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攝影書.關於作品展演的想像

攝影書.關於作品展演的想像

免費開放公眾閱讀的「攝影圖書館」概念在近年來亦逐漸成熟,如此次參與Photobook Fair的DECK(新加坡)、假雜誌(寧波)、Lightbox攝影圖書室(台北)等單位,也在其攝影出版、創作或相關實踐中涵括圖書館的概念,以實體空間收藏、呈現這些相對一般書籍而言更加少量或高價不易購得的作品,讓對攝影有興趣的讀者或研究者能有大量閱讀攝影集、相互討論的平台。
上月中,隨著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簡稱YAT)開幕,邁入第四屆Portfolio Review於今年擴大了原本的活動內容與範圍,邀請來自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與中國的13個攝影書出版單位參與首次「Photobook Fair」攝影書市集,現場也同步舉辦「Photo Slideshow」、「Photo Talk」講座等相關交流。活動召集人、攝影家沈昭良談到:「『攝影集』是這個時代裡攝影創作的某種轉向,同時也是攝影展演實驗的一種現狀或可能性。」對攝影創作者而言,攝影集不僅是出版品或一份文件,而是一個關於作品展演的空間,「我們把一個具體的空間濃縮到一本書這樣的規模,在裡面去嘗試、實驗如何能積極的回應到作品內容。如果這件事情是成立的,攝影集在編輯、設計、印刷與裝禎上也要有更多元的回應,從這樣的交流積極向外連動到書籍銷售甚至作品收藏,才能支撐攝影家的創作實踐。」
於台北國際藝術村百里廳舉辦的「Photobook Fair」現場。(攝影/林怡秀)
除了攝影書的編輯出版,免費開放公眾閱讀的「攝影圖書館」概念在近年來亦逐漸成熟,如此次參與Photobook Fair的DECK(新加坡)、假雜誌(寧波)、Lightbox攝影圖書室(台北)等單位,也在其攝影出版、創作或相關實踐中涵括圖書館的概念,以實體空間收藏、呈現這些相對一般書籍而言更加少量或高價不易購得的作品,讓對攝影有興趣的讀者或研究者能有大量閱讀攝影集、相互討論的平台。(文/林怡秀)
|影書室開放|
新加坡DECK在城市裡製造攝影地景
2014年,在2902 Gallery與LAUD建築師團隊的合作下,以推廣、培育新加坡及東南亞攝影愛好者社區為目標的獨立藝術空間DECK,在新加坡市中心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後方的空地上,以19個貨櫃組裝成一片新的地景,其中包含了兩間展覽室、一間圖書館、活動空間、藝術家工作室及附設酒吧。同年,DECK也成為首屆新加坡國際攝影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的發生場地。這座臨時搭建的空間,後來因受到來自各地藝術家、策展人的大力支持而改為長期駐點。
DECK空間從貨櫃改製而成。(攝影/Darren Soh)
DECK空間的組成方法,來自對於新加坡城市土地稀缺的挑戰,由DECK的成功例子來看,貨櫃型的空間除了能有效地運用城市中的零星、閒置土地、減少部分相對成本外,當土地租約期滿時,空間更可以自由移動到下一個據點。雖然如此,將貨櫃改製為公共空間的方式在新加坡仍不常見,而對於以高度規律、整齊、結構化為名的新加坡市景而言,這類不倚靠政府資助的獨立藝術空間更是前所未有。DECK的資金多半來自公共捐款與企業贊助,但對一般民眾而言「贊助獨立藝術空間」這樣的概念仍很陌生;在團隊最初走入這片已閒置20多年的空地時,這裡還沒有水、電、電話線,甚至沒有郵政編號,在最初的半年裡,所有運作都要倚賴發電機,想要構築一座獨立空間,他們必須從所有最基本的設施、符合消防法規的建造許可等步驟開始一步步準備。
DECK圖書館一景。(圖/DECK)
除了攝影展覽與相關活動,DECK也開放圖書館空間供攝影愛好者到館閱讀,成立兩年多來已收集了約兩千至三千冊攝影書籍,其中包含許多獨立出版、手工製作或限量出版品,以及來自各出版單位、個人的捐贈,在獲贈德國出版商Steidl上千冊攝影集支持時,他們也為此策畫攝影書展覽,展示設計與印刷過程。這些藏書也令DECK成為新加坡最大的攝影書籍集中點之一。(文/林怡秀)
DECK開放時間│周三及周六12:00-19:00地址│120A Prinsep Street Singapore 187937
廈門三影堂攝影圖書館中國首間以攝影書為館藏的機構
座落於北京草場地藝術區的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以下簡稱「三影堂」),是中國首間以攝影做為主要內容的當代藝術中心。三影堂由中國攝影家榮榮和其妻子日本攝影家映里在2007年6月共同創辦,起初他們只是想成立一處圖書館,將自身從世界蒐集而來的攝影書籍跟外界分享,而後在艾未未為其空間規畫出展廳、暗房、圖書館、藝術家居住空間等機能後,三影堂應運而生,成為中國當代攝影的展示、推廣及國際交流平台。2015年,榮榮和映里進一步在廈門成立「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該中心面積達3,600餘平方公尺,包含展廳、+3畫廊、影像製作部、攝影教育部、攝影主題書店等,並設有三影堂攝影圖書館,也是中國第一間專以攝影書為館藏的圖書館。
三影堂攝影圖書館。(圖/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三影堂攝影圖書館的藏書最初來自於北京三影堂的藏書,計有圖書500冊,隨著廈門攝影藝術中心的成立,此批藏書也隨之移至廈門,期間透過各界捐贈,目前藏書累計逾四千冊,種類包含個人畫冊、展覽畫冊、期刊雜誌、攝影史及攝影理論等,按世界各國攝影書、當代藝術、攝影史論及技藝、阿爾勒攝影書、雜誌等進行分類。圖書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另依照館藏圖書的稀有度,榮榮也將之區分為對外公開的圖書區,以及只向會員開會的珍藏圖書區。
除了圖書館及展示空間外,三影堂亦積極發掘攝影人才與國際間的交流,包含舉辦「三影堂攝影獎」、與法國阿爾勒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合作在廈門舉辦的國際性活動「集美‧阿爾勒攝影季:國際攝影季」;開設教授暗房等實務操作課程的同時,也規畫邀請攝影家及學者傳授攝影歷史及理論、美學觀念等工作坊。(文/高愷珮)
三影堂攝影圖書館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8:00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杏林灣路476號301   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2號樓三樓
寧波Photobook Library從《假雜誌》到真圖書館
位於寧波甬江北岸,原為閒置紡織廠房園區的「8號公園」,去年在寧波市江北區政府的支持下,由北京798園區設計團隊重新規畫,將之轉變為江北的文化園區,而首家入駐的機構,是中國國內繼三影堂、影上書房之後第三家以向公眾開放、攝影圖書館為概念的「Photobook Library」。
Photobook Library外觀。(圖/Photobook Library)
Photobook Library內部一景。(圖/Photobook Library)
「一開始想做圖書館其實並不是因為什麼很宏大的原因,主要是從北京回來之後,發現自己收藏的攝影書被重複翻看的機會很少,我想:是不是能把它們陳列出來?唯有讓它們成為公共資源,它們才能重新擁有意義。」談起圖書館的發想,空間主人言由的答案一如「Photobook Library」這個名稱般素樸。曾因求學與工作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假雜誌》創辦者言由,2014年因孩子的出生而與妻兒回到家鄉寧波,隔年,他在網路上開始「假雜誌發行計畫」與「書店計畫」,持續推薦、販售國外的攝影書籍。幾項網路計畫雖受到讀者的支持與歡迎,但言由仍希望能有一處實體空間供人閱讀,將影像作品呈現於紙上。因緣際會下,假雜誌團隊今年初在8號公園內一棟兩層建築裡開了一家真的圖書館。Photobook Library的一樓為書店及展覽空間,主要推廣歐美與日本的攝影書籍、雜誌,以及配合出版計畫的策展,二樓則是工作空間與攝影圖書館。開館初期,Photobook Library約有80%是假雜誌的購書或原有藏書,20%為書店部分的展示樣書,開館後則有另一部分書籍來自國內外出版機構、學術單位的捐贈,目前Photobook Library約有一千餘冊攝影相關書籍,其中以攝影集為多數。言由表示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傳播好的作品,同時,他們也嘗試改變「圖書館」的定義;對他而言,圖書館不僅可以看書,也可以成為一處生產書、販售書的空間,並以「書」為媒介舉辦相關活動、講座與展覽,將對圖書館的想像朝向「綜合性的影像藝術機構」的方向邁進。(文/林怡秀)
Photobook Library開放時間│週一至五10:00-17:00,周末13:00-18:00地址│寧波市江北區寶馬街8號公園三號樓
香港光影作坊(Lumenvisum)讓攝影回返公共
創辦於2007年的「光影作坊」位於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中心(JCCAC)二樓,這是一棟由歷史建築翻新而成的藝術大樓,不同類別的工作室與創意空間錯落其中。光影作坊的創辦人之一謝明莊是香港著名攝影師,他與其餘三位同為攝影師的創辦人陳偉民、陳廣源與孫樹坤,將私人攝影藏書開放,開墾全新的空間。謝明莊提到香港鮮有攝影圖書室這種媒介與概念,攝影書籍棲身於不同的公共或大學圖書館與中央圖書館的藝術資源中心,亞洲藝術文獻庫有較多藏書,但仍不是對攝影書籍的專門分類。
謝明莊等人開闢了如此蹊徑,更重要的是,讓攝影圖書回到公共。攝影圖書比一般書籍價格高昂,亦難有妥善的保存,而光影作坊亦有不少價值不菲的收藏,如法蘭克(Robert Frank)的《The Americans》初版。謝明莊說到,創辦攝影圖書室的原初理念,是讓公眾能自由到此閱讀攝影圖書。
光影作坊外觀。(圖/光影作坊)
十年過去,原有的私人收藏漸漸成為一個龐大的資料庫,空間一邊做為展覽,另一邊則是圖書室與辦公室,文件與書籍堆疊成山。光影作坊現存有約兩千冊書籍,謝明莊說購書的方向是以精要為準則,例如書室集中收藏香港與中國的攝影書,他隨手取了一本由1979年出版的《自然.社會.人》,展示了改革開放初期,北京四月影會拍攝天安門「四五運動」的照片,書室也成為一個保存歷史、爬梳中港兩地攝影脈絡的匯點。此外,圖書室內亦擺放不少外地的攝影書刊以供購買,亦強調引進外地的重要論述、與本地攝影對話接軌。
攝影圖書比大眾書店更難生存,空間與租金是其最大難關。最近香港攝影書店The Salt Yard結業,反映了本地市場狹小,難以持久經營的現實。可幸光影作坊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其身處的JCCAC亦租金低廉,才能耕墾十載。謝明莊說到,若日後空間能擴展,希望可增添藏書,加強策畫部分,為讀者提供更良好的閱讀環境。(文/蔡倩怡)
光影作坊(Lumenvisum)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日11:00-13:00;14:00-18:00地址|香港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2樓十室
Lightbox攝影圖書室。(圖/Lightbox)
台北Lightbox攝影圖書室以知識開放為理念
去年5月,由藝術家曹良賓及夥伴魏蘭懿、鄭允人組成,以半年時間籌備的「Lightbox攝影圖書室」正式在台北市金門街一間小咖啡店的樓上對外開放,在此之前,曹良賓過去幾年便已持續舉辦多次攝影相關講座、工作坊活動,試圖凝聚攝影創作的相關討論,而他與友人共同發起,邀請攝影創作者針對自身創作進行對話的「PHOTO TALKS當代攝影討論會」也成為Lightbox的重要活動之一。
Lightbox的牆面上寫著一段關於1848年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敘述,文字指出這座美國第一座公共圖書館的正門上方銘刻著「Free To All」三個字,象徵「圖書館」知識自由的理念。Lightbox的成立一方面有感於台灣攝影資料的四散,關注攝影者缺乏閱讀、討論的空間,相關檔案整理與研究的狀態難有聚焦;另一方面他們亦以「圖書館」自由開放與面向公眾的特質為期許,希望以攝影出版物為主體,並在收集書籍的過程中展開自身攝影文化的整理工作。一如其他幾處攝影圖書館/室,Lightbox最初的藏書來自空間負責人的個人捐贈或少數朋友的頭香支持。開幕之初,Lightbox僅以三落書架上的攝影集向觀眾開放,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他們便收到來自各地機構、出版單位、個人的慷慨贈書,目前館內收藏已成長至2100多冊。而因團隊成員的圖書資訊專業背景,也使得Lightbox的藏書擁有更為細緻的分類與線上搜尋系統,每本出版物的歸檔除了書名、作者、出版者及分類項目,也包括捐書人、ISBN/ISSN等資訊,書籍主要以出版地區分類,後再細分為攝影集、攝影史、攝影評論、攝影雜誌、展覽/博覽會圖錄。在知識開放的理念下,Lightbox網站上有每場講座活動的投影片資源共享,同時,也在網路上展開具共寫性質的「『借問一下』:台灣攝影書單計畫」,希望以眾人之力彙整出內容更為完整的台灣攝影書單。(文/林怡秀)
Lightbox攝影圖書室開放時間│周二至六13:00-20:00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金門街5-1號3樓
林怡秀( 132篇 )
高愷珮( 13篇 )
蔡倩怡( 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