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千年古國的美麗與哀愁:淺談印度當代藝術進程與藝術家市場

千年古國的美麗與哀愁:淺談印度當代藝術進程與藝術家市場

過去,由於缺乏接觸與地緣關係,台灣較缺乏關於印度當代藝術的相關討論,直到2007年開始,隨著金磚四國(現為金磚五國)經濟實力的崛起,始引起眾人的好奇與關注。雖然2008年後,印度當代藝術市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曾經一度的下滑,不過,2012年後已漸漸地復甦,成為亞洲藝術市場不容忽視的勢力之一。2010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發現印度」展覽,首次將多達29位(組)印度當代藝創作者凝聚起來,提到台灣民眾的眼前,除了讓台灣民眾見證印度當代文化與社會生活的輪廓,也以此呈現出印度當代藝術豐沛的能量;然由於其複雜的民族性問題,歷來對於印度當代藝術的聚焦,難以脫離其民族、種族、貧富差距與政治等問題的討論,尤其歐洲國家的侵略與殖民,更加撥亂了印度現今局勢的一攤池水,深化了對立與紛爭,造成各民族間無可輕易抹滅的創痛。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地方,特色傳統和現代世界在此交匯。
幾個世紀以來,各種文化和宗教相互在此處交互影響,多元的民族與族裔,激盪出多樣的文化,使其文化呈現多元紛呈又一致的複雜。印度的精神文明預期傳統文化區域特色鮮明,且在從古到今漫長的歷史中,政治情勢波折動盪,乃至印度文化擁有不斷同化與融合等特色。過去,我們對印度抱持著傳統保守與不安定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印度最近一次躍入台灣公眾的視野引起廣泛討論,也是因為與中國邊境問題再次白熱化,然而這些印象當中,也不免帶有部分狹隘與偏見的觀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夾雜在歷史因素的衝突與調和中,印度文化中那多元鮮活與包容多樣的那一面,也體現在他們現代與當代藝術發展的進程中。
過去,由於缺乏接觸與地緣關係,台灣較缺乏關於印度當代藝術的相關討論,直到2007年開始,隨著金磚四國(現為金磚五國)經濟實力的崛起,始引起眾人的好奇與關注。雖然2008年後,印度當代藝術市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曾經一度的下滑,不過,2012年後已漸漸地復甦,成為亞洲藝術市場不容忽視的勢力之一。2010年,台北當代藝術館「發現印度」展覽,首次將多達29位(組)印度當代藝創作者凝聚起來,提到台灣民眾的眼前,除了讓台灣民眾見證印度當代文化與社會生活的輪廓,也以此呈現出印度當代藝術豐沛的能量;然由於其複雜的民族性問題,歷來對於印度當代藝術的聚焦,難以脫離其民族、種族、貧富差距與政治等問題的討論,尤其歐洲國家的侵略與殖民,更加撥亂了印度現今局勢的一攤池水,深化了對立與紛爭,造成各民族間無可輕易抹滅的創痛。
 
印度首都新德里。(本刊資料室)
印度的當代藝術發展,雖然過去缺乏國際平的舞台,如今在印度國內也欣欣向榮的發展,尤其是首都新德里,目前更被視為印度當代藝術的搖籃。像是與印度當代藝術發展息息相關的大型活動與機構就有:今年2月才於新德里舉辦的印度藝術博覽會(India Art Fair)、於2010年向公眾開放,第一個展示印度和次大陸現代和當代作品的私人博物館基蘭.納爾達藝術博物館(Kiran Nadar Museum of Art)、預計在2020年開放新館,位於南印度班加羅爾(Bengaluru)的藝術和攝影博物館(Museum of Art & Photography)、致力培養印度當代藝術和文化的非營利組織古杰拉爾基金會(Gujral Foundation),以及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Kochi-Muziris Biennale)等,都是印度當代藝術正培育茁壯的證明。
孟買進步藝術家小組(Bombay Progressive Artists’ Group)。(本刊資料室)
現代的進程——印度當代藝術的奠基
若要談到印度當代藝術運動的基礎,1947年創立的孟買進步藝術家小組(Bombay Progressive Artists' Group,以下簡稱進步小組)可說立下了汗馬之勞,該團體沒有特定的藝術表現形式,而是包含了影響二十世紀印度的歐美現代藝術風格,例如印象派、立體派和表現主義等。進步小組初期的六位創始人中,以成員佛朗西斯.牛頓.索薩(Francis Newton Souza)與賽義德.海德爾.拉扎(Sayed Haider Raza)最為具代表性,他們將進步小組進一步發揚光大,拉扎以其抽象畫與色彩豐富的藝術語彙,將表現主義筆觸、立體派造型和野獸派顏色轉化為純粹的抽象,融合了哲學標誌與印度傳統元素,在國際上聲名大噪,除了讓進步小組受到世人關注,拉扎自身作品在拍賣市場上也受到熱捧,2019年佳士得紐約的「南亞現代及當代印度藝術」中,拉札一件《La Terre》拍出了301萬5千美元的佳績;2018年,札拉的《TAPOVAN》以445萬2500美元的成交價拔得印度現當代藝術成交排行榜的頭籌。
 
2018年,佳士得紐約的「南亞現代及當代印度藝術」中,賽義德.海德爾.拉扎(Sayed Haider Raza)的《TAPOVAN》以445萬2500美元的成交價成為印度現當代藝術成交排行榜的最高價作品。(© Christie’s)
左為塞耶.海達.拉扎(Syed Haider Raza)的《懷胎》,右為麥布.費達.胡珊(Maqbool Fida Husain )的《無題(英屬印度系列)》。(攝影/林亞偉)
同為進步小組成員的泰布.梅塔(Tyeb Mehta),在印度現代藝術市場中也是為不容小覷的人物,受到表現主義藝術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的藝術風格影響,彩色對角線形狀中的人物畫描繪成為梅塔標誌性的繪畫風格。2002年,梅塔的作品在紐約佳士得被日本藏家以31.75萬美元拍得,邁出了印度當代藝術被世界藝術市場認可的第一步。在2005年的紐約佳士得秋拍中,他的《牛魔》(Mahisasura)以158.4萬美元成交,這也是印度藝術作品的拍賣價格首次突破百萬美元;近幾年,梅塔的作品拍賣價格也愈發令人驚豔,在2018年印度十大現當代藝術作品成交排行榜中,他甚至以一己之力攻佔了四個名額,可見其作品當前受到藏家歡迎的程度。7月7日佳士得紐約宣布在網路上舉辦其每兩年一次的亞洲藝術視覺盛宴,在「南亞現代與當代藝術」板塊,即上拍了一梅塔具開創性的作品《無題(墜落的人物)》(Untitled (Falling Figure)),並於高於預估的97萬5千成交。
泰布.梅塔(Tyeb Mehta)《無題(墜落的人物)》(Untitled (Falling Figure))。(© Christie’s)
1950年,蘇迪奧.蓋同德(Vasudeo Santu Gaitonde)應邀參加了進步小組,他積極參與團體活動,於印度和國外都有過多次展覽,成為了團體中的主要人物。蓋同德的作品,大多利用單一色系與色調與抽象的表現,營造出一種沉靜的氛圍,他的創作中融合了西方的技法以及東方文化中神秘而幽微的底蘊。2014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為蓋同德舉辦了首次的回顧展「繪畫即過程,繪畫及生活」(V. S. Gaitonde: Painting as Process, Painting as Life),將他的作品價格一舉推上了高峰,其作品被包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基蘭.納爾達藝術博物館在內的機構與私人收藏,雖然藏家大致來源於印度本地,然而西方收藏家也愈發注意到這位於印度現代藝術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藝術家。
2014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蘇迪奧.蓋同德(Vasudeo Santu Gaitonde)回顧展「繪畫即過程,繪畫及生活」。(本刊資料室)
印度當代藝術市場的期盼
然而印度現代藝術大師們在市場上的熱度,其實也點出了現今印度藝術市場的一個問題──印度藝術市場的份額其實有八成都被現代藝術所佔據,當代藝術的發展空間仍然十分有限。印度當代藝術的潛力無限,致使2002年以後當代藝術市場的價格也開始上揚,一些勇於嘗試與冒險的藝術中介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也開始出現當代藝術基金投資機構,然而當代藝術的價格仍是處於低位。相較於同為金磚四國、因經濟崛起後快速湧動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無可否認印度的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仍然有待成長。
安尼施.卡普爾享譽世界,圖片為其2020霍頓莊園個展現場。(藝術家與里森畫廊提供)
即使如此,仍有一些印度裔藝術家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甚至成為卓越的藝術家。研究裝置與觀念藝術的英國印度裔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如今可以說是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印度裔藝術家,除了受邀於世界各地舉辦展覽,藝博會中總少不了卡普爾的雕塑作品。在「胡潤百富」(Hurun Report)所做的一份2019年印度在世藝術家報告(統計年份從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中,卡普爾以16.8億盧比的價格高居仍在世的印度藝術家作品總銷售額的榜首,其銷售額是位居第二的印度藝術家阿克巴.帕丹西(Akbar Padamsee)的三倍有逾,但2019年最昂貴的印度在世藝術家作品,仍是由帕丹西以1.17億盧比所摘下。在這份名單中的藝術家還有:斯里安.卡納(Krishen Khanna)、喬根.喬杜里(Jogen Chowdhury)以及名單中唯一的女性藝術家阿皮塔.辛格(Arpita Singh)等人。
印度藝術家斯里安.卡納(Krishen Khanna)。(本刊資料室)
印度女性藝術家阿皮塔.辛格(Arpita Singh)。(© India Art Fair)
最後提起帕丹西這位集電影製作人、雕塑家、攝影師和版畫家等多重身分為一身的印度藝術家,他與薩索和拉扎等人一樣被視為印度藝術的先驅之一,如今,他的畫作也是最被重視的印度現當代藝術之一。帕丹西於2020年初與世長辭,在佳士得於7月22號剛結束的「南亞現代與當代藝術」網路拍賣中,帕丹西3件上拍作品皆在預估價中成交。
柯舒寧( 42篇 )

在變動很快的當代藝術市場中摸爬多年,努力將關注轉向藝術教育中。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