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預演宜蘭當代雙年進行式?「映像節 2017 Parallax」

預演宜蘭當代雙年進行式?「映像節 2017 Parallax」

策展人林怡華近一、兩年與藝術夥伴陳豪毅成立「山冶計畫」,並擔任藝術總監勤於走跳東台灣,她過往亦因擅於串連國際藝…
策展人林怡華近一、兩年與藝術夥伴陳豪毅成立「山冶計畫」,並擔任藝術總監勤於走跳東台灣,她過往亦因擅於串連國際藝術家、藝術團體與機構的能力而備受肯定,更深化了東台灣和部落社區的構面,進一步策劃今年首屆的「映像節」,展覽坐落在北台灣都會區與東台灣原民部落山野間,恰恰位在中間地帶,中興紙廠昔日的場址歷史痕跡,也述說著台灣山林濫伐史與保育史的終點與起點。如今,映像節端出的頭牌人物——日本重量級新媒體藝術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不難看出山冶計畫和宜蘭縣文化局對初次登場的「映像節」抱持的雄厚企圖。
池田亮司Ryoji Ikeda|信息.激流 12投影影像裝置、電腦、喇叭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池田所帶來的《data. flux》(信息.激流)這件超大型數位訊號的影像聲響裝置作品,竟使中興文創園區最大倉庫展區、逾600坪的「有料倉庫」顯得一點都不空曠,兩面大牆平行延伸50米的尺幅,令不少特地從台北搭車來看展的觀眾驚呼不虛此行。的確,這種尺度的作品,放眼台灣各地的美術館或文創園區室內展館,我還真的想不出有第二個地方能展出同等規格的作品。也有一說,不過51歲的池田亮司有意在近年退休,這也讓山冶計畫與宜蘭縣文化局如此拉高規格,佈展時間也整整超過兩個星期,主要協助池田亮司處理技術佈展事宜的藝術家張永達表示,11月2日就進場工作,持續佈展到展覽開幕的前一天,「池田亮司的影像最大要求是『不能梯形校正』,這在這種地板一定不平,尺幅幾十米長的大型作品,真的是頗為艱難的任務,也還好佈展的時間夠長,才得以精準呈現出池田對作品所要求的基本標準。」
「映像節」規劃了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在平日不對外開放的「探險區」(需透過定時導覽進入參觀),也是一項策劃特色。由於這次展覽幾乎都是量身訂製的現地製作,藝術家對於展區場域特色的選擇上,也呈現出這種對原始而低修繕感的偏好。其中,澎葉生(Yannick Dauby)的聲音採集作品和劉玗的錄像投影裝置,都讓人耳目一新。
可能比絕大多數在地人都還愛台灣的聲音創作者澎葉生,已持續在太平山、翠峰湖等地進行聲音採集超過三年的時間,他對於山野和森林裡,各種林相間的鳥類棲地與蟲鳴聲的迷戀與研究,其行動本身已宛若作品的實踐。然而,這回他選擇了一個昔日辦公、如今荒蕪的空間,四張木椅聆聽著四軌不同林相區域的聲景,搭配太平山林區生長受訪者的口述整理,也頗有身歷林場和林班地小工寮或林區工作站的感覺。
劉玗|我在裡面我可以還蠻放鬆的 彩色、單頻道錄影、空間裝置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劉玗|我在裡面我可以還蠻放鬆的 彩色、單頻道錄影、空間裝置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劉玗的錄像以實地拍攝影像再作品化了場址文本,她使用了催眠般的敘事手法和影像技巧,魔幻化的運鏡方式與恍惚般的游走,也在探險般的廠區遺址內顯得恰如其分。陳志建的三頻影像裝置,透過一種有距離卻又不突兀的方法,介入了廠區遺址的窗景和蔓生的野草間。「映像節」作品不似大多數藝術節或大型策展塞滿了作品又來不及消化,反而很低密度地,甚至是刻意保持著某種與原地景的接軌方式,這或許是另一個值得稱許宜蘭縣文化局的部分:沒有為了辦出首屆大拜拜聲勢的「映像節」,同時也高度尊重策展單位的規劃。
安.芙羅瑞Anne-Flore Cabanis|引 膠帶 尺寸視場地而定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本月8日、9日,則有舉辦更為低限人數觀看的鬼丘鬼鏟作品發表,他們企圖模擬自1929年英國桑德爾蘭博物館(Sunderland Museum)的活動,也意圖挑戰何謂表演的真實性(authenticity),也因為每位報名的觀眾入內參與觀賞的單位僅約5至8分鐘,鬼丘鬼鏟概念發想者李奧森猜想著觀眾若遠到而來發現只能看5分鐘不知有什麼反應,不過,經由「映像節」種種不尋常的展演策劃看來,展現觀念的意圖,甚至對既定展演習性提出挑釁般的設計,應該也是邁入未來可能機構化的「準雙年展化」藝術節之前,相當重要的寓意式預演。
安.芙羅瑞Anne-Flore Cabanis|引 膠帶 尺寸視場地而定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李傑|有關天氣的敘事 數位影像、現成物件 尺寸視場地而定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薩比格尼Zbigniew Rybczynski|探戈 影像裝置 8分鐘 1981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澤拓Hiraki Sawa + dir|無稽之談 雙頻道影像裝置 2017 Commissioned by Oku Noto International Triennial, Suzu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澎葉生Yannick Dauby|森林與木材 聲音檔案、耳機、播放器、紙張文件、椅子 尺寸視場地而定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宜蘭與藝術,想到的會是什麼?過往一般的印象不外乎是「傳統藝術中心、社造、地方文化館、蘭陽博物館」作為宜蘭和藝文特色的交集標記。位在羅東市郊與五結鄉接壤地帶的中興文創園區,試營運至今不過4個月,卻接連舉辦以當代藝術為主軸的展演活動。這個歷史悠久、曾為東亞最大造紙廠的場址,雖然冠以不少台灣文化界質疑的「文創園區」之名,但開園至今,兩檔展演活動皆可感受到宜蘭縣文化局對這塊新園地別有用心,也嗅出局長以這塊仍見生猛原始的文化資產地景,給予當代藝術頗高的自主策劃和文化生產能動性。
「除了大家原來已經熟知的文化活動外,也持續思考和北部都會藝術生態的關係,對於當代藝術或各種新媒材的展演方式,會是未來努力的重要方向。」宜蘭縣文化局長李志勇透露。雖然中興文創園區的場址仍未全面開放,但也因為大半廠區的原始粗獷、低度的新增人工設施比例,而讓策展的團隊與參展藝術家可以有別於台灣幾個都會中的文創園區,能夠產生不同面向的地景思考。李局長同時期待,「映像節」未來能夠成為宜蘭對於當代藝術和文化想像所提出的重要活動,並且以兩年的頻率舉辦一次,藉以深化宜蘭藝文活動的當代特性。
池田亮司Ryoji Ikeda|信息.激流 12投影影像裝置、電腦、喇叭 2017 圖片提供:映像節 2017 Parallax
吳牧青( 111篇 )

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