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謝貽娟個展「非空間:復歸源始」

謝貽娟個展「非空間:復歸源始」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 1967年生於台灣,1991年負笈英國倫敦求…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
1967年生於台灣,1991年負笈英國倫敦求學,旅居英國20多年的Jo Hsieh(謝貽娟),此次以「非空間:復歸源始」為題於采泥藝術推出個展。曾受英國皇室策封為「Royal College of Art LADY」的Jo Hsieh,創作以「非空間」(None-Space)做為其創作的脈絡主軸,旅英期間受到克萊因(Yves Klein)影響,加上原本即對於東方禪學、老莊思想、物理學、心理學方面的興趣,揉合為她獨有的創作特徵與基底。對她而言,所謂非空間是一種超越具象、用以探索「意識」和「存在」的永恆議題,一如宇宙萬物生成前那種沒有時間、空間,某種無以名狀、不具實形的原始狀態,一如展覽副標「復歸源始」,此次的展覽便以這樣的思維態度,審視我們如何回歸到這樣的狀態,展覽以老子《道德經》中「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開始,回應Jo Hsieh在創作上的思考。
謝貽娟Jo Hsieh|None-Space D4 30.6x23cm 采泥藝術提供
太極/空間/時間
首先列於展覽動線起點的,是Jo Hsieh的「太極」系列,此系列以東方哲學思想中,萬物生成的原理與陰陽調和的抽象概念轉換為一幅幅抽象繪畫表現。在此系列中,Jo Hsieh以油彩及墨自由地揮灑於紙面之上,以油墨滴灑的無常體現各式陰陽相融的可能變異,不斷變化的面貌才是不變的恆常,創作過程中以不帶控制性地的方式讓材料自行流動成型,這樣的方式呼應著《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宇宙生成思想。
謝貽娟Jo Hsieh|None-Space TC1 複合媒材、紙 76x56cm 1999 采泥藝術提供
走過「太極」系列後,在第二個展區則以「時間」與「空間」系列,開始帶領觀眾進入Jo Hsieh的藍色世界,以較為抒情詩意的方式呈現作品想法。「時間」系列是Jo Hsieh所拍攝的河流,在照相腐蝕版畫的粗粒子效果中呈現出藍白色的作品基調,水面下的石頭肌理則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色調差異。一直以來皆對物理抱有高度興趣的Jo Hsieh,以此種方式思考何謂時間。在這樣的抽象概念之下,她認為「河流」正是一種有形的時間,河水與時間一樣,只會前進、不會後退,人們雖然無法以肉眼視得時間,但河流卻可以是時間的有形體現。位於另一側的「空間」系列同樣以照相腐蝕的方式,利用光影、藍白色基調呈現豐富的畫面空間感,另一方面,畫廊也援引了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寫於1920年向藍色致敬的短詩《片斷的藍》(Fragmentary Blue),以文學襯托此區的視覺意象。
謝貽娟Jo Hsieh|None-Space P51 礦石粉末、壓克力樹脂、畫布 254x77cm 2013 采泥藝術提供
非空間/自畫像
藍色,一直都是Jo Hsieh創作中的要角,同時藍色也是她探索個人內在靈魂與深處的重要媒介,在「時間」、「空間」系列的照相腐蝕版畫中,她透過藍色的單一性探究內在意義的縱深,此次展出的「粉末」系列則是Jo Hsieh極簡抽象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此系列的創作媒材(藍色粉末)主要來自Jo Hsieh於世界各地蒐集而來的藍色礦石,她利用這些礦石所研磨出來的藍色粉末作畫,以手一層層地推展於畫布上,直至粉末平整如一片藍色的絨布。這種高度身體性的創作過程同時也打開了她對於「非空間」概念的高峰,在「粉末」系列中,除了藍色粉末外,Jo Hsieh也在畫布上以刮刀、壓克力顏料堆疊、刮出不規則的肌理與線條,這樣的方式使得作品在遠看時呈現出具有某種呼吸韻律的能量感。此系列以極簡、抽象的語彙呈現出各種深淺的細緻藍色,一切攸關「純粹」與「生命」的想像,故畫面多以如黑洞、瞳孔般的圓,或如深海般的長條型構成,在極為簡單的湛藍畫面裡為觀眾帶出許多想像空間,同時,也因為材質的特殊性,使得作品不僅僅停留於視覺觀看,甚至也延伸到聽覺、觸感等其他感官的體驗空間。
謝貽娟Jo Hsieh|None-Space P37 礦石粉末、壓克力樹脂、畫布 30x30cm 2013 采泥藝術提供
展覽最後收於Jo Hsieh旅居英國期間,每天以畫代替文字的手繪日記「自畫像」系列,此系列是Jo Hsieh自赴英之際就開始執行的日記計畫,數量累積已達數千張,此次展出部分為從中精選的20多張作品。該系列除了是藝術家每天記錄自己心情的方式外,同時我們也可在此批數量極大的作品中看見Jo Hsieh多元的創作技法與表現形式的實力。「非空間:復歸源始」以「自畫像」系列做為展覽的總結,一方面也是試圖在有限的畫廊空間中以美術館的規格、藝術家四個代表系列串連出Jo Hsieh對於「非空間」概念的詮釋,同時也是對於展覽命題的呼應:「所有的一切都會返回最初的原點,一個叫做『無極』的狀態,一切關乎自我、關乎無我」。
林怡秀( 13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