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 Party作為一種概念,不是逃避現實的享樂主義,而是每個時代的不同群體聚集與創造美學精神的交會所。❞

​「假如我不能跳舞,我就不要加入你們的革命」,艾瑪.高德曼的這句話,或許是我們今天在想像「Party」這個概念時,最言簡意賅的名言。

不管是胡士托音樂節與嬉皮文化、安迪沃荷記憶中的「Studio 54」、《POSE》裡的變裝舞會、《地下狂熱趴》的銳舞文化,到選舉催票的競選造勢、海岸山脈旁的海或瘋市集與社會運動裡,派對的精神總是在社交群聚中,創造屬於每個群體的思想與美學,而藝術也因此時常折射出派對中的思想。

那麼,Party與台灣當代藝術之間又有甚麼產生影響的交集?從原本的環境出圈之後,Party如今又可以是甚麼樣的概念?

在「謎迷音」的首集節目當中,我們邀請了藝術家羅智信,與「了然瑞迪歐」主持人DJ Andy CHIU,以去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個展」、從柏林傳奇夜店Berghain的啟蒙到回台灣的出圈、以及如何在派對中的vibe(氛圍)等角度,來談談他們所認識的Party、派對圈與派對文化。

聽完本集節目,你去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派對呢?對派對又是怎麼想的?我們也想聽聽你的看法。歡迎在本集謎迷音的臉書、Instagram或Podcast平台貼文留言的表單裡,偷偷告訴我們,我們將在下一集的節目開頭裡,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些想法與回饋。

░▒▓ 關於謎迷音 ▓▒░

由藝術媒體「典藏ARTouch」Podcast品牌「ARTbience藝術環境音」所製作的節目「謎迷音」,是一個探索當代藝術出圈後、與特定場域和另類文化交集的節目。我們將邀請藝術工作者與特定領域的從業者,談談不同場域之間的交集、出圈與它的創造性。

➤➤ 訂閱我們,節目上線不漏接!​

░▒▓ 本集菜單 ▓▒░

03:25|「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中的空間感如何構成?
19:55|意識到一個派對圈的存在
26:19|「出圈」的焦慮
38:10|如果Party是一種流動
49:14|重視觀眾/以客為尊的藝術家
52:52|要堅持表現自己,還是要注意現場的「vibe」?

░▒▓ 延伸閱讀 ▓▒░

你還認為「派對」不重要嗎?臺北當代期間的社交場與高端文化消費(文/張玉音)
https://artouch.com/art-market/content-12429.html

了然瑞迪歐:一個完整Club Night│https://soundcloud.com/liaulian-radio

本集來賓

羅智信 羅智信關注生產架構與模式所衍生的認知經驗,擅長捕捉日常生活間不穩定的、虛幻或甚至妄想的時刻。近日展覽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2021),台北;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台中;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2019);亞洲文化殿堂,光州(2017);時代美術館,廣州(2017);皇后美術館,紐約(2013)。活躍的台灣當代藝術家。

DJ Andy CHIU 身為台北新世代 DJ 的其中一員,受到柏林電子音樂場景與唱片行啟發,2015 年開始耕耘台北電子音樂場景。

主持人

陳晞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ARTouch》企劃編輯以及2022 C-LAB 「CREATORS計畫」 年度觀察員。近年嘗試以另類的協作者身分參與展覽製作。目前關注後媒介情境與資訊時代下的視覺文化、繪畫性以及抽象化命題,亦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方法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Related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