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助
林之助(1917-2008)
男,生於台中縣大雅鄉上楓村,自幼家境富裕。除膠彩畫外,雅好音樂與舞蹈。1928年赴日本完成中小學課業,1934年考入帝國美術學校(後更名為武藏野大學)日本畫科,隨兒玉希望(1898-1971)、山口蓬春、奧村土牛(1889-1990)等人習畫。畢業後在陳永森的引薦下,入兒玉希望畫塾繼續創作。
戰後歷任全省美展評審,並任教於台中師範學院,對於培植獎掖第二代、第三代膠彩畫家不遺餘力。1984年又應邀至東海大學美術系開設膠彩畫課程,首創學院先河,對台灣戰後膠彩畫的延續影響深遠大。
根據詹前裕的研究,林之助旅日期間的風格偏向院展、帝展畫風,人物畫以嚴謹線描、重疊平塗或暈染設色,帶有新興大和繪的古典華麗裝飾傾向與唯美優雅氣質。
1941年由於戰爭關係自日返台,作品畫風仍延續旅日時期的風格,題材有人物、花鳥等,但在取材和心境上注入更多的台灣本地色彩。1954-69年期間致力於膠彩素材與現代西洋畫風的接合,雖仍延續鄉村題材與古典風格,但以簡化的造形追求表現的創新,這種廣納20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呈現膠彩西畫化的取向。爾後又逐漸脫離簡化造形的手法,回歸古典寫實風格,捨棄線描,改以沒骨暈染的方式增加色彩層次與變化,呈現柔美洗鍊的圓熟畫風。
1987年移居美國後,色彩使用上更加大膽斑斕絢麗,增添感覺的豐富性。[1]
[1] 詹前裕,〈林之助膠彩畫風格的發展〉,台灣美術,37期,1997.07,頁072-084。
相關報導文章
2025.01.23
陳進的故事:《走出閨閣》番外篇
2024.11.11
羅芙奧2024秋季拍賣揭幕,亮點拍品選粹預覽
2024.11.04
喧囂的孤獨——關於臺灣膠彩畫的三個提問
2024.05.30
重見臺灣美術史:國家圖書館收藏雄獅美術,延續半世紀的藝術生命
2023.09.19
「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特展」重現時代風華與經典創作
2023.05.01
【國美館35周年】跨世代200件台美典藏精選展:與館內策展人黃舒屏、賴駿杰有約
2023.02.14
執子之手:台灣美術史中的「另一半」
2023.01.23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
2022.01.01
翩翩風情:臺灣藝術中的蝴蝶蘭
2021.12.16
【北師「光」展覽】臺灣啟蒙之曦的「甘露水」與文協百年框架外的原住民現代性經驗
2021.10.01
走向世界:北美館響應文協百年,再現日治時期經典畫作
2021.05.17
【臺漫現場專欄】臺灣藝術史如何漫畫化─談歷史中虛構的必要性
2021.01.20
【小典藏│漫畫專題】07.《百年爛漫》 國美館用原創漫畫漫遊臺灣美術史
2021.01.13
V-Touch展覽|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王榆鈞的聲音導覽
2020.12.07
「地方」的現代性,林之助的風格變奏
2020.05.14
郭雪湖的半生流轉與其投射出的台灣藝術主體性
2020.04.22
愛臺灣,從愛臺灣藝術家開始!
2020.04.21
元祖粉絲駕到!江戶時期歌舞伎的粉絲經濟
2019.06.06
紀念已逝的台中全才藝術家——王水河
2017.12.08
「東方藝術殿堂」不應該是文化資產嗎?
2016.09.06
睽違70年,〈蜀道萬里圖〉亮相
2016.05.23
2016年春季拍賣會 亞洲現當代藝術佳作雲集
2016.04.18
景薰樓2016春季拍賣會 精彩鉅獻・經典紛呈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