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網路上的內容農場一直讓人詬病,不過實話說,身為腦波弱的網民如我,很容易被內容農場的標題吸引,不爭氣的手指一不小心就滑了進去,幫忙衝高點閱率。
根據我不爭氣地觀察,內容農場的下標邏輯,大抵是a. 數字歸納,加上b. 戲劇性的形容詞,造成長達20字以上經濟而聳動的標題。「讓你淚流滿面」、「看完後我驚呆了」、「我的下巴掉了」這類b式語言還不足以吸引我,但講求效率的數字歸納,確實很適合網路文字被快速攫取的閱讀節奏。這類文章讀久了,忍不住也想東施效顰一番……(腦波很弱的又一明證)
5個因舞蹈而美好的瞬間。
C聽了有些不以為然,認為這標題太清淡,不如有「所有人看了都深深震撼」的字眼來得吸睛,「但我腦波弱,一定會點開看」,「想說最好真的是美好瞬間」。看來,C是吃b式語言的網路鄉民,而我們的共同點是腦波真的夠弱。唔,身為重度藝文愛好者,腦波弱可以讓自己免於不食人間煙火,偶爾還可以為純文學藝術與網民文化串起愛的橋樑,何樂而不為呢?
好的,各位敬愛的評判先生,各位老師,各位同學,關於我的5個因舞蹈而淚流滿面美好的瞬間─(註)
黃蝶南天舞踏團∣幽靈馬戲團-沖繩阿嬤的突擊 攝影/謝承佐
#1「他們一跳舞,我的眼淚就爽快流出」
很奇怪,儘管近年媒體不約而同都想把我們扭向高度情緒化之路(請參考b式語言),我們卻對當眾表現情緒愈來愈感覺羞恥和必須壓抑,像流淚這看似負面的情緒表 達,恥度又比大笑還高。然而早有許多心理學研究指出,流淚,特別是因情緒導致的流淚,對於紓解壓力有很大的幫助。在這個連流淚都開班授課的年代,看一支舞會是更好當眾哭泣的手段。
為什麼舞蹈讓人哭泣?美國藝術評論家詹姆斯.艾金斯(James Elkins)用《繪畫與眼淚》(Pictures and Tears)一書說服大眾重拾與繪畫之間的親密關係,在指認、分辨、理解之前,人類早有長期「被畫作感動流淚」的歷史,那是直覺、感官與情緒多重交互作用的結果。同樣是藝術,舞者以肉身創造的舞蹈,我認為比繪畫具備更直接的驅動力,當舞者以舞動的身體召喚我們的身體,眼淚就可能因各種理由竄出。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 Caballero)《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中的男主角為何在觀賞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穆勒咖啡館》(Cafe Muller)時流淚到不能自己?我們大可揣測、投射各種理由,但多數時刻,我更喜歡用邱妙津的這段話解釋我們因舞蹈盡情流淚哭泣的瞬間:
「我們倆都不是悲傷或同情,眼淚本身似乎也有獨立的生命,接收到類似海豚召喚同伴的密話,要流歸發源地般的盲目性,三個人被奇異地捆在同種共振裡,那是不可言喻生命深沉點的體驗。」
#2「舞蹈是我們相遇的理由」
這條或許該把劇場也納入其中。當生活中愈來愈多時刻,我們面對的不是立體次元而是螢幕的平面世界,走進劇場,和其他活生生的人並肩而坐,看一群活生生的人跳一支舞或演一齣戲,成了再珍貴不過的體驗。更美妙的體驗在於演出結束,離開劇場,還能和一群朋友熱烈地討論對這支舞或戲的感受與意見。和網路上即刻發文爭取按讚不同,坐在小酒館裡爭論表演好不好的我們,仍延續著一股在劇場中蔓延的能量。那股能量藉由表演者的音色、音量、肢體的動態、力道、汗水、空間中不斷變化的線條、音場、氣味流淌到我們這兒。就像才剛從硫磺溫泉深深地浸泡一樣,偎依彼此、聊著表演的人們,身上還留有氣味濃烈的感覺餘韻。
我甚至覺得,一場演出後沒有這種相遇的「後戲」,就沒有完整的劇場參與感。而我經歷過最酣足的看舞體驗,是結束後身邊的舞者邊走邊跳起才剛看到的舞步,直到你都想跟著起舞……舞蹈是這樣刻在一群人身上的。
《巴勒摩、巴勒摩》劇照。(攝影/Laurent Philippe)
#3 「當我在馬路上看見舞」
舞蹈還會以另一種方式刻在你身上。上個月看完《巴勒摩、巴勒摩》(Palermo Palermo)後,因為強烈的思念碧娜,重讀重看了好些她的相關書籍和影片。前幾天走在路上,忽然一個騎著摩托車的男人抓住了我的目光。男人將車騎上人行道,拐了一個彎後揚長而去。一棵細長的小樹顫巍巍地被固定在後座。這豈不是溫德斯(Wim Wenders)在《Pina》裡揹著樹的紅衣女子的不小心山寨版?
舞蹈跟我的距離,不是一道螢幕或劇院台上台下這麼遠。
又有一次下班時間,我在敦化南路與忠孝東路口等著過馬路。身邊人群兜攏一股疲憊的氣旋,讓人心浮氣躁。猛一抬頭,一顆紅氣球在漆黑夜空中緩緩飄移,時上時下,駐足又跳動。我屏氣凝神,看傻了它和電線、路樹、一旁閃爍的大樓店招即興跳舞,忽閃又迎迓。它們沒有勾起我對哪個編舞家或哪支作品的聯想(勉強說的話,是《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中少年拍攝的塑膠袋之舞),卻在我面前完成一場毫無置疑的舞蹈。
那一刻我衷心感激舞蹈賜予我的。顧城說黑夜給人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舞蹈給我的眼睛,是看見黑夜裡緩緩飄起的紅氣球。
《露西》。(本刊資料室)
#4 「感受比露西更敏銳的身體知覺」
我說的不是史嘉蕾 .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露西,而是她穿越時空見到的南猿人露西。不管跳舞或看舞的人,身體感知很容易在舞蹈的潛移默化中逐漸提昇。更容易關注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律動,更容易使用身體而非理性回應周遭環境的變化,極端一點的例子,連看成人影片都更能鑑賞出表演者的身體性(歪)……
當我們的肉身在文明和科技生活中逐漸褪去重要性,舞蹈的存在就像一個難以定向的黑洞,瞬間便能帶我們回返到遠古洪荒,當人類還保有近乎動物的直覺與行動本能之際。
#5 「當一個跳舞人擁抱你」
拜曾因工作頻繁接觸舞蹈圈之賜,我窺見舞者們的諸多共同點,比如說,學院裡的年輕舞者走路永遠昂首闊步,胸膛挺到不能再挺,腳步外八再不能再外八。比如說,很多女舞者喜歡留一頭黑長髮,或酷愛以細肩帶上衣展示細瘦結實的手臂。比如說,大部分的舞者都樂於擁抱;當他們抱住你,絕對是紮實無縫的身體距離,胸口緊密貼著你,於是,在那一瞬間,有兩顆心得到親近的擁抱。
鄒欣寧( 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