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地告別了2016年,愛好藝術的我們馬不停蹄,2017年的藝博會接力賽緊接著開始,新年亞洲地區第一場重要的藝術博覽會從東南亞藝術中心新加坡開跑,為今年的國際藝博會做了一個充滿南洋風情的暖身操!
第七屆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來自27個國家131間畫廊於1月12至15日聚集於濱海金沙會展中心,畫廊總數比去年減少兩成,但首次參展的畫廊佔了四分之一,重點仍在展出充滿獨特風情的東南亞藝術,為藏家帶來嶄新視野。
第七屆藝術登陸新加坡。圖|藝術登陸新加坡
迷人的藏家世界:收藏家的私人藏品展
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向2016首屆藝術登陸雅加達(Art Stage Jakarta)的成功經驗取經,把藝博會部份重點聚焦在藏家本身,探討藏家及藏品的關係,揭露藏家與藏品的私密對話。多位藏家輪流在現場分享本身收藏的經驗與藏品本身的意義,讓整個展區充滿意義和愉快的交流,來自不同區域的藏家們也藉此機會學習不同的收藏脈絡及論述方式。
「收藏者2017登陸」(Collectors’ Stage)展出新加坡6位資深新加坡藏家的藏品,參與展出的新加坡藏家有Hady Ang、Jim Amberson、Michael Tay & Talenia Phua Gajardo夫婦(M&T 收藏)、Michelangelo & Lourdes Samson、Kenneth Tan及另一位匿名藏家,展出作品精彩紛呈,包括裝置藝術、攝影到新媒體。印尼當代藝術家Handiwirman Saputra的3件粉紅色沙發來自2004年開始的「位置:沙發」系列作品,探討位置和關係的精彩作品;西方戰後當代有英國藝術家Thomas Houseago的(The Study for)Rockefeller Giant,具象人型雕塑展現出人體的力量及情感的脆弱,替本屆藝博會增添不少亮點。
私人藏家在亞洲藝術圈的影響力愈趨深遠,私人美術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從上海的余德耀美術館、劉益謙和王薇的龍美術館,至預計2017年底開幕並由收藏家翁瑋光出資打造的印度尼西亞首座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顯現藏家收藏分享在藝術圈中的趨勢及影響。藝術收藏不僅是一種個人的論述,或是日記形式,更深入地成為一種對話,並進一步引領藝術市場的風潮。
2017 全球藝博會暖身操
景氣低迷中的堅挺銷售
全球經濟不景氣,畫廊們仍堅挺市場寒風,努力銷售。亞洲各區的重量級藏家皆到場支持,如泰國的Disaphol Chansiri、菲律賓藏家Camachos夫婦、台灣藏家施俊兆,印尼藏家林運強(Deddy Kusama)和Alex Tedja等。本次銷售成績恰與藝博會東南亞定位吻合,新加坡本地畫廊Gajah Gallery以新幣28萬售出印尼日惹當地藝術家Rudi Montofani的作品,新成立的東南亞藝術顧問公司Art Agenda S.E.A.以新幣15萬賣出新加坡本地大師鍾泗濱金屬時期代表作;新加坡泰勒版畫學院(STPI)以8萬新幣售出曾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泰國藝術家Rirkrit Tiravanija版畫作品,新加坡當地火紅藝術家李绫瑄6萬新幣售出,東南亞板塊仍表現穩定。
國際畫廊在東南亞的擴張
東南亞地域性強,導致國際畫廊過去幾年紛紛撤離新加坡政府斥資千萬新幣打造的吉爾曼軍營區(Gilman Barracks),然而藝術門(Pearl Lam Galleries)不僅持續保留在吉爾曼軍營區(Gilman Barracks) 的畫廊,2016年底更在新加坡的Dempsey Hill增設分館,開幕展帶來藝術門最火紅的中國藝術家蘇笑柏,藝博會期間則舉辦朱金石的個展及開幕早午餐會,展現藝術門在東南亞發展的強烈企圖心。
香格納是另一家堅持理念在新加坡據點,布局東南亞的頂尖國際畫廊。本屆藝博會香格納並未參展,但在藝博會本身有個特別展示空間,帶來中國當代藝術家鳥頭攝影及裝置作品,同時也在吉爾曼軍營區(Gilman Barracks) 帶來藝術家個展,還請到藝術家的泰國廚師朋友在畫廊外提供美味的咖哩料理,分享這位廚師朋友不以銷售為目的,而以提供美味而有質感料理為己任的人生哲學。
東南亞藝術論壇
本屆藝術登陸新加坡推出一系列的東南亞藝術論壇,探討資本主義與藝術密不可分的關係,主題為「Net Present Value: Art, Capital, Futures」,在全球資本主義系統下探索藝術的價值、發展,當代社會如何權衡金錢、理想的價值及其對藝術創作的影響。論壇與談人包括策展人、經濟學家、企業領袖、政策決策者和藝術團體。
Tags
莫子靈( 1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