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編輯部臨時動議

關於跨領域公共藝術創作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藝術面向大眾教戰守則——feat. 台灣高鐵藝術計畫柯智豪、陳怡潔

跨領域公共藝術怎麼做?藝術專業與面向大眾必然是一刀斷的嗎?公部門一定會很形式官僚,比爸媽還難溝通?本集邀請兩位身經百戰的藝術家,分享他們如何摸索此類創作的框架,進而從中尋求更自由的藝術表達。

兩位投身建築光雕投影等跨領域公共藝術創作的這十餘年來,正也貼合著台灣公共藝術的建制化軌跡:我們看到各種公部門之於公共藝術的委託製作、標案,乃至大型節慶展會百花齊放,大眾的藝術晉用需求以及公共資源的挹注業已成常態。尤其,近年愈發廣納當代藝術創作,或交由相關背景的藝術工作者主導策劃。藝術家在走出傳統藝術範疇後,如何思考媒材、受眾、時間、空間等面向的轉變,以及場域、關係、機制等面向的辯證?而當我們面臨既有認識與評論系統的學習及再建構時,這又可能如何再擴充我們對當代藝術創作的理解或定義?

兩位近期參與的「台灣高鐵藝術計畫—寶島隨身聽」,則是台灣高鐵公司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二度合作推出的跨域新型態展演。這般難得的藝企合作案例,又可以從「聽覺」以及高鐵的時間性與速度感等元素中,激盪出何等的「與藝術不期而遇」?

本集來賓

柯智豪 台灣音樂家,曾獲台灣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金鐘獎最佳音效,金音獎最佳嘻哈專輯之製作人,最佳搖滾專輯之製作人,法國金音叉獎,誠品選樂,TAIPEI TIMES年度最佳專輯,金曲獎最佳樂團,最佳客語專輯之製作人;入圍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最佳原創歌曲,台北電影節最佳配樂,金音獎最佳電子音樂之製作人,最佳民謠單曲,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等。音樂作品涵蓋古今東西古典、演唱會、電視、電影、舞台劇、京崑、歌仔布袋戲等戲曲。

陳怡潔 台灣藝術家,率領跨世代專業陣容的演出製作團隊,近期創作許多展現台灣軟實力的大型展演。如三度完成「台北燈節」北門與中山堂古蹟建築光雕、擔任「2017 台北世大運開幕式」影像視覺統籌製作、策劃「2018 幸福共好—101 跨年煙火大秀」影音製作等,並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創作國慶總統府光雕展演:「祈求吉慶—總統府古蹟建築光雕展演」、「TAIWAN—中華民國一〇七年國慶 · 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世界同行.台灣耀飛—2019國慶總統府光雕展」。

主持

童詠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影像美學組研究生,論文〈(不)持攝影機的人:論綠色小組與後綠色的影像非純〉曾獲2019世安美學論文獎。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E-mail: tungyungwei@gmail.com
Related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