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花是臺灣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存在,無論是市場裡的盆栽、拜拜的供品,還是國際
園藝展上的亮眼代表等,然而,蘭花背後其實交織著跨國的知識系統與複雜的視覺文化脈絡。
在史博館最新的特展「臺灣蘭花百姿」中,策展人陳奕安帶我們回看蘭花的百年形象,從植物標本到科學畫,從書畫到歷史圖像,重新拼湊臺灣視覺文化裡的蘭花系譜。
本集深入探討:
⌂ 跨國共製如何保有臺灣觀點?
⌂ 珍貴藏品的借展挑戰
⌂ 標本與植物畫怎麼反映臺灣現代化進程
⌂ 臺灣總督府為什麼大量發行與蝴蝶蘭相關的繪葉書?
⌂ 藝術家陳進與張大千所繪的蘭花分別具有不同意義?
本集來賓
陳奕安 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研究助理,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物館教育碩士,東京大學大學院亞洲情報社會學程(ITASIA)博士候選人,研究方向為臺灣民主化與去殖民進程中的博物館收藏與文化詮釋。
主持人
陳思宇 藝術研究與評論者。主要關注音像藝術、跨域製作與文化環境等。文章散見於日本媒體《artscape》、《典藏ARTouch》、《藝術觀點ACT》、《實驗波CLABO》、《歷史文物》、《文化桃園》等。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現任典藏雜誌社企劃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E-mail: sihyu0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