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訪世大運開幕演出 影像設計總監陳怡潔與導演林昆穎

訪世大運開幕演出 影像設計總監陳怡潔與導演林昆穎

主力創作團隊,多媒體影像、聖火台裝置、舞劇演出與音樂製作,2000多位舞者演員到編導團隊的集體排練與努力,取得…
主力創作團隊,多媒體影像、聖火台裝置、舞劇演出與音樂製作,2000多位舞者演員到編導團隊的集體排練與努力,取得了均衡的發揮空間,難能可貴的是,創意發想與演出執行的任務,各段編舞、音樂製作、舞監,絕大的比例是由青壯世代的藝術家一肩挑起大樑。
聖火台是由擅大型裝置的豪華朗機工以18個月的時間完成,在半年的提案過程,修改七次版本設計,定案版本竟繞回了最初提案版。多達1萬7300個零組件,與自動加工設備和單車零件製造商的協力,經長期的模擬、模組設計才進入組裝階段,機械律動固然為豪華朗機工的拿手強項,但實際看到台灣主辦大型賽會的聖火台,能以如此巨幅的藝術品規格呈現,實在難能可貴,也考驗台北市政府於賽事結束後,究竟將如何典藏並定期保養維護。
另一個創下國內首次的展演設計,則是會場中央,搭建40×30米巨型LED地面屏幕,承重設計需同時負載300位以上的舞者與演員,甚至,演出當中還有超過50台Gogoro騎上巨型地屏演出。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即使接下影像設計總監,不過才六個月,藝術家陳怡潔率領十多位成員組隊,除了設計三組文化表演、42分鐘無間斷的大量動畫素材,也需將搭配儀典、運動員入場、轉播單位空檔的所有素材,準確cue在每個秒數裡。手拿一疊多屏分鏡表的陳怡潔,到了總綵最後時刻,依然顯得精神飽滿,企圖旺盛。
陳怡潔甫於今年台北燈節執行設計北門光雕後,在(當時已進入編導核心團隊的)林昆穎推薦,主創團隊與藝術顧問曲德義等人的多數同意,臨危受命接下懸缺多時的影像旗手,她的任務就是要將三位導演──編舞家謝杰樺、導演廖若涵、藝術家林昆穎,所有主創團隊發想的元素,進行徹底的整合。過往,大型演出的影像,多半為立面的點綴,因此,地屏作用成為舞台視覺總成的一切,既是舞台美術、動畫演出、也是影像道具,鮮活而耀眼。
某些藝術家在展演設計與個人創作路線間,往往有精神分裂的作品潔癖,但這在陳怡潔身上並不存在,即便她以video-mapping設計了近十件公共場域光雕,仍無一絲匠氣,或是將設計與創作觀分離的雙軌作法。「這對我而言,都是創作。我不會刻意讓集體設計凸顯自己的個人風格,但也不迴避任何需要自己創作素材的使用。」她形容,這半年的過程就是一種任務,也帶給她創作想法的燃料。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另一個接手這項盛會而產生新的「創作燃料」影響,還有林昆穎。典禮前一日,即便透過話筒,仍難掩他滿滿的期待和興奮。這興奮感持續到演後,他在臉書留下︰「喜歡嗎?台灣的作品!We made it! Taiwan!」。
林昆穎是執導第三段「世界部落」的藝術家,事實上,這三段演出的發想前期是與三位導演激盪下共同完成,直到最後三個月的排練期才各自細部執行,因此,扣除穿插在第一、第二段間儀典的中斷感,悉數以無縫接軌高密度融合呈現。「如果你問我們三個人,在自己導演以外的兩段概念和執行方案是什麼,我們彼此都非常了解。」林昆穎說。
「活力島嶼」從自然地形到人文建設,始終處於改造中與不穩定的台灣為發想起點,「有時很飄搖,有時又很安居樂業,往往能在短暫時間,五年、十年得以快速恢復的生活模式。再接到第二段『匯聚台北』,從違章到科技,滿街的機車,依然川流不息,依然擁擠。」林昆穎詮釋他導的「世界部落」,則希望從曾宇謙的小提琴和王希文編曲融合之間,呈現新舊概念的工業時代,觀眾能反覆自問,這塊土地的經濟體如何打造出來。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舞蹈家簡珮如在晶圓影像上的舞蹈也格外引人矚目,林昆穎形容半導體和數位意象也可以產生東方與西方哲學的辯證,東方強調一載萬物,多可為一,一又能變多;「雖然西方也有『複多』,但你是你,我是我,我們組在一起。」他對數位介面高速汰換的發展是樂觀看待的,因為「感知接收介面的習慣快速更迭」,這也是他對這次文化表演極具信心的緣故。「我們三個導演,打從一開始就希望做一場non-stop的演出!」
「人的連結關係,凝聚力可以如此強烈,多數的表演者不斷辛苦的動員和排練,就只為了那兩三分鐘。」看著國中到大學舞蹈班的年輕表演者的動員狀態,林昆穎深受感動,他認為,這將影響他未來的創作思考,未來他自己或是豪華朗機工的創作,都將會思考「以一場show做為創作的可能」。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昆穎認為,視覺藝術通常追求永恆性或得以被記錄的思考,也非常清楚什麼樣的作品會被典藏的情況,「如何追尋『迷人而明確的任務』,未來對我將更為重要。以聖火台為例,它是一個裝置,但它更是一段秀。」他進一步表示,未來將不會再琢磨去做「純視覺」的作品。
沒有包袱的1980世代藝術家,無論如何,已用實力證明了「說自己語言」的重要,2017世大運給文化界的第一課,不光是「For You, For Youth」這樣一句slogan而已,它更在青壯世代的藝術軍團裡,率先達標。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圖片提供:陳怡潔
世界大學運動會(以下簡稱「世大運」)開幕式在首次著裝綵排完整預演後,由少數先行觀看的藝文界友人與市府團隊反應,已可察覺超出許多人對大型賽會的預期標準。果然,隨著8月19日儀典的完成,無論現場或是觀看轉播的觀眾,均給予空前壓倒性的評價,印證了1980世代的藝術家群創造了歷來大型盛典裡,最精采、連貫而完整的一回文化表演(cultural program)。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表演。圖片提供: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吳牧青( 111篇 )

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特約主筆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