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亞洲藝術的多面向,香港巴塞爾「水墨與畫——揭示亞洲現代藝術」座談

亞洲藝術的多面向,香港巴塞爾「水墨與畫——揭示亞洲現代藝術」座談

每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簡稱香港巴塞爾)均會邀請不同專家學者策劃一系列的座談,本屆邀請活躍於香港與倫敦的作家及編輯史蒂芬妮・貝利(Stephanie Bailey)策劃「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以「水墨與畫——揭示亞洲現代藝術」為題,邀請業界人士,就其營運單位、機構所面臨的處境與脈絡分享其經驗,並討論機構、平台與創作的關係,以及市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每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簡稱香港巴塞爾)均會邀請不同專家學者策劃一系列的座談,本屆邀請活躍於香港與倫敦的作家及編輯史蒂芬妮・貝利(Stephanie Bailey)策劃「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就藝術創作、收藏、展示等面向探討當代藝壇關注的議題,邀請業界人士、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建築師、藝評、文化工作者等交流觀點。而針對近年持續引起關注的「水墨」議題,從去年就筆墨本身,邀請藝術家們對談,今年則邀請到畫廊、機構負責人等,以「水墨與畫——揭示亞洲現代藝術」為題,在3月30日進行對話。是次活動由香港M+水墨藝術策展人馬唯中主持,邀請台灣耿畫廊創辦人耿桂英、香港漢雅軒畫廊創辦人張頌仁、新加坡獨立策展人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鄭大衛(David Teh)、香港藝術收藏家暨慈善家、AAN基金會兼AAN Gandhara Art Space創辦人Amna Naqvi,以及日本東京畫廊+BTAP社長山本豊津。會中與談人就其營運單位、機構所面臨的處境與脈絡分享其經驗,並討論機構、平台與創作的關係,以及市場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座談會現場,由左至右為:主持人暨香港M+水墨藝術策展人馬唯中、日本東京畫廊+BTAP社長山本豐津、AAN基金會兼AAN Gandhara Art Space創辦人Amna Naqvi、香港漢雅軒畫廊創辦人張頌仁、耿畫廊創辦人耿桂英、新加坡獨立策展人鄭大衛(David Teh)。(本刊資料室)
透過機構、平台產生的互動、文化交叉關係而言,鄭大衛就其對泰國現當代藝術的研究表示,泰國並不鼓勵現當代藝術,換言之他們可說是「被逼著」走出海外。而山本豊津則表示,父親山本孝創立東京畫廊+BTAP,從古董轉而關注現當代藝術是有感於日本正值現代化也需要現代化的過程,但日本無法現代化自己的藝術,因此需要從其他國家擷取養分,於是從具體派、物派這批留學海外的日本藝術家,逐步擴散到跟日本文化氣候相近的韓國、中國。而福岡美術館(Fukuoka Art Museum)則是日本以東南亞藝術為主的美術館,我們需要透過與不同國家合作、連結,才能為自己重新帶來活力,但這無法僅依靠美術館的力量。收藏重心為巴基斯坦藝術的Amna Naqvi也就此呼應亞洲內部對話的重要性,也表明這也是為何該機構會支持香港巴塞爾活動的緣由,在這裡除了歐美,同時涵蓋了整個亞洲的作品。而張頌仁也認為,相較於「西方」這個鄰居,我們同時需要尋找與我們更貼近的鄰居,也就是東亞的互相了解。因為無論是中文中,許多現代化的詞語其實均來自日文的翻譯,傳統文化中「西天」其實意指印度、巴基斯坦,我們也應從「西天」再去「西方」,透過不同的位置,更進一步了解自己,了解什麼是現代。而耿桂英就其經營的華人第一代藝術家旅外、交流經驗指出,這些藝術家在其交流經驗中其實並未完全受西方影響,依舊保留許多來自傳統的教養,而這也是她認為最有趣的部分。未來我們勢必依舊需要頻繁與歐、美、日、乃至於區域內交流,但這種因其文化而產生的特殊性,勢必成為東、西方愈發注意、重視的範疇。
香港巴塞爾「水墨與畫——揭示亞洲現代藝術」座談會現場。(本刊資料室)
而就市場扮演的角色而言,鄭大衛說:「國家的市場永遠是重要的,但你不會希望那是終點,需求需從外面而來。」耿桂英也表示:「市場非常重要。價格除了代表藝術家是否被肯定,同時也意味一個藝術家的藝術生涯能否順利走下去。」張頌仁認為,如果我們無法自外於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中生存,那麼藝術品便是參與其中的流通品。價格確實是肯定藝術家最直接的指標,但自然不是唯一。就創作而言,還是需要許多不同的肯定。Amna Naqvi則進一步呼應市場除了允許藝術品流通,更重要的是買賣、市場讓藝術品得已被「看見」。許多人參與博覽會並非為了買賣,而是「看」。持續的研究、觀看都會讓藝術品更加活躍。山本豊津則回應道,藝術品必須要是一個可供購買的產品才可以,透過交易,它才有機會從中國或任何地方來到日本,進而產生影響。然而我們自然不能讓所有事情都由市場主導,如此一來沒有藝術家會成長。
無論從機構、文化歷史抑或市場的不同角度來觀看亞洲藝術,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仍然存在著許多等待被理解、認識與期待的地方。
座談會現場,由左至右為:主持人暨香港M+水墨藝術策展人馬唯中、日本東京畫廊+BTAP社長山本豐津、AAN基金會兼AAN Gandhara Art Space創辦人Amna Naqvi、香港漢雅軒畫廊創辦人張頌仁、耿畫廊創辦人耿桂英、新加坡獨立策展人鄭大衛(David Teh)。(本刊資料室)
朱貽安( 101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