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網路展廳商機乍現,新的藝術交易平臺成形

網路展廳商機乍現,新的藝術交易平臺成形

3月18日下午5點30分,社交群組裡已經開始通知,再過半小時,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就可以登入了。然而,上線才不到幾分鐘,看到朋友說,線上展廳當機、進不去了,瘓了幾分鐘後,才順利進入。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簡稱香港巴塞爾),因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而喊停,因應而生的「第一屆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成為嶄新交易平臺,自從18日傍晚上線以來反應不一,幾家歡樂幾家愁。也許是倉促成軍,大家準備不及,而觀眾也有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感覺,不是因為琳瑯滿目、樂不思蜀,或有因為品項太多,迷了路、昏了頭,百態叢生。
3月18日下午5點30分,社交群組裡已經開始通知,再過半小時,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就可以登入了。Instagram也有好幾家畫廊老闆,也幾天前開始放上自家展廳內的作品進行宣傳。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原本感覺亞洲疫情有控制住的趨勢,3月初很多人還在為香港巴塞爾取消的消息,想要聯合香港本地藝術機構組織做一些活動,以振興香港氣氛,沒想到近期疫情延燒至歐美,許多新增病例都是境外傳入,使大家的警戒心又提高了一些。可能是因為很多人都被迫在家工作,所以昨日晚間6點,大家都早早準備好,想要看看首屆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到底是什麼情況,上線不到幾分鐘,看到朋友說,線上展廳當機,進不去了,巴塞爾線上展廳癱瘓了幾分鐘後,才順利進入。
「第一屆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開始前的線上倒數。(擷取自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
銷售藝術品,本是一項需要大量與人交流的行業,臨場體驗感很重要。然而,因為疫情的關係,畫廊失去與藏家面對面的機會,線上銷售平臺變成吸引新客戶和銷售的唯一途徑。這次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有來自31個國家及地區的231間頂尖國際藝廊參與,呈現超過2,000件原本打算於香港巴塞爾展出的頂級藝術品,這些作品總價值約為2.5億美元。幾個小時後,社交媒體上看見有些藏家抱怨並懷念在香港會展中心暴走的情景,線上展覽失去了藝術品的溫度,有些藏家表示,「不喜歡 Basel online preview。雖然是『不是辦法的辦法』,但失去了博覽會和收藏的意義,我們確實活得艱難,要承受各種壓力,但如果再不能去感受一種藝術的暖意,我覺得太悲哀了!」
2019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現場。(© Art Basel)
劉野《Book Painting No. 21 (Karl Blossfeldt, The Complete Published Work, Taschen GMBH, 2017)》,油彩、畫布,28x36cm,2018。(卓納畫廊提供)
但是針對現在的情況,線上銷售平臺是最能即時救火的辦法。此次線上展廳,最被讚許的地方,就是有些畫廊把價格都標示得很清楚,讓藏家能夠容易自行比較。昨日線上開展首日,有些畫廊公佈了即時銷售戰報,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Gallery)在VIP預覽日第一天,便售出了六件作品,銷售總額達到近600萬美元,包含:馬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的油畫作品,以260萬美元成交、呂克.圖依曼斯(Luc Tuymans)的作品200萬美元、劉野的作品50萬美元、瑪瑪.安德森(Mamma Andersson)的作品40萬美元、諾亞.戴維斯(Noah Davis)的作品36萬美元、盧卡斯・阿魯達(Lucas Arruda)的作品10萬美元。
諾亞.戴維斯(Noah Davis)的作品《Untitled (Man on Couch)》(2009)售價為36萬美元。(擷取自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卓納畫廊)
而高古軒(Gagosian)則直接地在線上展廳間的作品旁邊寫著:售出。高古軒這次將作品的售價直接反應在網頁上,價格透明、銷售狀況隨時更新,讓藏家可以最快速、精準地掌握。已成交藝術家包含:瑪麗・韋瑟福德(Mary Weatherford)的作品75萬美元、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的作品50萬美元、曾梵志的作品45萬美元、詹妮弗・圭迪(Jennifer Guidi)的作品30萬元、賈藹力的作品26萬美元。香格納畫廊(ShanghART Gallery)也在網頁上直接反應銷售成績,已售出的作品包含丁乙、曾梵志和劉曉輝。馬凌畫廊(Edouard Malingue Gallery)則表示,像于吉和劉曉輝的作品,都是資料一發出,藏家就搶光了。由此可見,亞洲藏家依然活躍,從2月的拍賣,亞洲藏家在藝術市場的表現持續強勁。
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的作品《Derelict Building Worker’s Chair, 》(1996)已經售出。(擷取自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高古軒)
然而,線上展廳必然在未來的藝術市場,帶來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大家一起適應與關注。怎麼讓進入展廳的觀眾,覺得簡單好用,甚至願意上去選件交易,想必也是畫廊業者,急於了解與掌握所在。知名國際畫廊主大衛・卓納(David Zwirner)於2017年成立線上藝廊,也是第一間成立線上平臺的國際畫廊,他認為線上銷售是未來藝術市場必然的發展趨勢,他說:「目前因為疫情的影響,畫廊不開放,那麼該如何出售藝術品?因此,在線平臺已經成為我們每天所進行的重要工作之一。」這一次香港巴塞爾線上銷售,卓納畫廊的交易都是來自自家網頁,藏家也偏向在自己網站購買,因此能最快速度提供銷售報告。 
丁乙的作品《Appearance of Crosses 2019-7》(2019)。(香格納畫廊提供)
線上交易是否能超越實體?還是有許多觀望的聲音,也有部分藏家表示,香港巴塞爾應該與專業電商平臺合作,達到雙贏。很多人說,線上藝廊無法代替親身觀賞繪畫或雕塑的感動。但是,部分收藏家已經從他們從自己所信任的畫廊了解了藝術家與其作品,因此,畫廊累積的聲譽是線上畫廊成功的重要因素。少了親自與客人交流藝術品的機會,有關於藝術家的學術論文與報導的輔助資料變得格外重要,各家畫廊是否需要加強對於藝術家的宣傳,譬如製作宣傳影片,藉此補足無法與藏家面對面聊作品的不足。另外,線上藝廊可能開拓新藏家,有些藝術品愛好者,不敢走進畫廊或拍賣行詢問價格,這一次的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把價格透明化,是否也能因此吸引一批新進買家?
香港巴塞爾線上展廳展將持續到3月25日,希望危機就是轉機的情況,讓藝術從業夥伴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能挺過、並改寫藝術世界交易平臺的新奇蹟。
謝盈盈( 3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