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單元的前一集,民俗眼看陳澄波主題中,我們透過他的繪畫看到了日治時期,在現代性都市概念下,嘉義與彰化的地景改變,所帶來的台灣本土民俗景觀變動。
另外一條由日本政權帶來的宗教脈絡之下,神道的神社以及日式佛教的相關建築物,也順勢進到這座島嶼,不只陳澄波透過了他的畫筆,記錄了這樣的改變,當時在台灣的日本畫家們,如木下靜涯、鄉原古統和野村泉月也曾將神社入畫,在不同的眼界視角之下,這些畫作又傳遞出怎樣的訊息?而我們又如何定義神社與佛寺的文化遺產?
*主視覺圖片:
木下靜涯,口繪,《臺灣警察時報》,書籍插圖,1938-01-05。(新年特別號)
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
*勘誤|28:06 原鄉古統姓氏應為鄉原古統姓氏
來賓
張靖委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民俗亂彈」編輯。
主持
陳飛豪 「華麗島當代藝文誌」主持人。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臺北雙年展,2019年臺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