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薩畫廊的足跡遍布世界三大洲,莫內、安迪.沃荷、趙無極、徐悲鴻等,中西大師之作早已納入德薩的藝術板塊。如今,畫廊第二代Vincent de Sarthe將這塊金字招牌高掛北京草場地,進軍中國版圖。開幕展「消失的邊界」是藝術家周文斗對邊界的一連串思考,也點出德薩在藝術語境裡橫跨地域邊界的那股紮根力量,正在無形中激盪中國當代藝術的無限活力。
周文斗個展「消失的邊界」是以乾枯的黃河河床為觀察起點,因龜裂造成的一塊塊泥巴裂縫被周文斗用鋁填了起來形成網狀式的牆面,吊掛或傾斜、平放著填滿了德薩北京的一樓展廳。燈光投射下,錯綜複雜的網狀陰影爬滿了地板與白牆,重新建構出一幅灰白色的網狀版圖。只稍換個角度,視野又因光影的投射開闢出另一幅新板塊。在這裡「邊界」似是消失卻又應角度而生。周文斗的「邊界」就在不斷轉換下從河川爬上了國界,國界放大到了地圖,最後擴展到宇宙,隨著維度的不斷擴張,邊界愈發變得渺小,空間的轉換彷若串聯起一股網狀力量,而作為德薩北京的開幕展,這股拓張之力似乎回應了德薩畫廊對藝術的熱忱。從西方現代到當代,巴黎、紐約到香港,2014年底北京空間的開幕更宣告德薩的版圖正式插旗中國。
德薩北京畫廊負責人Vincent de Sarthe。(德薩畫廊提供)
德薩畫廊將眼光放眼中國的最大主因來自畫廊第二代、創始人Pascal de Sarthe的兒子Vincent de Sarthe。Vincent大約三年前開始慢慢將生活重心移師北京並接觸了許多當地藝術家。中國的年輕藝術家見證了當下社會、經濟與環境等多方面的快速發展,累積出的能量足以挑戰傳統文化的枷鎖,從固有文化裡脫變出當代的語境。Vincent看見了這股上升中的無限能量,將德薩在亞洲的版圖從香港拓展至中國北京。北京草場地藝術區328-D的空間與德薩香港乃至早前在歐美的經營模式有什麼不一樣的轉換?我們從對Vincent的採訪中來探尋德薩畫廊一路橫跨「文化邊界」的經營之路。
位於北京草場地的德薩畫廊。
典 北京當代藝術圈正經歷一段沉寂後的轉型期,是什麼樣的契機促使德薩選在這個時間點進軍北京? 整個籌備期間大約花了多長時間呢?
V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和父母在亞洲旅行和工作,2004年第一次來到北京的時候就很喜歡這裡,那時我只有十幾歲。三年前逐漸搬到北京,開始有系統地接觸藝術家、籌備開畫廊。我一直對這座城市有熱情,覺得這裡是創造力的中心。之前是巴黎,然後是紐約,現在我相信是在北京。
北京聚集了很多非常有創造力的藝術家,是中國乃至亞洲最重要的當代藝術發源地之一,而且有些令人興奮的事情正在發生。就像前些年北京的藝術界看起來沒什麼真正的變化,只是不斷重複自己,然而到了某一個時間點,許多才華忽然之間爆發,從視覺上和觀念上都面貌一新,彷彿對藝術有了完全不同的視角,我覺得北京正在重新經歷這個過程。
典 可以請您談一下畫廊在北京的經營模式嗎?北京跟香港間的定位上有什麼不同?
V 我們家一直從事畫廊行業,從法國到美國、到香港再到北京。我父親年輕的時候是位藝術家,真正做過藝術家的人會有熱情和使命感,去發掘、培養一些年輕的藝術家,所以在北京的空間,我們會專注於當代藝術,尋找一些有新意、有深度的作品,和能在美術史上再往前走一小步的藝術家。他們應該不只是裝飾性或是迎合市場潮流的。很可能我們的選擇與現在市場的品味不同,但我們願意冒這個風險,選擇一些新鮮、大膽而有挑戰性的不同作品。
香港因其自由港的優勢,在稅收、地緣等方面得天獨厚,特別是對於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交易而言。因為這些作品價格通常較高,在香港我們會持續專注帶給藏家高品質的而且深具投資價值的現代大師精品。
周文斗個展「消失的邊界」2樓展廳。
典 從美國、香港,現在到北京,可以就您的經歷來分享對中國當代藝術圈現狀的感觸嗎?而畫廊在其中所扮演的是什麼樣關鍵的角色呢?
V 我在法國出生,很小的時候就搬到美國,近幾年父親將畫廊搬到香港,我近三年又在北京籌備畫廊。想起來很有趣,似乎我們一家的生活軌跡和藝術史上中心的遷移是平行的。我覺得藝術的中心,曾經在巴黎,在紐約,未來應該是在中國,在北京,這裡聚集了許多非常有潛力的藝術家。每個城市的藝術發展都有迴圈,北京的當代藝術正處於第二次迴圈中。在重生的過程中,我們很可能還會看到很多新的變化。
我曾經也考慮過在紐約開畫廊,但是紐約的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有序運行著。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政治、文化、藝術的中心,也是創造力的中心,我想要參與創造並親歷新的藝術中心成型的這一時期。
有些人認為目前是中國當代藝術蓬勃發展的一個結束期,但是我不覺得。從我的個人經驗來講,並不會把具體的藝術作品標籤化。我不想局限於某個概念,比如中國當代藝術、美國當代藝術,我想發掘和推廣的是廣義上的「當代藝術」,大寫的ART。
典 在中國開畫廊與國外相比有遇到什麼樣的難題?就這方面德薩有做哪些調整呢?
V 在籌備畫廊的前期,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合適的空間,也考慮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798、七棵樹、恒通等等,最後才在草場地找到合適的空間。同時,我們也在熟悉和瞭解中國的法律和法規。自己開畫廊肯定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問題,在我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不管怎樣,開畫廊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對藝術家、對藏家誠實,並且要展覽一些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好的藝術是,當你走進一家畫廊,看到這件作品,會被它改變一點點。當你離開時,你和之前有了一點點不同。
周文斗個展「消失的邊界」1樓展廳。
典 德薩北京位於草場地,與許多北京藝術家工作室當鄰居,跟德薩香港在位置環境上差別很大。請您分享一下對北京草場地的感覺,而這對畫廊來說又有什麼樣的能量呢?
V 和香港在中環鬧市中的畫廊相比,北京畫廊的空間大了很多,很多在那邊不適宜做大型裝置、雕塑和尺幅巨大的作品,我們現在在北京都可以展出,這對展覽的形式和作品就沒有了限制。另外,許多藝術家的工作室就在附近,在草場地裡邊或者黑橋環鐵等等,在這裡會感覺到很多有創造力的事情正在發生,和藝術家們離得很近,連結也更緊密,像是在創作的搖籃裡。
典 未來這一年德薩北京將會有哪些重要的展覽或者計畫呢?是否也開始與新藝術家甚至年輕藝術家展開合作?
V 我們下一個展覽是林菁菁的個展,她的一件作品剛剛在紐約佳士得拍得非常好,現場有很多買家舉牌,說明我們選擇的藝術家在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當代藝術拍賣之一得到藏家和市場的認可,為此我們很興奮。今年還會有其他展覽的計畫。我們也正在考慮參加上海的藝博會,對於上海藝術圈近些年的飛速變化感到很是驚喜。所以去上海的藝博會也很是令人期待。
而畫廊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不同的、有想法的、令人興奮的藝術家和作品,期待能和他們有合作的機會。當代藝術是創造力和新理念誕生的地方,正如之前提到的,我覺得中國現在有很多有趣的藝術創作正在發生,如果您覺得有合適的人選,也非常歡迎推薦給我們!
位於北京草場地的德薩畫廊。
典 畫廊展出藝術家周文斗的展覽「消失的邊界」,探討因為科技、網路、全球化的趨勢讓邊界模糊化的議題,對於這種全球化是否也展現在中國藝術圈的氛圍上?畫廊在中國向下紮根之餘,是否也有意圖與策略將中國藝術家推向世界性的舞台?
V 周文斗是位非常有意思的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第一眼看不到明顯的中國符號,語言非常的國際化,但是他的作品又和中國息息相關。如果不只談藝術,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很多事件或者風潮,都會由一個國家傳到國際領域,藝術也一樣。我希望能在新的風潮中,發現和培養有趣的藝術家並把他們的作品推薦到國際上去。我們對於代理和合作的藝術家的選擇是謹慎的,同時對於這種關係也是非常重視的。我們肯定會善用畫廊的資源將我們的藝術家帶到國際平台上,推薦給國內外的藏家,不遺餘力地幫助他們站到世界的藝術舞台。
藝術家周文斗提到「希望透過展覽,用邊界建造一個沒有邊界的空間,融合具象與抽象、真實與荒誕。」而德薩畫廊則是跨過具象的國界與抽象的文化邊界,將中國當代藝術的新能量藉由畫廊的紮根經營,一步步推向世界。德薩北京的落戶見證了藝術的無遠弗屆,在這裡「邊界是消失的」。
Tags
姜映彤( 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