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鷗波

黃鷗波(1917-2003)

男,生於嘉義市,本名寬和。出身書香世家,家學淵源,身懷漢學詩詞造詣。受林玉山啟蒙。1937年赴日本川端畫學校習畫,受圓山四條派的寫生訓練,畢業後滯日,戰後方返台。曾任職斗南農業中學、省教育會、開南商工和台灣藝專。以〈秋色〉一作崛起首屆省展,第35屆應聘為國畫第二部評審,為省展早期發跡的膠彩畫家。正統國畫爭論期間,以其豐富的日本美術史知識為文,為膠彩畫辯護。1950年代創設新光美術補習班。[1]

[1] 培育出汪汝同、池伯成、呂義濱、于百齡、陳恭平、劉耕谷等人。

黃氏作品富濃郁的鄉土氣息,以寫生手法取材現實生活的人間百態,流露對社會的強烈關照。畫面強調筆線墨色的韻致,並致力追求和色彩間的相輔相成,由於兼擅詩文,故而畫作多題款,藉由詩文與畫面內容的結合,達警世之意。評論家王白淵曾譽其為「台灣豐子愷」。他自謂風格是「寫生派的新國畫」,在膠彩、傳統水墨與西畫的觀念技法間,相互援用,形成一種融合的狀態。[2]

[2] 王耀庭,〈胸中韜略從毫穎—記黃鷗波先生畫藝〉,《黃鷗波八十回顧展》,台中市:美術館,1997,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