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矛盾的混合體:谷口瑪利亞

矛盾的混合體:谷口瑪利亞

瑪利亞的大學本科就讀於菲律賓大學的雕塑專業,獲得了文學學士後,她又去英國倫敦留學,學的是金匠專業,也就是金器的…
瑪利亞的大學本科就讀於菲律賓大學的雕塑專業,獲得了文學學士後,她又去英國倫敦留學,學的是金匠專業,也就是金器的製造和雕刻。取得碩士學位後她又回到了馬尼拉從事各類的藝術創作,至今已有六年時間。選擇出國深造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菲律賓本土的藝術碩士項目並不完善,而她所學的金匠專業,當時菲律賓也沒有。而在英國留學的最大收穫,就是通過物件來表達情感和人文關懷,只要人們通過這些物件找到了情感共鳴,那麼它們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物體。瑪利亞也說,喚起人類的情感共鳴是英國藝術教育的特徵之一。
她坦言,自己在藝術中已經浸淫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少年時期便是在藝術中學上學,而菲律賓的藝術品或者工藝品,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一些部落的紡織布藝,上面都有漂亮的幾何圖形,和她如今正在做的磚畫專案看來也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瑪利亞對於菲律賓現代藝術的評價是「融會貫通」,尤其在過去的五到十年裡,菲律賓的藝術圈發生了不少新鮮事。這個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國家,誕生了不少獨立藝術家,很多小型的博物館贊助了一些有趣的項目,各類美術館也愈來愈多。菲律賓的藝術專案和鄰近國家、地區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比如像新加坡、香港、中國內地等。瑪利亞自己去年就和一位同樣也在Hugo Boss短名單上的藝術家合作了一個在北京的展覽,而她還有另外一個藝術項目,是在香港的一個駐場項目。
谷口瑪利亞《我看,它感》.單頻道高清錄像.彩色.無聲.7分30秒。
很多有過海外生活經歷甚至流亡海外的藝術家,都會不自覺地在作品中流露出對祖國、家鄉又愛又恨的情感,又或者會流露出身分認同的危機意識。問及瑪利亞她是否有過類似的煩惱時,她則顯得很豁達。她坦言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確實有過一些消極情緒,但還沒到身分認同危機的地步。藝術家對於不同類型的文化總是很敏感的,文化的碰撞可能會帶來傷害,但也會帶來靈感。不同的文化會有互相矛盾的地方,而藝術家的責任,就是把這些矛盾很好地表達出來,而評判的工作,就留給其他人。說到這,她還特別強調了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有些歷史、文化儲備是很重要的,它們能夠幫助你在面對文化衝突時明辨是非。她常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所作所為有何意義,尤其是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時候?
瑪利亞目前手頭上的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磚畫專案,已經做了六、七年了,除了這個項目以外,她還同時忙於數個影像作品的專案,分別探索不同的主題。這個磚畫項目的主旨是比較抽象的,而影像作品則更加關注周圍的事實,她企圖通過鏡頭將外部世界的事實都放進作品中。她對於歷史主題偏愛有加,尤其是歷史的重現。歷史事件也常為她創作作品提供了一個時間上的框架,在她看來,藝術家的時間觀念至關重要,這裡的時間觀念不僅僅指得是安排好你的行程表,而且還要對當下、對時事、對當前的藝術生態具有敏感度,這樣藝術家才能做出獨立的判斷。
但她鄭重聲明,把她的作品看做是抽象藝術絕對是誤會。首先是因為她的作品主要是雕塑,它們更像是建築一樣是具象的。她目前做的長期專案便是如此,它們一開始是一個個被拆分的小部分,而最後一起組成了一個大的作品。人們在藝術館的展覽裡看到的,常常是這個作品被拆分的一個小部分,因為不完整,所以讓人覺得抽象。
談及她對抽象藝術的看法,她用了「邊緣化」來形容它們的地位,但還是會有一些好的作品。她其實並不關心作品的派別,更關心藝術家如何用藝術品傳達意義,讓人可以去解讀它。她還說了,自己從沒考慮過迎合市場的問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
延伸閱讀: 專訪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得主:Maria Taniguchi
初見谷口瑪利亞(Maria Taniguchi),便被她身上那種低調的堅硬和明朗所吸引。她說話柔聲細氣,握手卻相當有力,與人的眼神交流雖然直接卻很友好。當我問她10月份在上海Hugo Boss的展覽籌備得怎麼樣了,她先是繃緊了臉:「這是高度機密!」隨即笑說:「我開玩笑的,正在籌備中。」
我不禁心裡猜想,這一定是位見識過大風大浪的藝術家。在接下來的採訪、聊天的過程中,雖然沒有機會就藝術家的生活經歷做更多的探索,但也多少印證了我的猜測。瑪利亞來自生長於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她直言不諱地說,那是座動盪、混亂的城市,但幸運的是,她也從這座城市中汲取了很多養分,而這些養分也滋養了她的藝術作品。
2015 HUGO BOSS ASIA ART入圍名單:菲律賓藝術家谷口瑪利亞。
阿之( 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