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到來,莘莘學子懷抱著歡欣、期待又或是緊張的心情,離開校園各奔下一個人生旅程,而本刊的「畢業季專題」也在讀者的支持下,進入了第四個年頭。這一次的規畫,將更為深入藝文相關產業的現場,無論是第一部分「台灣視覺藝術產業國際生存戰」座談會中,反映出台灣對於進入國際主流藝壇的集體焦慮,或是第三部分「進擊的中國」,訪問了同時熟悉北京與台北生態的兩位藝術從業人員,例如現旅居台北的嚴瀟瀟,便在訪談中提到:「就像是798藝術區起來的時刻一樣,有某種偶然性,但偶然中它有必須存在著的必然,這就是中國的好與壞,你被迫必須去做選擇,那個時刻就像把雙面刃。」
年青人,請你們把世界當遊戲場 !
我們試圖近距離地去分析這一個一直被台灣當成假想敵的對象,在欽羨對方受到國際焦點關注,以及擁有龐大資源規模和策畫舉措時,其所必要付出的代價和犧牲為何?或是若評斷其藝文環境紊亂又流竄著資本慾望時,同樣的也不能忽略其提供給年輕工作者非常多的施展機會(而有鑒於台灣與中國兩地懸殊的資源差距,其實台灣更應該挑選與我們條件相當的對象做為對照,又或是應該思考當代藝術的核心是在紐約、倫敦與柏林等地,我們是否能直接以那些目標當作行進的方向?)而上述這兩個部分皆相當程度地反映了台灣當前的就業環境與氛圍。
軟實力或是人力素質一直是台灣自我想像的優勢所在,然而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甫公布的2014國際人才評比報告中,所指陳出的數據卻與這個想像有著一定的落差,在60個受評國家中,台灣排行27,創下五年來最差的成績,而交叉對比排名13的整體競爭力,便可發現人才已成為扯台灣後腿的因素,而非優勢所在,導出這般結果的原因,來自於幾個關鍵的指標,例如國際經驗排名39、台灣工作環境對於外籍專業人士的吸引力排名45,而在人才外流的項目中,台灣更躋身末班車之列、排名50。
曾幾何時,台灣變成缺乏競爭能力的人才、高階人才外流第一名,以及外面人才根本不想來的國家了?而這些所謂的專業人才,除了家庭、教育體制與職場一同攜手進行長期的栽培和養成,甚至需要政策的扶持,然而其中更為關鍵的因素在於,個人有無意識到這樣的危機,並願意起而行、主動的去面對與思索這個現象的解決方案,而非一味地怪罪他人,與實為亞洲區域內,已然提供相當多公共補助制度的外在環境。
紅白相間的宣傳車穿梭在韓國的大學城內,車身上斗大標語寫著「青年,展開寬廣的夢吧!」這是韓國政府對於青年的喊話,「請你們把世界當遊戲場!」在這樣的口號背後,是韓國推動青壯年走出韓國的計畫環節之一,讓年輕人敢於出走,唯有擁有了國際觀與合作經驗,才可能成為更為可貴的人才。逐漸在世界版圖上模糊身影的台灣人才與產業,如何能夠提供更好的土壤讓人才的競爭力茁壯?又如何能提供一個讓年輕人專注深耕、放眼世界的舞台?這是我們正應該正面迎戰的挑戰。
今藝術新刊發行,搶先試閱!
高子衿( 97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