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藝術基金會
鄭志剛(Adrian Cheng)是香港鄭氏家族(新世界集團、周大福控股)的接班人,對於藝術的愛好讓他在2010年成立「K11藝術基金會」來支持當代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其中最早期的項目,也就是落在武漢的K11藝術村。這一座成立於2011年的藝術村有11間駐村工作室,以及兩層樓1千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讓來自武漢本地與外地的藝術家皆可以在裡頭工作和生活,並且獲得展覽的機會。不過從今年開始,藝術村將搬到K11位在光谷的新開發案,繼續讓藝術家駐留創作,舉辦展覽。
未來K11在光谷的藝術村和藝術購物中心。圖|K11
K11藝術基金會除了有武漢的K11藝術村,以及上海和香港的3個展覽空間,還有若干的國際計畫。像是於前年在倫敦的當代藝術中心(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ICA)舉辦藝術家張鼎的展覽,去年則讓原為M+的策展人馬容元出任法國龐畢度中心的策展人。相較於上海的展覽空間聚焦在流行和大眾觀點;香港的展覽空間展現國際性和學術性;武漢K11藝術村的展覽空間除了作為駐留藝術家的展出空間外,也和武漢地區的外國領事館合作,呈現在地特色。
武漢特色的駐村
每一年藝術村都會有公開的徵選,截至目前為止,大多數是武漢本地的藝術家獲選,通常以1年為期限,視情況延長。藝術家的工作室每間大約在50到80平方公尺左右,除了創作以外,藝術家也能夠在那裡生活,只需在結束駐村後,提交2件作品作為捐贈,無須負擔任何的水電費用。搬到光谷的新空間後有8個工作室,將會按照比例,6間分配給本地藝術家,2間給異地的藝術家來進行使用。K11的藝術村不但提供藝術家創作和生活的空間,也讓他們有展示的平台,就如同藝術村成立的宗旨─讓藝術家走上藝術這條路的時候,有一個過渡期的支持。
雖然筆者到訪的時候,藝術村已經關閉,但幸好搬遷前的最後兩個展覽尚未撤展,讓我們能夠參觀武漢當地藝術家李大鵬以及原籍甘肅的姚海兩位駐村藝術家的展覽。
追尋不安―李大鵬
畢業於湖北美院、主修雕塑的李大鵬,是藝術村最早的幾位藝術家之一,也是唯一能夠延長駐村時間達數年之久的藝術家;其展出的作品,都是在駐村的幾年間所創作出來,和武漢息息相關的作品。此次「黑洞」一展,共呈現李大鵬7件作品,從雕塑、裝置再到畫作,呈現藝術家對於時空之間的探索,和對於社會各種跡象的不安。他在展覽的入口處採用窄門設計,讓觀眾面對穿越摸乳巷般的狹窄感,強化了在其後面臨內部空間巨大量體的作品感受;而在極度潔白的空間裡頭,他也希望觀眾留下來的汙漬成為展覽中的一部分。
在他的作品裡,地點和時間時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錄像作品《西遊記》,記錄他在武漢行走的旅程,這段旅程並沒有任何的目的,只是朝著西方走,表達出對於某種東西的嚮往,卻摸不著找不著的一種過程。而在那一次的旅行中,他發現有座小丘陵居然長有荊棘,但是在他的認知裡,武漢的這個地方的地形是不會長荊棘的,因此將荊棘割下來,編了一個環狀,也是《黑洞》這個作品的由來。
藝術家李大鵬。圖|K11
在《不安的生命之2》中,他使用過受精的蛋,再用酸去腐蝕鈣質,留下蛋中那層膜,他認為,社會就像酸一樣,除去人們的原本的面貌,而人們也依然困在這座金字塔裡頭。對李大鵬來說,K11藝術村給予年輕人很大的施展空間;而成長要週期,週期需要空間,K11能夠「給我時間去成長」是他最深刻的體認。
李大鵬「黑洞」展覽場景照。圖|K11
透過材料認識自己―姚海
另外一位藝術家姚海原籍甘肅,在來到武漢前曾在香港和紐約工作過,關於什麼機緣下來到K11駐村,姚海說,當初是在K11的Instagram發現而申請的。此次個展「界外」,藉由材料的探索來檢視藝術家本身的過往,展出的作品有9件,有的是在駐留期間創作的,也有的是來到了武漢才發現,過去的創作可以用新的觀點來詮釋。他說:「這是一個總結,透過材料來認識我自己,再從背後思考去訂的一個主題。」
姚海「界外」展覽場景照。圖|K11
因此一走進展場,看見壓克力膠片做的裝置藝術,會很難想像姚海曾經是一位畫水墨的藝術家,不過從他的錄像作品《色彩協奏曲》清洗調色盤的過程,最後只留下紅藍黃3原色的,可以感受到他正在剔除某些色彩,回到最原初的樣態。在《期待破解的密碼》中,姚海把原來畫在宣紙上的水墨,轉印在膠片上;他發現,這些原來水墨畫的技巧或是筆跡,能夠轉換成單純的符號,然後透過材料的轉變,不但可以變成另外一種創作,也能交代過去和現在探索的軌跡。
這也是姚海曾在美國待留幾年所得到的經驗。尤其在美國,人們對於傳統山水感到有趣,然而從藝術史的角度來說,沒有那麼創新的突破,較為生硬和難以理解;「但是實驗性的水墨,像是谷文達和徐彬卻改變水墨這個媒介,展現了新的可能性。」姚海說道,在美國的刺激使他用不一樣的觀念來看待水墨,將水墨作為一個媒介,開創更多實驗性的做法,藉由材料來重新認識世界。
藝術家姚海在工作室。圖|K11
除了對於材料的重新運用之外,在武漢駐村也提供姚海新的想法,像是《與慢無關》的錄像作品,其實早在2014年就已經拍好,但是一直找不到好的角度來詮釋它。來了武漢後,姚海在這裡坐公車與計程車的時候,看見兩旁在建造新樓的速度,就好似香港一般快速,對應於香港上班和生活的快節奏,他發現這兩個地方似乎在速度上有一種關聯性,但他也開始反思:快,就一定好嗎?他認為:「武漢速度發展得快,不一定是好事。」因此透過這個影片,去反思「快」之下,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在武漢的駐村,提供了原本沒有的刺激,讓他能夠更廣泛地對外界的認識,拓展層面去思考。
在走過5個年頭之後,K11藝術村讓當地藝術系的學生在畢業後,有了可以發展的平台,讓他們能好好運用武漢和湖北帶給他們的土壤滋養;對於外來的藝術家,則可以透過新的刺激來回饋先前所忽略、或是重拾遺忘的想法,來創作嶄新的作品。期許今年底光谷的新藝術村,如何將以「藝術商場In Art We Trust」為口號的K11藝術購物中心,呈現在一般大眾眼中。
縱虎歸山―黃浩然個展
時間:3/20-4/29
地點:chi art space香港皇后大道中18號新世界大廈2期8樓
Second Nature:一個屬於你的當代藝術展
時間:3/11-4/09
地點:chi art space香港清水灣道663號
K11藝術村外觀。圖|K11
從天河機場一出來,計程車飛奔在寬敞的高架道路上,兩旁都是萬丈高樓平地起,一落接著一落,架高的公路就像是城市的血脈一般輸送著有無,彷彿是多年前美國汽車大城底特律一般,與以前湖泊眾多的印象所存無幾。想起武漢,會讓你聯想起什麼?除了家喻戶曉的「熱乾麵」外,是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源地?還是曾經能眺望長江之水的黃鶴樓?
今日的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中國第6大城,有傳統8大美院之一的湖北美術學院,更有一線大城外為數不多的重要私人美術機構。像是光谷聯合的「合美術館」、K11藝術基金會(K11 Art Foundation)的「K11藝術村」(K11 Art Village)和年底即將落成的美術館,再加上龍美術館的第4個據點「龍美術館.武漢館」,都替武漢注入了強力的藝術能量。
ARTouch編輯部( 1685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