盪出多少新的火花?柏林藝術圖書館(The Kunstbibliothek)自今年9月29日至2018年7月1日,舉辦「Exchanging Gazes: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1669-1907(交會的凝視:1669~1907年的中歐交流)」特展。中歐百年商業貿易的歷史當中,尤以清代(1644~1911)最為興盛。即便歐洲使節餽贈清廷禮物、徵求更多貿易機會的外交策略失敗,然而西洋藝術文化並未屏除在中國之外,透過唯一對外貿易的廣東商港,對異文化充滿好奇的歐洲及中國有了認識彼此的窗口,獨具「異國風情」的外銷器物或繪畫,更成為中西社會的搶手貨。
本次特展與Max Planck Research Group的「Objects in the Contact Zone: The Cross-Cultural Lives of Things」計畫合作執行。從1669年橫跨到1907年,透過繪畫、瓷器、老相片及銅板畫等各式文物檔案,還原那個時代的中西風尚趣味,本次特展的展品豐富,有多達百件在歐洲風靡的「中國風(Chinoiserie)」藝術及中國流行的「歐洲風(Europerie)」創作。觀展者透過這些作品,將瞭解到近代早期的歐洲如何幻想位在遠方的中國,而西洋風格的圖像又如何在中國散布。
Tags
張筠( 7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