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信
羅智信(1984年出生於台灣苗栗)在台北生活與工作,其創作實踐圍繞著對於多種傳統和非典型材料的實驗,從陶土、樹脂、金屬、日常物件、食物、化學材料、香味中,去探索再現世界裡所隱含的精神性與人類況境。他關注生產架構與模式所衍生的認知經驗,擅長捕捉日常生活間不穩定的、虛幻或甚至妄想的時刻。
近日展覽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1);利物浦雙年展,利物浦(2021);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台北當代館,台北(2019);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北(2018);亞洲文化殿堂,光州(2017);時代美術館,廣州(2017);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14);皇后美術館,紐約(2013)。
線上展廳
相關報導文章
2024.11.12
聲波薩滿,場景炸烤:當歐美未來正緩慢取消,亞洲正喧嘩著多樣性的未來
2024.11.05
規律運動不可少?新美館「體育課」中集體與個體的權力關係
2024.10.03
如果我們終將與AI共同生活,他是否能像山一樣思考?高美館「山演算」的新生態系統
2024.07.15
與今夏運動盛會同步展開,新美館「體育課」以藝術打造新的運動認識論
2024.05.13
一窺2024台北當代藝博的市場銷售現象——它如何保持市場信心與新鮮程度?
2024.04.11
V-Touch展覽|當代就是創造歷史,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
2024.03.19
論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思考當代「介入」繪畫之後的跨語境現象
2023.10.26
操演以上、感知未滿:「2023臺北藝術節」的規制之限
2023.08.30
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入圍決審名單公布,37位藝術家角逐首獎
2023.08.30
聚散.對話.交集,「我們在此相遇」一同回望起點
2023.07.11
與淺山相映:關於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淺山行路人」
2023.06.09
2023英國利物浦雙年展: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受邀創作巨型陶壺雕塑
2023.05.15
派對之必要:如今的台北藝術環境到底多蓬勃?
2023.05.12
我推的藝術:「Taipei Dangdai 2023台北當代」18件專家推薦作品
2023.03.17
亞洲藝博戰國元年起跑:當新加坡成為「亞洲」的新加坡
2023.02.08
現場之間的氣氛:從「感知現場」談空間裝置型展演與其現象
2023.01.13
錨定東南亞受眾,直擊首屆新加坡藝博會ART SG開幕現場
2022.09.20
小本的?大本的?台灣多元性別文本的「尺幅」與對應的史觀想像
2022.05.23
台北當代疫情後銷售體檢,相關數據反應了什麼市場實景?
2022.05.20
藝博會裡的國際潛力股:台北當代12位80後國際與台灣藝術家推介
2022.02.23
北美館「掘光而行:洪瑞麟」將展出數件未曾公開作品,拓延礦工形象外的完整光譜
2021.11.29
V-Touch人物|羅智信
2021.11.27
一個wave,滑坡裡的親密感:羅智信「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
2021.11.11
是體驗式經濟,還是沉浸式藝術?從視覺認知到「情境體驗」
2020.12.29
北美館2021年度展覽預告:塩田千春重磅大展、中新生代藝術家個展輪番登場
2020.09.17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開展倒數一個月,藝術家名單、平行展與衛星展重磅公布
2020.08.07
羅智信岔題的接案人生:無論是面對藝術或業主,都像極了愛情
2020.01.16
2020台北當代首日登場!直擊台灣畫廊的國家隊級藝術家名單
2020.01.02
羅智信受邀參展2020年「利物浦雙年展」
2019.11.05
臺北當代藝術館與台灣感染誌協會:瘟疫的慢性處方
2019.01.17
2019年初最期待的藝術盛事!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開展,迅速一睹全球頂尖畫廊
2019.01.11
從台灣境外國際藝博元年看台灣畫廊特質新象限
2018.06.12
慶賀台北谷公館畫廊十周年
2016.03.07
開放容器_羅智信個展
2015.10.26
201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