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王

葉王被譽為「臺灣交趾陶的第一人」。清道光以後,臺灣建築裝飾開始日漸盛行,大陸交趾陶師傅紛紛來臺發展,並傳承衣缽,葉王乃是目前文獻可考,第一位本土交趾陶師傅。其作品風格走向細緻寫實,主題生活化,發展出臺灣交趾陶工藝特色。1930年日人在臺舉行「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中,葉王被認為是臺灣三百年來的製陶名匠;1931年《臺灣日日新報》之訪問報導中提及「已故葉王是臺灣古今唯一的名匠,堪稱一種島寶。不僅是藝術品,也是臺灣陶器歷史的資料」。
葉王不僅承繼了閩粵匠師的技術和材料,個人之釉彩及雕塑藝術風格,影響後世交趾陶發展,成為臺灣特殊之傳統藝術。其施釉採用「點注」技法,常以陰刻畫線、手繪釉彩方式表現服飾紋飾,尤其「胭脂紅」釉色,最具個人特色。精湛的陶土捏塑技法與窯燒技術控制,以薄細陶胎塑形,表現寫實手法之造像。人物五官刻劃細膩、表情生動,特別是應用化妝土表現臉部肌理質感,為當時技法之突破,是葉王交趾陶工藝的特殊風格。
「合境平安」約於清咸豐十年(1860)慈濟宮廟體重修時所製作,原安置於慈濟宮三川殿背面規帶牌頭,為其大件經典作之一。合境、平安兩者的造型皆頭戴華麗官帽,身著蟒袍形制的官員常服,一瘦一胖,形成強烈的對比。作品靜中有動,人物表情與肢體均生動有張力,眼神、嘴角、鼻窩、眉毛等的五官呈現微妙動態,以及四肢、衣袖的輕微擺盪,創造出栩栩如生、自然協調的神態。此外,頭飾與衣飾刻畫細緻,使用「胭脂紅」與如琥珀般的「古黃」釉色,展現葉王作品的獨特風貌。
此組作品具體展現了葉王交趾陶之獨特藝術風格與精湛工藝技術,保存完整,為現存少見之葉王交趾陶大件作品,極具代表性。
文字來源: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boc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