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Field),將在7月29日至9月17日登場。隨著近年來日本藝術祭廣受大眾歡迎,越後妻有藝術祭繼瀨戶內海藝術祭後能見度也逐漸提升,事實上,越後妻有藝術祭比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成立時間還早,與農業和土地的連結深厚,早在4000年前的繩文時代就有人居住,至今仍保留國寶火焰型的土器。從1970年代就受關注,後來在高齡化和人口稀少現象日益嚴重下,2000年起以三年一展的方式鼓勵藝術家走進社區,融合當地的環境、文化和生活方式與社區共生,重新找回地方的價值。長期關注藝術對社會、經濟與地方創生發展的波法藝術工作室創辦人、前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言人盧立偉指出,有別於在美術館看展,藝術走進聚落的意義除了為當地居民挹注經濟來源外,更重要的是重拾居民對在地的認同感。
今年邁入第7屆,以「人類就在自然之中」為理念,以自然為舞台,本屆的海報設計沿用2012年設計的三角形標誌,主視覺由佐藤卓(Taku Satoh)負責,與攝影師野川かさね(Kasane Nogawa)共同合作,呈現豐饒大地的自然風貌。今年參展的作品近380件,邀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走進鄉鎮和居民對話,橫跨44個國家與地區,200多件的作品散落在村莊、田地、空屋、廢棄學校等,其中約有170件新作品加入,其中的重頭戲包括由藝術總監北川富朗(Fram Kitagawa)、原廣司(Hiroshi Hara)與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兩位建築師擔任評審,以里山現代美術館(KINARE)為中心的「2018の方丈記私記」,探討優化和均質化空間的展覽,期待活化市街,以及藝術祭「食計畫」則邀請東京米其林三星法式餐廳主廚和食物藝術家EAT & ART TARO與當地主婦共有挖掘當地味道的食物和料理方式。在今年的主舞台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裡亦將呈現阿根廷藝術家厄利什(Leandro Erlich)設計的《泳池》(Swimming Pool),正與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裝置同名,此外有趣的是本屆開幕典禮將由知名音樂家小林武史(Takeshi Kobayashi)演出交響組曲《円奏の彼方》(Beyond The Circle),在結合音樂與藝術的Reborn-Art Festival首度亮相,令人期待。
「藝術祭需要長年在地深耕,因為這不是舉辦一、二次活動即可達成效益。」盧立偉認為日本藝術祭成功的關鍵,在於主事者長期的投入與經營,從瀨戶內到越後妻有皆可證明,持續地求新求變和永續經營才是成功要素。以往藝術祭是藝術圈內的熱門話題,然而隨著參與人數的攀升與知名度高漲,也逐轉拓展至普羅大眾,最近亦有不少旅行團鎖定高端客戶族群,透過藝術開啟與地方的對話,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以喚起人們對土地的關懷之情與生命的聯結。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