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郊遊劇場 大可力讀書會

郊遊劇場 大可力讀書會

人、球&魚夢境: 我是一隻出生在日本海的幼小鮪魚,在冰寒酷冷12月天裡,我跟媽媽一家人來到溫暖的台灣海…
人、球&魚夢境:
我是一隻出生在日本海的幼小鮪魚,在冰寒酷冷12月天裡,我跟媽媽一家人來到溫暖的台灣海峽,躲避寒冷的冬天,但卻在半途中和家人分散了。這裡有一種溫暖,一種待在這裡就好的滿足感。在波濤洶湧的海中,我遇到了你。─《大可力讀書會》成員分享
踏入院子劇場於二、三樓的建築空間,大可力讀書會在此延續了2015年底於江山藝改所進行的《荒山劇場》,在兩個不同的樓層中,納入更豐富的劇場元素,以60年的建築空間本身的特性,以及團員的互動內涵,交集出了兩種空間場景:非現實空間與居家空間,在虛與實的想像和情節建構中,大可力讀書會與院子劇場提供這些空的場景做為故事發展的背景與索引,等待著演員/觀眾們的登台演出。
空間中的演出一景。(大可力圖書會提供)
在開幕所進行的活動中,大可力讀書會將觀眾以生日月份單雙數分為兩組進行小組討論,根據場地和指令,即興地集體創作一則短篇文本,類型不拘但其中需包含三個角色,並挑選指令中的三個句子做為文本的素材。這種採集他人的文字,放入自己作品中,濃縮再製後進行聲音與行為的演繹,所有的行動、聲響、殘跡……,皆如意識一般流動在活動的當下,構成大可力讀書會所稱之「郊遊」。郊遊的形式來自於讀書會會員本身的合作與運作狀態,五個創作者李禹君、李帷綾、陳旅維、孫知行、萬書昀,以文字書寫作為發想與建構創作的形式,定期相約郊遊、寫作,將生活片段中那些發現、追逐、尋找、失落與再發現等體驗與思考,書寫成文字,走訪各自熱愛的不同場景(墳墓、海邊、山林、各種遺址等),觀察、分享、討論並自由地參與彼此的創作過程。「讀書會」進行,以類似「AA meeting(戒酒匿名互助會)」的方式運作,成員朗誦彼此的文字,在介入他者所產出的敘事的過程中,再造文本與建構自我的想像。
參與觀眾的現場文本創造。(大可力圖書會提供)
在院子劇場中,觀眾集體表演與創造後所留下的,除了原有的兩個空間敘事外,後續填入了讀書會朗讀文本的聲音與書寫的故事創造,大可力讀書會藉由裝置引導想像,在活動過後讓每一位來參觀的觀眾進行重組與建構的過程從未停止,在進入空間與聽見聲音的同時,重新在腦中重塑了一次可能的文本與故事情節,於是空間裡的裝置、故事文本、聲音朗讀,在大可力讀書會所建構的敘事場域中,循環不斷地進行演繹:製造、解讀、想像、重述、再造、解讀、想像、重述……,而前來看展的觀眾,從過路人成為創作者、分享者,進而成為演出的角色,以虛擬的角色方式進入了讀書會,再次地構成「郊遊」的可能。
賴依欣( 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