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堂(金庫)

張堂(金庫)(1968-)

男,台灣桃園人。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曾受教於黃銘昌。

張堂(金庫)早期的作品有梵谷式大筆觸紀錄生活的油畫,乃至具超現實意味的〈紅色情結〉系列創作;爾後畫風趨於沈靜冷調,表現加入其意識和寓言式的靜物安排,[1]以具像寫實為主軸;表現手法上常以逆光、偏暗的角度構圖,挑戰表現陰影部分豐富迷人的明暗層次。[2]靜物畫中,張氏常描寫生物的枯相,卻藉羽毛等物暗示生機;[3]石瑞仁則指出近來其靜物畫指向「縮減手工」/「擴張思維」的表現方式。[4]

大景觀的風景畫則表現台灣的亞熱帶景緻,題材包括草木華滋的亞熱帶山林或田野景觀:在蓊鬱的尋常樹林寫景中,張氏特意以詩化的手法,帶入變換不定的天光雲影或迷濛霧靄,使之呈現詩意或不安的氛圍,如〈襲霧〉一作;田園景觀的寫景與用色方面,就如我們所熟悉的尋常景致般,陸蓉之評析道:「張堂(金庫)的草樹,反射著寶島陽光充沛以致色彩燦爛的高明度,甚至綠得有點俗豔傾向,屬於亞熱帶的台灣味」,如作品〈天涯海角〉;此外,張氏亦鍾愛為角落不起眼的野生植物作近觀特寫,其中以姑婆芋最得其青睞,石瑞仁指出面對這些題材時,張氏以劇場式的光線效果和補妝手法將對象理想化、神聖化,賦予它們鮮麗華美的形象與野旺自信的特質,如〈訪〉一作。

[1] 蔡宏達,〈「出發」—寫在二人聯展之前〉,藝術家,256期,1992.04,頁381-383。

[2] 張堂金庫創作自述,張堂(金庫)提供。

[3] 陸蓉之,〈張堂(金庫)的虛實方界〉,藝術家,271期,1997.12,頁477。

[4] 石瑞仁,〈詩化、聖化、迷化—張堂(金庫)的寫實試煉〉,藝術家,300期,2000.05,頁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