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璧
黃君璧(1989-1991)
男,廣東南海人,原名允瑄,字君璧,號君翁,齋名「白雲堂」。繪畫啟蒙老師為「中西兼擅,國學深厚,不喜臨摹」的李瑤屏。
君翁習畫中西兼研,從石膏素描與水彩入手,並學國畫筆墨,擅山水兼及人物、花鳥。任教廣州培正中學、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期間,廣交粵中書畫藏家,藝益精進。1929年開始遊覽名山大川,逐漸建立自家風貌。抗戰前後,受聘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杭州藝專。1949年遷居台灣,任師大藝術系(今美術系)主任達二十年,對國內水墨畫發展影響深遠。著有《國畫寫生論》、《仿古花鳥、山水、人物集》、《黃君壁畫集》等。
君翁的畫風剛健老辣、墨色渾厚,在中西畫學衝激中,力主創新。得力於寫生的鍛鍊,筆墨既承襲傳統又從傳統中走出,如其擅長的馬牙皴堅實地表現出山石的堅硬質地即為一例。
作畫採取西方定點透視法則,出現大量的窗景式構圖;此外對光線明暗原理的重視,使近景的質量感增加,並加深畫面的立體感。其作品另一大特色為精湛的雲水瀑布表現法,透過墨色或色彩的烘染及獨創的皴法,雲水瀑布呈現出如真實世界中般的質量感,這不單是師古法,更是由實景的心領神會而來。
故而在其作品中,我們觀覽到台灣與國外的諸多山川名勝,如阿里山的磅礡雲海、九曲洞的峽谷深壑、尼加拉瓜瀑布的氣勢撼人等。在教學上,主張透過臨摹習得古人精華與他人長處,同時也極力強調寫生的觀察,以捕捉對象的型態質地。黃君璧與張大千、溥心畬並稱「渡海三家」,其畫業鎔鑄了東西繪畫要素,巴東稱其以傳統的筆墨技法傳達現代人觀察世界致力的重點所在。[5]
[5] 巴東,〈由過海三家看傳統中國畫之現代轉化與發展〉。收入郭繼生編,《當代台灣繪畫文選1945-1990》,台北市:雄獅,1991,頁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