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天價成交的學問 專訪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張丁元

天價成交的學問 專訪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張丁元

5月27日晚間,佳士得香港的「融.藝」晚間拍賣會專場(Voices from East and West),締…
5月27日晚間,佳士得香港的「融.藝」晚間拍賣會專場(Voices from East and West),締造了一場東西方藝術品交會的盛事。這一幅低估價3800萬港元的《29.09.64》,達1億5286萬港元的成交,不僅再次鞏固了趙無極精品市場,也讓人們對亞洲藝術作品的前景信心大增。而從估價的學問,如何吸引藏家的目光與出價,再到作品本身曾經裁剪25公分的創作故事,趙無極這幅作品,堪稱經典的拍賣典範。《典藏投資》專訪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暨亞洲現當代藝術部主管張丁元(Eric Chang),分享《29.09.64》一作,打造拍賣傳奇的故事。
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張丁元(中),與藏家於預展現場。圖|佳士得香港
典 這次趙無極的《29.09.64》,Eric估價3800萬至4800萬港元,最終以1億3500萬港元落槌,加計佣金成交價達1億5286萬港元!這個估價的學問,讓許多藏家願意進場,更加上作品本身的精采度,一舉烘托了拍賣現場的競價氛圍,這個估價的學問非常大,這次的估價策略,要先請Eric分享,如何掌握,提出這個3800萬至4800萬港元,讓收藏家非常心動的估價區間?
 估價,要考慮很多的綜合情況,以這幅《29.09.64》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尺寸,優點是尺寸,缺點也是尺寸;我們碰到很多作品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會有類似的挑戰。趙無極這件尺幅達230×345公分的恢宏巨作,大是好,但也不見得每位收藏家都有辦法擁有合適的空間,呈現這樣的作品,這也可能排除了一些潛在的買家。《29.09.64》確實是我們的拍賣史上,第一件單一畫布尺幅這麼大的,寬的長度達3米的作品曾經出現過,但高逾3米的單一畫布作品,是第一次出現。如此巨大之作,確實在收藏上有空間的限制。我認為,一開始趙老師是依美術館展覽等級來創作的。我們第一次親眼看到作品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驚豔,不僅尺幅驚人。作品創作的時間點,也恰是趙老師構思狂草系列,從1963、64、65年間,創作的經典狂草作品。
典 以3800萬港元這樣的低估價,以這件作品的精采度而言不算貴,Eric如何說服委託方可以接受這樣的估價?
 這件作品是現有藏家其父親留下的遺產。當時委託方有一個要求,希望我們一定要把作品賣掉,因為拍賣之後就要繳交遺產稅。委託方一開始也不太清楚,要設定多少的底價。最開始的時候,是找他們住家巴黎附近的小拍賣公司估價,因為法國有許多小型拍賣公司,就像是每一區的鄰居一樣,這家法國拍賣公司估一個很便宜的錢,大約是2千萬港元。當然,如果從估價到實際售出的價格,我們估價到7千萬港元也不是問題,但我們向委託方分析,這個估價的作品我們可以售出,但不是沒有風險。委託方也理解,拍賣是公平的;於是,我們就回到最原點,在怎麼樣的估價下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於是我們很大膽的提一個價格:4千萬港元左右的估價。但其實當時我心裡設想的最理想估價區,是3500萬或是3800萬港元。有趣的是,是這位法國藏家,自己提了建議,他覺得4千萬不太好,可不可以3800萬?因為,委託方曾經在亞洲工作近兩年,很清楚中國文化,知道中國不喜歡「四」這個數字,於是提出了3800萬這個更好的數字。這一方面,是委託方對拍賣公司的信任,我們不會便宜的賣出作品;而精采的作品估價低,就愈有機會得到市場的回應。因為在3800萬港元的這個價格,在5千萬至6千萬港元區間有實力購藏趙無極的藏家,全部都會仔細檢視這幅作品,更積極地參與。因為拍賣史上,第一次出來趙無極單一畫布如此巨大的精采作品,在估價上讓更多喜愛趙無極的藏家有機會可以參與。於是,我們提出一個平衡的估價解決方案。市場,需要趙無極這樣的作品。這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29.09.64》的上拍與估價。
趙無極《29.09.64》一作,在拍賣廳現場出價達1億3500萬港元的一刻。圖|佳士得香港
典 這次佳士得拍賣是端午節假期,不少藏家沒法到香港,可惜這幅《29.09.64》,在先前台北預展的時候沒法過來,許多台灣藏家沒看到這幅作品真跡,大呼可惜。
 對的,真的很可惜。《29.09.64》一作具有所有大畫的優勢,也是因為大,有其局限。在香港預展的時候,也有收藏家說為了這樣的作品,去買一棟房子來配合它都值得。這件作品當時在巴黎藏家的家裡,是一個壁畫的形式,也改變了藏家對於壁畫與空間搭配的概念。
觀者駐足欣賞趙無極《29.09.64》一作。圖|佳士得香港
典 大作品的確如此。我記得2005年,張董(收藏家張秋墩)收了一件趙無極最大尺幅的作品《June-Octobre 1985》(280×1000 cm),一開始還沒地方掛出這幅作品,最後決定為這幅作品籌建一處空間。
 對,張董覺得這麼好的作品還是要掛出來的。從此以後,他休息都跑到那兒,成為最喜歡去的居家空間所在。這次在香港的展覽,趙無極作品一掛出來,不論懂不懂趙無極,都有許多客人駐足欣賞,一直是熱門的看點。好畫的魅力,確實是不用太多的言語就能達到這樣的要求。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佳士得預展現場。圖|佳士得香港
典 在拍後來歸納,《29.09.64》價格能到1億5千萬,是那些因素共同造成的呢?一是作品的精采度,二是估價的學問,Eric可否為大家歸納第三或是第四點?
 我相信最重要的,還是畫作本身的條件、效果。春拍的《29.09.64》一作,從代表性的年代、主題、尺寸,在這幅畫作裡都是成立的。此外,這次「融.藝」專場,透過西方藝術品與東方藝術品的對話形式,同樣賦與收藏家一種新的觀感,在作品價值的定位上,更能尋找到作品在美術史上,在收藏市場上的座標。例如「藝.融」的展覽現場裡,藏家可以看到《29.09.64》一作旁,我們擺出塞西麗.布朗的《爭辯》一作,有德庫寧的《風景》,有李希特的《抽象畫作(編號687-2)》,這幾張可以說都是風景概念轉化而來的作品。趙無極《29.09.64》一作雖然是1964年的作品,但歷久彌新,作品的前衛性無庸置疑。
典 趙無極的收藏市場,如果要向德庫寧等西方抽象大師的價格比肩,將來需要那些契機的出現,會逐漸顯現出這個價格邁向西方抽象大師的現象?例如,如佳士得這樣的國際拍賣行,「融.藝」類型專場的持續推出,或是例如國際大畫廊如Lévy Gorvy,持續不斷的推廣趙無極?
 對,這也是我們一直談的,亞洲藝術在國際市場的拓展,怎麼融入這個市場,是我們一直要達成的目標。例如趙無極的作品價格頂點,2005年,200萬美元是一個價格點,當時就啟發了人們更進一步的想像空間,我記得當時的一位英國藝術基金經理,就以這個為例子來看亞洲藝術市場的未來。然後,2007年到了3千萬港元;到了金融海嘯的2008年秋拍,大約是4500萬港元,是《向杜甫致敬》一作;然後是2013年在北京成交的一幅《抽象》,到近9千萬人民幣;再來就是今春的這一件《29.09.64》,以約1億5千萬港元成交。可以說,每隔3到5年,趙無極作品的價錢很穩定的推動成長。也符合我們的預期,可以說每隔3到5年,台階就跨過去了。而趙無極市場的價格,還有一個因素是環境問題。現在的收藏家更具國際視野,許多具備500萬美元購藏實力的藏家,不會只局限亞洲作品,會更寬廣的來比較。而比較後,還是有很多藏家覺得亞洲藝術家在潛力、未來發展上,更具有機會。當然有些藏家就進入一個西方與亞洲現當代兼具的區域了。
日本具體派,是這幾年於收藏市場迅速崛起,為人關注的亞洲重要藝術流派。圖|佳士得香港
典 佳士得會不會持續,類似於今春「融.藝」專場的東西方藝術對話形式?
 會,我們會。這是我們與其它拍賣會不同的作法,我們透過對話的形式,讓東方與西方作品相互比較,與紐約與倫敦的戰後與當代藝術部門協調溝通。藏家透過拍賣圖錄就可以發現我們的用心。這個對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因為我們在2012年就開始尋找這種對話,也讓西方團隊理解與認同。的確,過去在西方戰後與當代藝術部門團隊眼裡,亞洲藝術在他們推薦、推廣的次序上,屬於比較不是主流的作品,但我們正在翻轉這樣的概念。這一次,佳士得全球行政總裁施俊安(Guillaume Cerutti)也來到了拍賣,非常重視這次「融.藝」的專場。
「融.藝」專場是亞洲與歐美作品的大規模對話,嶋本昭三的《黑色渦流》一作(右),本次春拍以1746萬港元寫下藝術家拍賣第二高價紀錄。荷西.荷雅的《極樂世界》(左),亦以高於估價三倍的510萬港元成交。圖|佳士得香港
典 趙無極《29.09.64》一作,有一個有趣的創作故事,趙無極在1964年創作之後,作品在1970年到了委託方的父親手上,這位建築師剪下了25公分的下緣畫布,這在趙無極的創作歷程上,是不是很少見的呢?背後的故事,請Eric與讀者分享。
張 就我的瞭解,趙無極老師曾經為了特別的空間、場景,去創作這個空間的作品,在創作、在改畫方面很有經驗。這幅《29.09.64》,原收藏家是一位建築師,可以說是一幅委託創作的作品,他原本有盤算自己的居家空間與作品的契合,只可惜還是沒想到作品的宏大。於是,作品無法進入空間之際,1970年時,原藏家與趙老師這邊協調,由建築師根據其空間對作品的規畫,剪下了下緣的25公分。作品裁剪之後,趙老師再把作品帶回畫室,重新修改,簽完名,再拿回來的。
趙無極《29.09.64》,於1964年未經修剪前的最原初創作。此為翻拍畫冊的《29.09.64》一作。(吳水柔翻拍)
我們在做畫作的condition report時,修復師說,畫家有加筆。如果看原本1964年的原創作,透過畫冊上看,作品與現在是不一樣的。在畫面的中間與右上方,白色的部分加了比較深的黑,變成景深更深了。有趣的是,這幅作品有個插曲。原藏家,這位建築師的兒子還保有那剪下的25公分畫布,這25公分畫布(230×25 cm),也是有簽名的。於是,這25公分的畫布怎麼處理?這也是我們第一次遇到。我們也嘗試過,舊畫布與新畫布是否可以接得上?因為原建築師他裁得滿乾淨的,其實畫布之間可以很完美的銜接,但因為藝術家有加筆,畫面的構圖有變化,銜接起來沒辦法還原了。於是我們詢問趙無極基金會,可否賣這一段的畫布?得到的回答是不能賣,而且沒收了這一段 25公分的畫布,因為基金會認為藝術家已經創作完成了。我們也尊重。最原本的想法,就是如果基金會同意,這25公分的畫布我們就在這次拍賣的時候一起拍出,贈送新買家。其實,趙老師有些作品有改畫的習慣,我們就知道有一幅他從1959年改到七○年代的。在兩年前,佳士得也出現過一幅作品,他還簽了兩個名在畫作,所以趙老師改畫再簽名是有的。所以有的收藏家的某些藏品,仔細比對最初的畫冊與自己的藏品,可能會發現其中的差異之處,就是因為藝術家的加筆。趙無極的作品之所以這麼成功,是他本身願意突破,突破原有創作的習慣與局限,他很大膽的。例如,我們見過他有時候在畫布最中間,透過奇怪的位置,奇怪的顏色揮灑,再把和諧感拉回來。他有時在畫布中間貼一塊貼布,本來以為是有破損,不是,是他在抽象裡做拼貼的效果,用他特有的筆刷的方式,加筆於貼布上,視覺感非常的特殊,變成視覺非常的集中於正中央。藝術家其實非常前衛大膽,敢於破壞自己的作品。趙無極作品就是有這麼大的視覺張力,就是有這麼純粹的和諧。
佳士得拍場從拍品徵集到展場規畫,作品之間的對話,成為佳士得的一大特色。圖|佳士得香港
典 從今年春拍的結果來看,還有那些值得注意的現象,Eric可以分享給收藏家?例如,台灣的東方畫會,此次的李元佳作品悉數成交。未來,東方畫會的作品,其中的精品是否是屬於低估,值得關注的區塊?
 對,這次東方畫會的李元佳作品表現很好,其實不論是東方畫會,五月畫會,在不同區域的藝術家裡,都有各自被低估的流派與藝術表現值得大家挖掘。從中國當代、韓國、日本、東南亞各區的作品,都有明顯的例子。不只李元佳,像是荷西.荷雅的《極樂世界》低估價180萬港元,成交價510萬港元;日本藝術家嶋本昭三的《黑色渦流》也以1746萬港元的高價,寫下藝術家作品的第2高拍賣紀錄。這種不同區域作品的連結與對話的方式,讓藏家重新思考與定位,亞洲藝術的價值,從百花齊放的中國當代,到台灣的五月與東方畫會、韓國的單色畫,日本的具體派,到東南亞,每個區域都有其值得關注的區塊與畫派。
相關報導趙無極Zao Wou-Ki 縱橫拍場的大師風範
這是一場見證歷史的拍賣,尤其,是在西方藝術品同場爭豔,從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德庫寧,到當代藝術界最崇隆的李希特,乃至女性藝術家新星塞西麗.布朗作品的見證下,趙無極《29.09.64》一作,寫下了1億5286萬港元的成交價,刷新趙無極的拍賣紀錄,也寫下今春亞洲現當代藝術的最高價!
趙無極《29.09.64》,於1970年經過裁剪25公分畫布後,經過趙無極加筆改畫後的新面貌,亦是今春創紀錄之作。圖|佳士得香港
林亞偉 (Lin Ya-Wei)( 1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