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故宮追流行,這樣「文化」還正統嗎?

故宮追流行,這樣「文化」還正統嗎?

陳其南接手國立故宮博物院,丟出「台灣化」的震撼言論,引來許多評論。以台灣媒體的速食風氣,新聞鋒頭能留存在社會眼光的時間不過就三日光景。對於故宮過往「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意象,如今的故宮可說卯足勁想博取一般社會大眾更多注意。
陳其南接手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丟出「台灣化」的震撼言論,引來許多評論。以台灣媒體的速食風氣,新聞鋒頭能留存在社會眼光的時間不過就三日光景。但如今看到故宮舉辦許多活動,卻不得不讓人感受到故宮為求新求變,確實頗有企圖。比如故宮北部院區為要推廣開放資源使用,納入近兩年流行的自造概念,推廣「故宮創客魔幻列車」,還舉辦黑客松(Hackathon);而南院前不久配合新加坡特展,有「2018故宮亞洲藝術節——新加坡月」的一連串活動,10月底又要做所謂的「OPEN DATA跨界文化之夜:嘻哈故宮」,故宮要跟服裝設計、嘻哈團體,配合建築光雕,拿故宮文物的素材來做時下流行的「跨領域合作」。這故宮博物院,好像離過去那個文化正統的形象愈來愈遙遠了。
「OPEN DATA跨界文化之夜:嘻哈故宮」主視覺。(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對於故宮過往「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意象,如今的故宮可說卯足勁想博取一般社會大眾更多注意。北部院區從佈展設計開始出現明顯的改變,比如「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與包裝藝術」「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到創客文化的連接,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而對故宮南院而言,由於地理位置不佳,造成今日實際營運上的困難,自開幕起就不斷舉辦活動創造話題,希望吸引來客量,讓遊客停留在館舍的時間可以更久、帶來更多效益,除了政策方針,恐怕更有現實面上的不得不然。
「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展覽主視覺。(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傳明仇英〈上林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為局部。此畫是明代以來熱門的蘇州片主題。(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但這或許也會使部分人感覺到故宮「不倫不類」,好像故宮就一定要有一個莊嚴體面的樣貌,才足以匹配故宮博物院這樣的稱呼。不過若將視線放諸國際,許多博物館很早就已經展開跨領域合作的項目,在館內舉辦音樂會大概是最尋常不過的手法,摻入複合元素更是大勢所趨。比如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因應10月底舉辦的「第70回正倉院特展」,先行在西新館外的露天水池廣場舉辦戶外演奏會,邀請日本弦樂演奏組合,還有韓國、中國的音樂家參與演出,配合陶藝家在露天水池的陶燈藝術裝置,為正式的展覽打先鋒。
而博物館界最為人所知的跨域合作,大概就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每年因應時裝館展覽開幕而舉辦的慈善晚宴(Met Gala),慈善晚宴的原意雖是要為大都會博物館募款,但發展至今日,已經成為紐約時尚圈的活動盛事,每年因應展覽內容訂定穿著主題,受邀的影視名流為了走大都會博物館的紅毯,無不爭奇鬥豔,成功營造話題。雖說在台灣,這類新聞僅侷限在影劇新聞或時尚雜誌(例如,找「個人意見」來調侃名流的穿著品味),這其實正是最能表現何謂文創產業、跨域合作的代表例子。
收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1740年代的法國服飾。(©The Met)
但更深一層論,這樣的跨域合作之所以可以成功,最終仍是奠基在博物館紮實的研究基礎上。台灣也許只會注意大都會博物館慈善晚宴那些名流的衣著,可是真正看門道的,還是會注意博物館本身的展覽與相關的研究。拜長年與時尚界合作所賜,大都會博物館的時裝館收藏質量俱優,不僅有18世紀的歐洲仕女華服,也有當代英國鬼才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的經典時裝。還有因應時裝保存需要的寬敞庫房,台灣從事相關工作的博物館人員應該會豔羨不已。故宮的跨域合作,也是基於長達十年以上的數位資料庫建置計畫,有了如此完整的基礎資料,才有辦法翻轉出更多花樣,讓人探索不同合作面向的可能性。
誠如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施靜菲在媒體上撰文〈什麼樣的故宮南院,可以定位台灣在亞洲、國際藝術文化中的角色?〉提到,「台灣化」的概念,不應該只是著眼於台灣文物的收藏展示,「在博物館中展現台灣如何收藏、研究、展示與詮釋這些保存在台灣的文物典藏,或者是更能代表台灣的方式」。我相信這也應該是陳其南院長丟出此一話題的初衷。從來故宮文物在一般人的心中,只是文化或政治正統的意象,基本上與台灣社會是疏遠的。相較於北京自然擁有地理與歷史傳承上的優勢,台北則更需要透過博物館的角色,深化與台灣的互動,真正和台灣社會產生連結。透過跨域合作,與台灣的專業工作者產生互動與激盪,製造出屬於台灣的文化記憶,我想不僅僅是少數人的喊話,更是跟隨國際社會面對博物館定位轉換的大勢所趨。
清乾隆〈紫檀蟠龍方盒百什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李孟學(Li Meng-Hsueh)( 91篇 )

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班。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