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黃金煉紫雪,才子療肺疾──從「杏林春暖」特展〈唐寅燒藥圖〉談紫雪與中醫製劑

黃金煉紫雪,才子療肺疾──從「杏林春暖」特展〈唐寅燒藥圖〉談紫雪與中醫製劑

圖1 明仇英〈玉洞燒丹〉,30.5×357.4公分。圖為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次國立故宮博物院「杏林春暖…
圖1 明仇英〈玉洞燒丹〉,30.5×357.4公分。圖為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次國立故宮博物院「杏林春暖─養生醫療趣味書畫」特展,九件展品當中,囊括了體操如《八段錦圖冊》、按摩如清王澍〈臨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內觀打坐如明祝允明〈小楷黃庭經〉、心理健康如宋高宗〈真草書嵇康養生論〉、百餘種藥名串成的(傳)明董其昌〈桑寄生傳〉。另在中藥膏丹丸散方面,宋李唐〈炙艾圖〉有準備在外科手術之後貼上的膏藥、富含神話色彩煉丹傳說的(傳)明仇英〈玉洞燒丹〉之丹(圖1)、現在明目地黃丸的原始方晉王獻之〈腎氣丸帖〉(圖2)的丸,以及明唐寅題有「老我近來多肺疾,好分紫雪掃煩襟」之〈燒藥圖〉提到的散。
圖2 晉王獻之〈書腎氣丸帖〉,26.5×31.1公分。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膏丹丸散
中藥製劑的形態,除了湯劑,最常見的就是膏、丹、丸、散。湯劑又稱「煎劑」,指將生藥切細加水煎煮之後,去渣取藥湯所製成的液體藥劑,如(傳)明仇英〈畫二十四孝冊.漢文帝親嘗湯藥〉中,男主角手上捧的那小小一碗(圖3)。因液體形態容易吸收,藥效發揮較為迅速,被廣泛採用;但缺點是熬藥費時耗工,較為不便。
圖3 明仇英〈畫二十四孝.漢文帝親嘗湯藥〉,31.2×22.3公分。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膏分內服外敷兩種,特點是膏狀製劑較湯劑更為濃稠,便於保存與服用。內服膏劑,一般選用補益藥物濃縮製成,適用於虛弱胃口不開的患者。外用膏藥,有直接取用塗敷患部的軟膏,與攤在紙或布上,用時加熱烤軟敷貼患處的硬膏,如宋李唐〈炙艾圖〉(圖4)右下角那位背插膏藥招牌,身穿膏藥標幟服裝,一臉歡悅的小僮,手中正在哈氣,準備揭開貼上的物件。
圖4 宋李唐〈炙艾圖〉,68.8×58.7公分。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丸劑即藥物研成細末後,加入適宜的黏合劑,製成圓形顆粒的「丸藥」,一般都作內服。優點是服用和攜帶方便,並且由於丸劑需要化開吸收,藥效較為持久。丹與丸的界線其實不甚分明,稱「丹」者的解釋,有謂醫者希望強調藥效較好,似同仙丹者;或有特別是因為朱砂又稱「丹」砂,把具有金石成分的丸劑成藥稱作「丹」者,如最後一個工序是在丸劑外部裹上一層極細朱砂粉的天王補心丹等。
散則是把藥物研碎,混合均與製成的粉末狀製劑。外用上取其粉末較易分布均勻,並且粉劑利於傷口收乾結痂之功;內服方面,亦有便於服用方便,粉末顆粒微小,藥效吸收較快,能夠節約貴重藥材等優點。尤其對於如麝香、冰片等具揮發性芳香藥物,不宜久煎者更為適宜。
紫雪何謂?
從〈燒藥圖〉(圖5)唐寅(1470~1523)自題,以及卷後祝允明(1460~1526)的顏楷〈仁軒銘〉,勾勒出另一樁畫家的醫病故事。祝允明(1460~1526)的顏楷〈仁軒銘〉(圖6)寫道:「醫師陸君約之仁軒銘。伊玄穹。降萬動。一茲理。吾具施。有根末。蔑此彼。繄軒皇。推餘方。獲厥績。則以喜。肆名宇。以自厲。匪燿美。返泰初。充七孔。溢伯體。求无息。發有第。優優爾。睇子淵。何人也。晞之是。式盤盂。鑱話言。欽不怠。貢士祝允明作。」大致在說仁軒的主人陸醫師順從天道,平伏各種疾病變化,秉持同樣的信念,不分彼此的對待病家。遵循著醫師所遵奉始祖黃帝的教誨,繼續鑽研其他的驗方,以求自己的醫術名聲更上層樓云云,可以確定是唐寅為醫師陸約之所作之畫。但到底這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和陸醫師的相識淵源為何?也許畫幅左上唐寅所題七律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圖7)。
圖5 明唐寅〈燒藥圖〉,28.8×119.6公分。圖為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唐寅此詩全文是:「人來種杏不虛尋。彷彿廬山小逕深。常向靜中參大道。不因忙裡廢清吟。願隨雨化三春澤。未許雲閑一片心。老我近來多肺疾。好分紫雪掃煩襟。」首聯第一二句,說的是陸醫師名聞遐邇,為人所知;頷聯第三四句,敘述陸醫師兼修道學,文學素養也頗不俗;頸聯五與六句,道出醫師忙於德被百姓的仁心高志;尾聯第七第八句,透露自己與醫師的看診關係。其中自述肺疾尚算容易理解,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名著中,曹雪芹(1715~1763)的《紅樓夢》女主角林黛玉、法國作家小仲馬(1824~1895)的小說《茶花女》主角等都是嗆嗽咳血的肺結核病患者。除了結核病,肺部疾病大凡不外咳嗽、易喘、疲累、發熱、盜汗、胸痛等症狀, 但是「紫雪」是什麼,則難以確知。
「紫雪」是藥嗎?此二字不見於單味藥材的藥典,而多載於方劑類醫書。在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滋陰派」創始人朱震亨(1281~1358)所撰《局方發揮》內載:「紫雪者,心脾肝腎胃經之藥也。」方中以「紫雪」為名者,亦有膏、丹、丸、散與湯劑。
圖6 〈燒藥圖〉中的唐寅題字。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若按文獻時間排序,出現年代較早的是紫雪膏,唐代王燾(670~755)《外臺秘要》四十卷中,提到唐制臘日賜口脂面藥。唐人文集中常見感謝此項賞賜的紀錄,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劉禹錫(772~842)的〈為李中丞汶謝賜紫雪面脂等表〉,他在另一篇貞元十六年(800)臘月所作的〈代謝曆日面脂口脂表〉形容:「口脂面脂,紅雪紫雪;雕奩既開,珍藥斯見;膏凝雪瑩,含液騰芳。」可見唐代大內御賜的潤膚膏中有名為「紫雪」者。南宋周密(1232~1298)《癸辛雜識》亦記唐代「暑藥臘藥分賜大臣及邊帥者,雖隸御藥,實劑局為之,稍精緻若至寶丹紫雪膏之類,固非人間所可辦也。」看來這出自宮中,「非人間所可辦」的紫雪膏,選料做工應該都是特別精美。
此外還有紫雪散,見於時代更早的蘇敬(599~674)《腳氣方》與孫思邈(581~682)《備急千金翼方》。《外臺秘要》的記載是:「紫雪散,療腳氣毒,遍內外煩熱,口中生瘡,狂易叫走,及解諸石草藥毒發邪熱卒黃等。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尸五疰,心腹諸疾,腋緩刺切痛,蠱毒鬼魅,野道熱毒,小兒驚癎百病。方:『黃金一百兩,石膏、寒水石各三斤,玄參一斤,羚羊角屑、犀角屑、沉香、青木香各五兩,丁香一兩、甘草炙八兩。右十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取硝石四升、芒硝亦可。用朴硝十斤投汁中,微火煎,以柳木篦攪勿住手。候欲凝,入盆中內朱砂三兩、麝香一兩,急攪即成霜雪紫色。以水和一二分服之,以意加減,一劑十年,用之神妙。腳氣、乳石、天行熱病等,服之若神。』」此藥亦是須得黃金百兩,方能熬製的貴重之方。此方除了散劑,還能製成丸狀的丹劑,稱「紫雪丹」。內含煉丹所用的硃砂,金石之性,效力強,工序繁複,使用料器精美,百金難得,不易炮製,似乎相當珍稀。
圖7 〈燒藥圖〉中的祝允明題字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同樣的內服藥劑,還有疑為唐末宋初小兒辯症診治集解的《顱經》中「治小兒五疳,兼腹肚脹,疳氣煩悶,或時燥渴」的〈紫雪圓〉,成分與用法是「大黃、黃連、代赭各二分,硃砂、麝香各少許,杏仁去皮尖別研,肉豆蔻、巴荳去皮以冷水浸別研各一兩,右為細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米飲湯下一圓。五歲十歲只可服五丸,臨時加減,忌冷水油膩炙。」
另外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1361~1425),在永樂元年(1403)出版400多種可食植物圖譜《救荒本草》之後,集古今方劑,成編426卷,載方6萬有餘,以成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中醫方劑書籍《普濟方》中,也有「紫草茸、地龍去土等分,右為麄末,每服二錢,用水酒共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的「紫雪湯」,用於「治小兒瘡疹倒靨」。
以上諸方,紫雪圓與紫雪湯屬於小兒方劑,用來給當時已是中壯年人的唐寅治療肺疾的可能性不大。紫雪膏屬於塗敷外用的肌膚保養品,無法用以療疾。然而用於「療腳氣毒,遍內外煩熱」等的紫雪散,雖然最有可能為唐寅「好分紫雪掃煩襟」,卻只是一種藥性大寒大涼,常用於清熱開竅,息風止痙的急救中成藥。中醫辨證屬熱閉心包及熱盛動風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紫雪丹治療。據清代溫病大家葉天士(1667~1746)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的記載,此方甚至還能治療痘症和嗆血,然而功效皆為入心脾肝腎胃經,平息表徵,並非對症下藥治療肺疾的方劑。保守來說,紫褐兩色相近,散劑藥粉分裝之際,常以刷帚掃入紙包,狀如掃雪,因此唐寅題畫詩中形容可掃煩襟的「紫雪」,可能是指百金煉成非常珍貴的方劑,也可能是以「紫雪」貼切敘述所得藥品顏色製劑的型態。
信可除煩
〈燒藥圖〉畫雙松之下,高士席地而坐,監督童子執扇燒藥。人物造型簡練而神態畢具,景物層次分明,樹木山石用筆精謹瀟灑兼用,變化多端。畫面呈現一股靈活流動的氣息,如畫中山洞、懸崖,勾勒輪廓的線條,松樹樹幹扭曲虯轉的型態,都使得畫面活潑而充滿動感。相對的,用墨渲染,也能呈現一片濕潤滋長的生機。尤其是唐寅畢生遊蹤,常至道家傳說的仙都名勝,此圖將遠山安排得較為低下,以顯得主景人物有一分高升在上、得藥得救希望的巧妙安排更是獨具用心。唐寅晚年體弱,時病時癒。在〈燒藥圖〉中,唐寅將燒藥的爐灶,畫成建有方臺,九竅出煙的丹爐;把這位陸醫師畫成右手掐訣,左手持經卷的形象,塑造得幾乎等同懸崖仙境中,松下面瀑煉丹的仙翁。畫中筆法也相當用心,這一點,在唐寅其他尺幅較大的畫作當中,所是相當特別。
綜觀唐寅作畫,手性極好,線條靈動,空間布置也相當合理且常見巧思。但即使是著名佳作如〈山路松聲〉、〈倣唐人仕女〉、〈溪山漁隱〉等,大幅作品都常有在主題以外,對於如石壁皴法、樹上藤蔓或是其他點景等細節失去耐心,筆法迅速,顯得浮躁的敷衍現象。
圖8 明唐寅〈畫山路松聲〉,194.5×102.8公分。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以唐寅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山路松聲〉(圖8)來說,幅中款識:「治下唐寅畫呈李父母大人先生」,指的是吳縣知縣李經。因李經正德二年(1517)陞戶部主事,推測畫於正德十一年(1516),為唐寅在李經赴京前所作贈畫。畫採巨嶂式山水構圖,以陡峰重起營造深遠,用層疊流下的泉瀑構築高遠的變化奇趣。中景夾谷之間,水流奔洩而下處,喬松參天,掩映流瀑。橋上高士彷彿為谷中迴盪的聲響氣流所感,駐足仰首,畫中暗示了風聲、水聲和松樹枝葉藤蔓受到擾動所發出的聲音。山石輪廓以中鋒畫出,斧劈皴拉長轉折線條,運筆靈活流暢。其中藤蔓部分,以濃墨寫成,筆法雅俊,纖而不弱,運筆快速。然而,在松樹藤蔓之後,結構上應為瀑布,以略淡墨色處理水紋的部分,則以急速圈轉筆法做出大量似是激湍,卻又無法解釋的弧形線條。
圖9 明唐寅〈倣唐人仕女〉,149.3×65.9公分。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另幅本院唐寅作品〈倣唐人仕女〉(圖9),因配景樹石及款書部分,線條較為縱放,與唐寅47歲作的「山路松聲」(1516)相當接近,推測可能是同年或者稍早的作品。此畫作唐代名妓李端端向才子張祐(約活動於9世紀)乞詩的故事。立於屏風前方的女主角李端端,手持白牡丹。張祐則坐榻上凝神構思覓句。幅中人物及屏風,落筆俱極工緻,將南宋院體畫精謹秀麗的畫法,與元人清雋淡雅的筆墨鎔為一爐,而形成自家面貌,惟在雅緻的主角與家具之外,點景的湖石部分以乾筆塗擦,往復雜沓,皴紋時有超出輪廓線外。不知為何,予人一種任務完成的隨興應付感。
第三個案例,是拖尾有王寵嘉靖二年春(1523)書跋,可為成畫年代下限的〈溪山漁隱〉圖卷(圖10),通幅用筆勁利,設色明豔,以中鋒濕筆斧劈斫趯,繪茅舍水榭錯落於溪岸石間,青松、丹楓、黃葉,瀑布流泉掩映點綴,人物或促膝對酌,曳杖閒步,或憑欄觀釣,或吹笛濯足,衣紋線條穩定流暢,面部膚色亦以烘染法做出紅靨。山石採披麻融入帶水斧劈長皴填入方折的輪廓中,以石青加墨漬染,配合留白表現立體凹凸明暗。全卷清雅幽麗,神采逼人。唐寅只有在建築入門口的門簾細部,略顯隨意的重複以迅疾連波狀弧線做出奇特的布體受風鼓動的質感與量感。
圖10 明唐寅〈溪山漁隱〉,29.4×351公分。圖為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以上三例,都透露出唐寅作畫的另一面,主要題材交代完畢,往往在細節部分迅速處理立即交卷,幾乎不見像黃公望〈富春山居〉那樣經年累月添畫加畫的情況。然而,〈燒藥圖〉的用筆饒有韻致,不見亂象,從此畫品質推斷,陸醫師對唐寅的治療應該確有一定程度的療效,使得唐寅能夠除煩,一改往日作畫時見煩躁塗抹的習氣,完成了這麼一幅內涵讚美,用心畫成以答謝醫師的誠意力作。紫雪散至今在華人聚居地區的藥房仍時有銷售,取其散劑能夠迅速為黏膜吸收,有清熱開竅鎮定除煩等功效,比丸劑更加普及。雖然不明是否與唐寅所服相同,然存世〈燒藥圖〉以紫雪賦詩形容千金善藥,並將熬藥醫師畫成煉丹的仙翁,足可見得「秋榜才名標第一,春風絃管醉千場」者唐寅為人浪漫之一斑,亦頗能反映在16世紀這個《西遊記》、《封神榜》等神仙思想充斥的時代中,文人慕道求仙的思想。藝術反映生活,謹以此次「杏林春暖」特展饗以各界觀眾,希望大家賞畫之餘,也能發現探討古人無意間留下的養生醫療趣味話題。

參考書目:
江兆申《關於唐寅的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6。
江兆申〈唐寅燒藥圖卷〉,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吳派畫九十年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初版,頁306。
王耀庭〈帝國的回憶 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赴法展專輯二─唐寅燒藥圖〉,《故宮文物月刊》,第186期,1998年9月,頁38~39。
劉芳如〈明唐寅燒藥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明中葉人物畫四家特展─杜菫、周臣、唐寅、仇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年初版,頁154~155。
王煥華、倪惠珠、儲農《中國藥話集》,台北:旺文社,1998。
山田慶兒《中國古代醫學的形成》,台北:東大圖書,2003。

杏林春暖:養生醫療趣味書畫
展期|2018.07.01-09.25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陳列室204、206)

杏林春暖:養生醫療趣味書畫

展期:展期|2018.07.01-09.25
地點: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陳列室204、206)

 

吳誦芬( 3篇 )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