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宏圖 跨界行

張宏圖 跨界行

1982年前往紐約,那時張宏圖38歲,今日業已在西方待上將近相同的年歲時間,紐約的多元文化給予他豐沛的創作靈感…
1982年前往紐約,那時張宏圖38歲,今日業已在西方待上將近相同的年歲時間,紐約的多元文化給予他豐沛的創作靈感,但過往的重重束縛卻要透過近十年對於政治神性形象的破除與消解,才能正視自己與中國那場文革糾葛。在「毛系列」裡,生活在新世界土地上的張宏圖嘗試運用以往的「神」來幽默其已深入中國每一個人的心裡、有如無法擺脫鬼魅幽影的毛澤東形象,然而藝術家卻選擇把人形挖空,出現在被味精、口紅、鐵絲網、草或是玉米等日常生活物質所包圍起的外框之內,雖然所有的肖像都是一個空缺,但無需太久時間即能喚起觀者的記憶、感受到那個空無形象的實存,這才意識儘管文革早已遠去多年,過往的歷史傷痛竟能如此時時刻刻宰制人們的思考行為,因而「毛系列」還帶有一代中國心靈自我追尋與隔斷這樣心理障礙的癒療特質。
雖然對於毛時代的中國有著抗拒與想要掙脫之感,但一個「民族的藝術是壞的,好的藝術是民族的」見解卻讓他茅塞頓開,不再受限於中國或西方的界線,因為永遠無法與自己所來之處切斷連結,那樣僅會流於過為造作。而一旦不受東西方藩籬限制之後,張宏圖曾有段時期自覺有種使命感,應該讓更多西方人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因為當中有許多現代因素是可與塞尚(Paul Cezanne)之後的當代藝術連結起來,但多數人卻將其當作古董、束之於博物館高閣之中。
張宏圖|八大(六扇屏)一塞尚 油彩、畫布 210x427cm 2006 耿畫廊提供
張宏圖認為,「我總是對不同文化及其之間的關係有興趣。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去質疑人們傳統的審美趣味,並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去看世界。」因而他的作品核心思維,即在於將兩個來自於不同時空與文化之物潛在並置的顛覆手法,當中必須有其共同點,引起藝術家將兩者放在一起的可能性,但卻又具有矛盾衝突,才能提供人們思索,這個「新世界」是在兩種眼光、兩種方式碰撞時產生的,既是中國的古典與西方的現代,而在《青銅食具》與《青花瓷器》中,更擴充文化的概念,從「山水畫再製系列」疊加中西方兩種精英文化之餘,又增添了一層當代技術的大眾文化。中國殷商青銅器上的饕餮圖紋,被疊加在麥當勞的紙盒和刀叉上,其中,饕餮青銅是中國古代皇室的食具,麥當勞則是美國乃至於世界的大眾消費文化象徵之一,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甚至相對立的社會等級和價值觀念,而張宏圖讓二者交換角色的作法,「究竟是西方的文化侵略策略,還是中國的文化同化策略?」 對此,中國藝評家段煉認為,「也許文化侵略本身就是一個虛幻的概念,它掩蓋的是經濟和政治的侵略。」
張宏圖|麥當勞 鑄銅 2002 耿畫廊提供
在進入紐約皇后美術館的個展展室之前,便會先看見包裹於展室外牆上、高達14英呎的長城輸出影像,這是其再製2009年挖空長城的影像作品,張宏圖認為,「長城有著隔絕堵塞的功能,但我自柏林圍牆得到的理悟卻在於任何牆都應該被穿透。」名氣僅次於中國長城的柏林圍牆,雖然建造的歷史相隔千年,但卻具有同樣的功用,即劃出疆界阻隔圍牆兩邊之人,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以後,不但讓東西德就此一分為二,更讓無數家庭硬生生的被拆散,直至1989年倒塌之後,東歐共產政權亦紛紛解體,然而在該年同樣發生大規模民主運動的中國,25年過去後,卻未若德國能正視與面對隨著圍牆年代的結束,鐵幕降下,努力成為一個能為歐洲帶來新秩序的民主國家,相反的,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對於中國來說,卻是噤聲不語的一年,也是領導政府揮之不去的沉重歷史包袱,更甚之,這道箝制言論自由的「防火長牆」至今仍然矗立於中國,如同隱形的屏障,封鎖信息、不容許對於政府的批判異義。
有形疆界逐一消散淡出,而人為製造的「防火長城」阻隔雖然無法被預期立即倒下,但在柏林圍牆倒塌所見證藩籬得以穿越的積極要義中,中國的審查制度與年輕人所預期的自由,此兩股力量互相推擠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故而張宏圖指出,「我對人類悲觀,對生活樂觀……也許真正的了解與融合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理想的實現永遠是渺茫的,但我仍然會義無反顧地做下去。」
日前於耿畫廊展出的「啟程:張宏圖1985-2004 作品選」,是2013年底於高雄市立美術館所做的個人大型回顧展覽之精華濃縮版本,蒐羅了自他離開中國、定居紐約,在不同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影響下的20年創作遞嬗轉變,一共包含具代表性的「毛系列」、以電腦技術製作的《騎車的人》與混合中西文本的「山水畫再製系列」等,同時,也是做為11月受邀於美國紐約皇后美術館(Queens Museum)舉辦個人回顧展之暖身。
紐約的個展將不依照作品時間順序排列,也不會劃分為個別的主題,除了選錄過往因為場地限制而無法展出的大型聲音裝置作品,還包括現存最早作品—兩張1959年的水彩畫,以及特別著重在東西兩種不同美學觀對話交流的可能性,例如以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筆法描繪北宋畫家郭熙之代表作《早春圖》,以及以水墨技法、達摩人像風格所畫的梵谷人像畫,做為個人在美國多年生活經驗之後,以其獨特理性、觀念性的思考體現長期「混血」後對於跨疆界的文化體悟,同時,美國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也將為其出版一本匯集逾十位作者之專著,其中包括知名中國藝術史學者巫鴻、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Brooklyn Museum)策展人Eugenie Tsai、紐約獨立策展人、藝評家Lilly Wei,以及心理學家費茲傑羅(Michael Fitzgerald)從張宏圖帶有立體主義風格的作品,探究其對於中國著名象徵物之解構意涵等。
張宏圖|山水 壓克力、複合媒材、畫布 183.3x134x3.5cm 1987 耿畫廊提供
高子衿( 9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