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閶
1984年生於台灣高雄,2018年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創作組,現居住與工作於台灣嘉義。展覽經歷涵括日本、中國等地。
定居於嘉義,並曾於嘉義鐵道藝術村駐村的蔡孟閶,專注於即將消失的都會鐵道。醞釀了兩年,並於2021年正式進行的《都會沒有鐵路》系列,描繪因車站立體化工程而改變的台灣鐵路景致,以及鐵路沿線的生活樣態。乍看之下,他的畫作構圖相當嚴苛:永遠強調垂直線、水平線與四平八穩的正面性。永遠橫幅、永遠自訂畫作的尺寸,而且相當固定。而畫作中的窗、門、紙片、隔間、樓板痕跡,就像畫中畫一般,同語反覆著都會建設的框架。不過,在如此嚴苛的風景背後,蔡孟閶想表達的其實是他的傷感。從高中即離開家鄉至嘉義求學的他,對火車的情感不可避免地與「家」的想像連結在一起。鐵道的消失不但是「地方感」的消失,也是「幸福感」的消失。於是他彷彿與時間賽跑一樣,紀錄下那些能讓他感到熟悉與安心的地方:嘉義火車站與附近日治時期即形成的聚落「小澎湖」、拆遷與東移的台南鐵路、嘉義鐵道藝術村、由當年鐵路沿線的木材工廠改建而成,但如今也已走入歷史的「全買大賣場」等等。不過,鐵道系列其實沒畫出多少鐵道,在風景與繪畫的轉換中,留下的只有時間的隱喻。藝術家透過攝影與繪畫的協作,成功的將時間凍結在空氣與光線的冷凝與一絲不苟中,營造了一種無時間(timeless)的感覺。

線上展廳
相關報導文章
2023.03.17
春遊古都.尋訪新藝:2023台南藝術博覽會串聯在地藝術能量
2022.04.05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7:嗅─市井之味的瀰散
2022.03.10
南臺灣引領藝術收藏年度趨勢,邁入十週年之台南藝博現場直擊
2019.07.16
國藝會共融藝術專案除了邀爺奶攪藝術外,又牽引出何種社會能動性?
2017.04.11
台新藝術獎2016年度觀察報告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