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非洲未來主義:黑人專屬的另類明天 (下)

非洲未來主義:黑人專屬的另類明天 (下)

Afrofuturism: Alternative Tomorrow Exclusively for Black People (II)

創造未來正如同虛構敘事,並不總是需要高科技,卻顯然是一種自我創造的技術。我們接下來看看幾位可以說是完全進入主流藝術圈,善於把玩、挪用這個「非洲未來主義」新標籤的非裔當代藝術家。

文化評論馬克.德里(Mark Dery)在90年代提出「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一詞。通過科幻和技術文化框架,60年代以來不同領域的非裔創作者經由上溯創傷的黑歷史,並驕傲地投射未來,來處理他們眼前的「非洲」經驗,解構始終與進步背道而馳的非洲敘事。如上文所述,半個世紀後第二波「非洲未來主義」在當下的大歷史背景下,除了完全進入大眾流行文化中,甚至成為底特律黑人女市長的競選藍圖。我們接下來看看幾位可以說是完全進入主流藝術圈,善於把玩、挪用這個新標籤的非裔當代藝術家。

延伸閱讀|非洲未來主義:黑人專屬的另類明天 (上)

卡普瓦尼.基旺加(Kapwani Kiwanga),《Afrogalactica II: The Black Star Chronicles》,高爾基劇院(Maxim Gorki Theater)展演現場,德國柏林,2014。(© Kapwani Kiwanga)

創造重寫屬於黑人自己的歷史

2018年榮獲加拿大最富盛名的索比藝術獎(Sobey Art Award),並在2020年獲得法國馬賽爾.杜尚獎(Prix Marcel Duchamp)的卡普瓦尼.基旺加Kapwani Kiwanga), 透過分析檔案和研究被遺忘邊緣化的歷史、運用雕塑,裝置,攝影,錄像和表演等各種媒介,挖掘殖民歷史敘事,質疑權力和知識的生產,通過信仰、魔術和神話傳說獲得真相。基旺加在現實與虛構之間生產富有想像力的詩意,以不同的方式處理現存結構,並重新配置未來,以解開霸權敘事,創造在外圍可蓬勃發展的空間。

基旺加曾在加拿大研究人類學和比較宗教,並於2000年代初期在愛丁堡為BBC製作紀錄片。自2005年起在法國落腳的她,意識到口述歷史和非物質文化的無限可能性,已科幻思辨小說或另類現實為當代世界增添多重複雜性。 在馬賽爾.杜尚獎的展覽中,她根據檔案文件以及新聞圖片,製作了與54個非洲國家獨立相關的莊嚴儀式複製品——《獻給非洲的花》(Flowers for Africa),白色的台座上的花束成為歷史時刻的象徵。這些注定要分解的花朵,其脆弱性體現了記憶的主體性,尤其是解構官方扭曲事實的敘事,揭示其不平等的機制,並在考慮多種觀點的同時,重寫原本被普遍接受的歷史。

卡普瓦尼.基旺加(Kapwani Kiwanga),《獻給非洲的花》(Flowers for Africa),馬賽爾.杜尚獎(Prix Marcel Duchamp)展覽現場,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法國巴黎,2020。(攝影/Bertrand Prévost,© Centre Pompidou)

而自2011開始的一系列表演「Afrogalactica」,則呈現基旺加對非洲未來主義的研究,藝術家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一位未來的人類學家, 並在1958年迦納(Ghana)「第一次泛非人民會議」(All-African Peoples’ Conference)一百週年後的2058年,成立了「非洲合眾國歷史」講座。帶著學者的嚴肅態度,運用影片、音樂錄像和各種文件的拼貼,該作中展示了想像中的太空探索計畫,更召喚1974年提議非裔美國人在太空流亡的前衛爵士樂手桑.拉(Sun Ra),並參考從埃及到非洲文明、聖經文獻或大爆炸的理論,強調非洲未來主義中的多重歷史和信仰。

在影片《桑.拉遣返計畫》(The Sun Ra Repatriation Project,2009)中,基旺加採訪桑.拉身邊的音樂家友人,要求他們描述他的臉部特徵。然後根據這些主觀且時間扭曲的描述,為他製作肖像。基於各種訪談的影片,混淆了事實紀錄與虛構,還採訪了天文科學家、噴氣推進實驗室專家,基旺加更發展其人造衛星計畫,與據稱尚在外太空的桑.拉聯絡。肖像被轉換成無線電波,編碼後的訊息由一台強大的X射線望遠鏡,於2009年發送到外太空。

2014年的《Maji Maji》計畫則主要針對一個反殖歷史事件——在今天坦尚尼亞的一個部落,超過一世紀前發起了對德國殖民者的起義,這場叛亂以血腥結束並在歷史中留下極少的紀錄。為了追溯傳說與悲劇,藝術家設計了一個展示架呈現她發現的有形證物和錄像,將史實、神話和信仰融為一體。基旺加的環境、訓練、經驗,使她反思並希望在這個世上建立另一個世界,而殖民主義絕不是唯一的參照點。為了將自己投射到未來,她創造自己的過去。

卡普瓦尼.基旺加(Kapwani Kiwanga),《傳說Maji是一個謊言⋯》(Rumours that Maji was a lie…)「Maji Maji」展覽現場,掌中戲畫廊(Jeu de Paume),法國巴黎,2014。(攝影/Romain Darnaud / Jeu de Paume,© Goodman Gallery)

非洲未來主義的不同可能性

曾參與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11)且差點獲透納獎(Turner Prize)的「年輕英國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YBAs)世代英國尼日裔藝術家因卡.肖尼巴雷(Yinka Shonibare),也在2000年後在以紡織布料出發的作品中,開始出現「非洲太空人」的身影;更不用說年經世代非裔藝術家杰拉爾德.馬科納(Gerald Machona)用報廢的各式材料製作全套太空衣,既是手工藝術品又成為短片道具,非洲太空人在沙漠、在異鄉的環境中,利用求生技術,面對移民、殖民以及種族主義等問題。然而正如上文所說,非洲未來主義已成為一個營銷術語,直接挪用其中科幻符碼的步術充斥在大眾流行文化當中,我們接下來看看兩位年輕非裔美國女藝術家,如何以較間接的方式啟發自「非洲未來主義」,並揉和在地城市和社群,或者詩意療癒的環境生態等,開展出極為不同的創作實踐。

杰拉爾德.馬科納(Gerald Machona),《遙遠的人們》(People from Far Away),HD投影,15分,2013。(© Gerald Machona)

烏托邦的社群空間創造

在洛杉磯生活和工作的勞倫.哈爾西(Lauren Halsey)畢業於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和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2018獲得哈默博物館(Hammer Museum)的莫恩獎(Mohn Award)。受到非洲未來主義和放克嘻哈,以及她土生土長的洛杉磯中南部在地文化的啟發,創作展現從古埃及到當代美國,從個人到集體記憶,從科幻到流行文化等跨度。除繪畫和雕塑等手工製品,藝術家更製作針對特定地點的計畫,思考藝術,建築和社區參與的可能性,處理種族、性別和階級等關鍵問題。

《克倫肖地區象形文字計畫》The Crenshaw District Hieroglyph Project,2018)是針對一個曾舉辦過非洲集市的公共空間中的,一座具有實用功能的「類」紀念碑為對象,這個功能性空間由膠合板和石膏構成,它的主要結構組成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如在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她採樣並重新解釋了古代象形文字,並在其主要結構的每個面板上,分別刻有落山及中南部社區的標誌。這些銘文包含一系列圖像、本地店面招牌、家人和朋友的肖像和當地地標。

勞倫.哈爾西(Lauren Halsey),《克倫肖地區象形文字計畫》 (The Crenshaw District Hieroglyph Project),「L.A.製造」(Made in L.A.)展覽現場,哈默博物館(Hammer Museum),美國洛杉磯,2018。(攝影/Brian Forrest,© Hammer Museum

哈爾西的裝置作品收集洛杉磯中南部的生活檔案,如本地人物、招牌、徽標、混音CD、音樂活動、菜單、聚會傳單、幫派標籤、小雕像、超級英雄團體、紋身、髮型、公交路線等等。除了記錄當前正在經歷重大轉變的當地社區,更希望未來的永久性結構將成為一個公共空間,當地人可以在其中聚集並舉行活動,在一個不斷發展的城市中蓬勃發展。

她的作品總是將社區生活中的平庸日常和獨特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大型裝置同時也是城市檔案的紀錄。交替著鮮豔的標誌,和洛杉磯中南部屬於瀕臨消失的黑人和拉丁裔符號,並建構充滿非洲未來主義色彩的城市,為將來勢必不斷融合重組的社群創造了想像空間。

勞倫.哈爾西(Lauren Halsey),《克倫肖地區象形文字計畫》 (The Crenshaw District Hieroglyph Project),「L.A.製造」(Made in L.A.)展覽現場,哈默博物館(Hammer Museum),美國洛杉磯,2018。(攝影/Brian Forrest,© Hammer Museum

詩意魔術與療愈生態系

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PS1分館(MoMA PS1)以及倫敦蛇形美術館(Serpentine Galleries)展出、弗列茲藝術家獎(Frieze Artist Award)最新的獲獎者珍寶.歐克優蒙(Precious Okoyomon)則是紐約的尼日利亞裔美國女詩人、廚師和藝術家。她以跨學科地身份,尤其研究黑人酷兒的體驗,運用文字、表演、聲音、雕塑和影片等,探索植物、土壤、食物,發現日常材料的詩學。 死亡、衰敗和重生是她反復出現的母題,使觀眾自己得以深刻體認痛苦、美麗和成長,並與非洲未來主義的科幻文學經典相呼應,以非洲觀點結合生態科幻命題。

歐克優蒙在紐約東村的表演空間(Performance Space)中,以《破碎的身體感知對神的更高振動頻率》Fragmented Body Perceptions as Higher Vibration Frequencies to God,2021),將基斯.哈林劇院(Keith Haring Theatre)轉化成一座生物詩歌教堂、一個生態系統。魚在蜿蜒的小溪中游動,河岸上植物生長、蟲鳴鳥叫。觀眾走進裝置後,令人張目結舌的音景聲響迎接包圍觀者,我們踩著腳下碎石,在空間中的岩石結構間移動,穿過展覽空間的溪流,低沉聲響暗示著清洗沖刷或重生的儀式。同時,灰燼像雪一樣從天花板上緩緩掉下,瀰漫在空氣中,並滋養著地面的苔蘚和土壤。

珍寶.歐克優蒙(Precious Okoyomon),《破碎的身體感知對神的更高振動頻率》 (Fragmented Body Perceptions as Higher Vibration Frequencies to God),紐約表演空間(Performance Space New York)展演現場, 2021。(攝影/Da Ping Luo,© Performance Space New York)

灰燼由葛藤焚化製成,這種植物在十九世紀末從日本進口到美國南部,並在奴隸制度後的幾十年中,被用於保護土地免受棉花種植所造成的土壤侵蝕。就像將死者的骨灰撒在土壤、水和空氣中​​一樣,灰燼融化到我們的周圍形成無止盡的葬禮,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在奴隸制及其來世之間循環。也如同魔術一樣,新生命從覆蓋畫廊的土壤、發芽的植物和昆蟲中溢出。在緩慢飽滿的悲傷中富含寓意的裝置,與自然環境交流的感官沉浸,使人沐浴於療愈性的未來可能。

珍寶.歐克優蒙(Precious Okoyomon),《破碎的身體感知對神的更高振動頻率》 (Fragmented Body Perceptions as Higher Vibration Frequencies to God),紐約表演空間(Performance Space New York)展演現場, 2021。(攝影/Da Ping Luo,© Performance Space New York)

不見科技,卻不斷生長轉化的未來

的確,黑科幻或非洲太空人的意象很有效地擺脫種族刻板印象,提出一種批判的非洲視野,如同運用檔案和歷史研究的基旺加,對壓迫和解放的現狀做出了明確的陳述,重寫過去歷史並展望未來 ;而藝術史學家漢米爾頓(Elizabeth C. Hamilton)將非洲未來主義定義為一種為了幫助其受眾「轉變」的機制,用於了解過去與當下的壓迫局勢,同時通過藝術描繪未來,對受眾的精神或心理狀態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在歐克優蒙療癒性的生態環境裝置,或哈爾西展望社群未來的計畫中,都可以很明顯看到針對受眾的思考。

即使不是黑人的我們,走進歐克優蒙沉浸式生態系統的詩意空間,立刻處於新世界的邊緣;即使看不見高科技,我們卻更以身體體驗在多個時間之間的變化,以及生命的可能性。哀悼過去很鮮明地與解放夢想、展望未來交織在一起,這一點我們同樣在文中提到的每個藝術家身上極為清楚地看到:創造未來正如同虛構敘事,並不總是需要高科技,卻顯然是一種自我創造的技術。而這應該是屬於我們的「亞洲」未來主義最急需從「非洲」學習的地方。

珍寶.歐克優蒙(Precious Okoyomon),《破碎的身體感知對神的更高振動頻率》 (Fragmented Body Perceptions as Higher Vibration Frequencies to God),紐約表演空間(Performance Space New York)展演現場, 2021。(攝影/Da Ping Luo,© Performance Space New York)
詹育杰( 2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