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佳士得香港2025秋季亞洲藝術週拍賣,宋瓷重器領銜,愛蓮堂珍藏估價逾億港元

佳士得香港2025秋季亞洲藝術週拍賣,宋瓷重器領銜,愛蓮堂珍藏估價逾億港元

Christie’s Hong Kong 2025 Autumn Asian Art Week Auction: Song Ceramics Lead the Sale, the Ailian Hall Collection Highlights Over HK$100 Million Masterpieces

佳士得香港10月30日「中國瓷器及藝術品」秋拍再度雲集重器,三大專場「重要中國及亞洲工藝精品」、「愛蓮堂珍藏御用文房雅製」、「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同步登場。其中北宋〈定窯刻牡丹紋淨瓶〉與明宣德〈翠青釉模印葵口盤〉以稀世孤品姿態亮相;乾隆〈洋彩粉青地御題三清茶詩茶壺〉、〈粉青釉刻古銅器紋罍式尊〉再現御製器巔峰工藝。區百齡珍藏延續傳世宋元明清瓷藝,部分收益將捐予慈善基金會,見證藏家精神與藝術傳承。

10月30日,佳士得香港將再度聚焦全球目光,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欣呈「重要中國及亞洲工藝精品」、「愛蓮堂珍藏御用文房雅製」、「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專場拍賣。

北宋〈定窯刻牡丹紋淨瓶〉,高25公分,估價1800萬至2500萬港元。圖/佳士得香港。

「重要中國及亞洲工藝精品」中的兩件私人珍藏令人驚豔。一件來自北美私人珍藏的北宋〈定窯刻牡丹紋淨瓶〉長頸,口沿外折,下接球形腹刻兩折枝牡丹,枝葉舒展,線條柔韌生動,足微外撇。整體造型典雅秀麗,通體施暖白釉,釉質勻潤,色調柔和。宋瓷的存世量較少,尤其是品相完好的精品更是稀缺,加上簡練的美感表現,深受中西藏家喜愛。估價1800萬至2500萬港元。

明宣德〈翠青釉模印葵口盤〉,雙圈六字楷書款,口徑18.2公分,估價1000萬至1500萬港元。圖/佳士得香港。

另一件來自重要亞洲私人珍藏的明宣德〈翠青釉模印葵口盤〉,其「翠青釉」為永樂時期所創燒,其淺青色青翠似嫩竹,謂之翠青釉。本器侈口、弧壁、內外壁均模印線條至口沿,呈葵花式,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細膩溫潤,底書青花雙圈「大明宣德年製」雙行六字楷書款。此盤為近期流通市場中此類器型之孤品,其他近似例均為清宮舊藏。估價1000萬至1500萬港元。

「愛蓮堂珍藏御用文房雅製」上拍25件珍稀罕有的藝術珍品,總低估價接近1億港元。精選拍品彰顯皇帝既為文人亦為君主的雙重身分,並以天命、道統、摹古、文學和儒家思想為主題。此珍藏堪稱近數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藝術品珍藏之一,種類涵蓋宋瓷、御瓷珍品、佛教藝術品及御製工藝精品,琳瑯多元,而且每類藏品均為品相絕佳的珍罕傑作。

清乾隆〈洋彩粉青地御題三清茶詩茶壺〉,六字篆書款,高13公分,估價3000萬至4000萬港元。圖/佳士得香港。

本專題拍賣的領銜之作為清乾隆〈洋彩粉青地御題三清茶詩茶壺〉估價3000萬至4000萬港元,壺腹部墨書乾隆御題「三清茶」詩,隨「乾」、「隆」紅料印。肩部以琺瑯彩料繪以梅英、松實和佛手紋樣。此「三清茶」詩茶壺為目前已知唯一的存世孤品,不僅是彌足珍貴的文人雅玩,更寓意治國修身之心。乾隆帝命將此壺所題詩句,銘於少數與茶事相關之御製器物上,包括飾礬紅彩或青花瓷茶盌。據臺北故宮圖錄所載,乾隆帝或以此類茶盌賜予寵臣。值新歲慶典,帝於重華宮設特別茶宴,慶典一環,命賓客賦詩,由帝親選佳作,並賜三清茶一盌。然而,書三清茶詩帶原蓋之茶壺,僅見此例。

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銅器紋罍式尊〉,六字篆書款,高37.5公分,估價1800萬至2500萬港元。圖/佳士得香港。

清乾隆〈粉青釉刻古銅器紋罍式尊〉為乾隆時期陶瓷工藝的典範之作。此器造型古樸俊美,釉色光潔瑩潤,其紋飾靈感來自西周青銅器皿罍,造工精美講究。此尊為仿古青銅瓷器,形制類近的乾隆逸品僅有數例,分別藏於鮑氏珍藏和望星樓珍藏等多個顯赫珍藏,足見其珍稀不凡,極具藝術價值。估價1800萬至2500萬港元。

區氏瓷器珍藏堪稱全球最全面的私人藏瓷之一,如今載譽重臨佳士得拍場。「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專場呈現橫跨宋、元、明、清四大時期45件的瓷器精品,大部分均為區先生早於1970至1990年代在海外及香港拍賣競得。繼去年的專場拍賣,本次拍賣部分收益同樣將撥捐予區百齡慈善基金會,繼續發揚區百齡先生「飲水思源」的慷慨精神,造福社會。

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三行六字楷書款,高20.5公分,估價700萬至1200萬港元。圖/佳士得香港。

清康熙〈豇豆紅釉萊菔尊〉以其獨特的釉色與造型,成為本次拍賣的焦點。此瓶造型典雅,通體掛幽微素雅的豇豆紅釉,而豇豆紅釉器正是康熙年間(1662–1722)的研發成果。此釉僅用於一小批作品,其器型略小,且俱屬文房用品。本拍品及其近似之作所用的淡雅紅釉,是清代最引人入勝、備受青睞的釉料之一。豇豆紅釉之美堪稱一絕,但工藝難度極大,故自20世紀中葉以來,一直是熱門的研究對象。無論是主體的雅潔紅釉,或是其間夾雜的數量不一的綠色苔點,兩者均以銅呈色。銅經還原焰燒成後呈紅,再氧化則呈綠。故此,掛施此釉須一絲不苟,燒造火候也要拿揑精準。本拍品的樣式較為罕見且格外雋雅。此形制又名「三弦尊」,因瓶頸近肩處凸飾三道細紋,恍若傳統樂器之絲弦。「萊菔尊」(或「蘿蔔尊」)一名亦時可得見,以狀其豐肩歛足的曼妙曲線,在清代御窯中一枝獨秀。估價700萬至1200萬港元。

清雍正〈洋彩過枝虞美人盌〉,雙方框六字楷書款,口徑13.3公分,估價600萬至1000萬港元。圖/佳士得香港。

清雍正〈洋彩過枝虞美人盌〉上畫琺瑯紋飾皆起於器足、越過盌沿延至內壁,有「過枝花」之稱。處理此類構圖時,畫好枝幹固需一流畫師,但唯有畫技出神入化者,方能駕馭虞美人姌嫋曲折的花莖。此裝飾技巧又名「過牆枝」,音諧「長治」,借指政通人和、長治久安。故此,當中既有歌功頌德之心,亦含祝願聖上萬壽無疆之意。過枝花常用於點綴上等的雍正畫琺瑯佳瓷。由於其布局繁複,因此多見於瓷盤,蓋因器身較為開闊,繪製時較易處理。但以瓷盌而言,苦於空間有限,繪製過程難上加難,則更須仰仗名家之技,而本拍品畫琺瑯之妙堪可為此現身說法。估價在600萬至1000萬港元之間。

愛蓮堂珍藏御用文房雅製

佳士得香港|拍賣時間:10月30日早上10點30分

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

佳士得香港|拍賣時間:10月30日早上11點15分

重要中國及亞洲工藝精品

佳士得香港|拍賣時間:10月30日下午2點30分

古美術編輯部( 259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