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迎接國際化大船,臺灣文化藝術自由港準備好了嗎?

迎接國際化大船,臺灣文化藝術自由港準備好了嗎?

亞洲城市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例,香港良好的區位優越和優良的港口自然條件,對藝術品的進出口不徵收關稅,為其成為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新加坡在2010年耗資1億星元(約23億元新臺幣)建立的自由港曾提供顧客儲藏高級藝術品、寶石和黃金,佳士得、摩根大通等都曾是客戶,反觀臺灣,地理位置優越,若發展文化藝術自由港,可串聯歐、美、亞三大洲的市場,主動爭取重要經濟戰略資源,也有機會重新奪回藝術拍賣交易中心的地位,並吸引國際高端畫廊、拍賣進駐臺灣。若要建構藝術自由港,有哪些要件?
隨著亞洲藝術品投資市場的興起,近年來,自由港成為收藏家、交易方及交易商存放藝術品的首選之處;結合當地的免稅政策,幫助客戶節約資金,藝術品擁有者還可以獲得收藏、鑑定、保管、展陳、諮詢、物流、流通、金融、保險、稅收等產業鏈的綜合服務。藝術自由港對於全球文化藝術展覽競爭展示與交易中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香港自由港(Hong Kong Free Port)成立於1841年,總面積為1045.7平方公里,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英國殖民掠奪、擴張的需要,但歷經兩百多年發展,成為集金融、貿易、工業、航運、旅遊、藝術、資訊於一體的綜合性自由港。(©WFTZNEWS)
亞洲城市以香港和新加坡為例,香港良好的區位優越和優良的港口自然條件,對藝術品的進出口不徵收關稅,為其成為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自從香港反送中運動過後的政治情勢不穩定,給其未來藝術市場的發展寫下未知數,而新加坡在2010年耗資1億星元(約23億元新臺幣)建立的自由港曾提供顧客儲藏高級藝術品、寶石和黃金,佳士得、摩根大通等都曾是客戶,爾後因為自由港經驗不善,奢侈品消費和經濟放緩,高價商品的需求降低,導致客戶紛紛撤退。即使新加坡當代的藝術市場有很多政策面上的支持,但在現實層面,人潮與金流始終無法與香港相競爭,導致多家國際畫廊和拍賣公司也相繼退出。
新加坡免稅藝術品倉庫「自由港」外觀。(© Luca Fascini )
反觀臺灣,地理位置優越,若發展文化藝術自由港,可串聯歐、美、亞三大洲的市場,主動爭取重要經濟戰略資源,也有機會重新奪回藝術拍賣交易中心的地位,並吸引國際高端畫廊、拍賣進駐臺灣。目前全球重要的大型拍賣行,如蘇富比(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保利、嘉德等皆在臺設立辦事處,每年春、秋拍前夕都會在臺北舉辦預展,吸引藏家參與;市場購買力方面,臺灣藝術收藏家的實力雄厚,部分藏家對於藝術的熱忱遠大於市場投資的考量,藏品具有美學脈絡,從古董文物到中西方現當代應有盡有。收藏家自發組成收藏群體,創辦藝術文教基金會、私人美術館或博物館,這是有目共睹的。
目前,產業界到學界一致認為臺灣發展藝術自由港的困境是稅制未全面鬆綁,對於發展文化藝術相當局限。翔輝運通公司負責人黃澤民表示:「雖然藝術交易市場目前仍然集中在香港,但臺灣無論是從學術界還是產業界數十年發展了良好的體質,文化部也在不斷地藝文發展提出各項利多政策。」若臺灣計畫發展藝術自由港,首先必須在稅賦上改革政策,並且相關部門能夠積極配合。而藝科智庫執行長石隆盛在提及臺灣發展藝術自由港時則指出,需先確定臺灣在區域內的定位為何,政府機構應率先推動,鼓勵產學合作及民間投資,進而建構產業升級機制。
翔輝運通有限公司的藝術品安全管理倉庫。(翔輝運通有限公司提供)
翔輝運通有限公司旗下的藝術品倉儲服務。(翔輝運通有限公司提供)
撇開稅制的問題之外,藝術品成為企業與個人投資性資產,交易場域發展可遠在外地,也可在線上完成。但設施、政策完備的自由港作為藝術品交易的延期手續,使得藝術品可暫時存放在適合的空間,也能提供藝術收藏家安全專業的藝術品倉儲服務,進而滿足短期藝術投資客的需求。藝術投資基金、藝術博覽會的倍增與拍賣與新銳藝術收藏家的湧入,驅使藝術市場膨脹,而藝術品的供應量也愈顯增加。英國藝術市場數據分析公司ArtTactic創辦人安德斯.彼得森(Anders Petterson)就曾表示:「假如盈利並非是人們購買藝術品的主要原因,自由港就保障了藝術資產得以流傳於世。」也因此,藝術市場中的焦點當代藝術也愈來愈需要與之匹配的高端設備,眼前確保藝術品安全與養護的專業服務愈顯重要,有鑑於此,自由港的地位不容忽視,卻也不能不深思其為藝術生態帶來的改變以及隱含其中的風險等問題。
 
臺灣民間屆於文化藝術通運行業現階段的物流產業發展穩定,以翔輝運通有限公司為例,自2018年起就開始開闢數位藝術物流業務,兩年來整合兩岸多個城市的倉儲資訊並連接瑞士、新加坡自由港、北京保稅區、重慶自貿區及廈門保稅區等,提供倉儲及國際客戶各式短、中、長期的藝術品保險、融資、運輸、暫准通關、暫時或永久進出口報關之顧問服務,未來也將會持續聚焦在整合四方物流。
 
成立文化藝術自由港,招商引資的當務之急是先通過藝術品分離課稅之政策,而若要與香港等城市競爭,黃澤民建議在交易所得稅方面也需做出調整:級距可介於0.5%~1.2%(也就是6%拍賣後課營利事業所得稅採同業利潤率最低8%、最高20%),同時透過拍賣公司或進口代理人代收代繳應徵稅額,減少作業繁複程序,使其簡易並透明化,爭取臺灣成亞洲藝術品交易平臺;除此之外,亦可附加高單價奢侈品牌或是威士忌酒類的交易市場,提升國際能見度。
 
以瑞士日內瓦自由港(Geneva Freeport)為例,距離瑞士日內瓦市中心約三公里的日內瓦自由港擁有的全球藝術品存量最多,且擁有52,000平方米的總容量,即使如此,日內瓦自由港仍將在未來持續擴建。日內瓦自由港成功讓全球熱錢與藝術經濟仰賴瑞士,每年為瑞士各州政府增加大筆收入,像是日內瓦自由港每年就能增加3億5千萬到四億元新臺幣的稅收。借鑒此範例,黃澤民認為藝術自由港可以提供一、二級市場落地的基礎建設,也就是在提供關稅、營業稅及外國人在臺交易所得稅之外釋出更多優惠福利。稅務便宜具有競爭性,有利於吸引投資,將臺灣打造成為亞洲藝術倉儲物流中心,從而將藝術物流轉型為數位化。文化藝術自由港的亦可帶動週邊廣告行銷、藝術品修復產業、保險保全服務、包裝運輸、專業藝術諮詢及服務業的發展。
瑞士日內瓦自由港外觀。(© Geneva Freeport)
臺灣藝術市場發展至今,中低階藝術市場機制完備,能自給自足,但如果要升級產業,勢必要引進國際高端藝術產業進駐,在文化藝術自由港的議題上,不單純只是將拍賣、交易的發生地轉移至臺灣,還包括背後一連串服務此一產業蓬勃發展的產業鏈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部分藝術自由港的安全性後,臺灣是否能因此成為亞洲藝術重鎮,將是產業發展面向上值得關注的焦點。因此文化藝術自由港的成立就要結合一系列相關政策及政府投放的政策資源進行調整,如何在現階段或將來明確產業定位、培育專才、完善相關稅務法規與配套措施將成為臺灣藝術產業下一階段的重要方向。
(本文由文化內容策進院TAICCA X 典藏ARTouch 共同合作。)
鄧韻琴( 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