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葉謹睿「剎那間的永恆」:虛擬數位的「彈指輕盈」與真實人生的「漫長沉重」

葉謹睿「剎那間的永恆」:虛擬數位的「彈指輕盈」與真實人生的「漫長沉重」

藝術家葉謹睿將於6月5日於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發表最新個展「剎那間的永恆:葉謹睿混合實境裝置藝術展」。藝術生涯原以繪畫創作為起點的他,在投入數位藝術創作的領域之後,在此次個展重拾了十幾年未碰的畫筆。
經歷過去來往於台灣和美國間的旅居歲月,現在幾乎以紐約為主要創作基地的台灣藝術家葉謹睿,將於6月5日於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發表最新個展「剎那間的永恆:葉謹睿混合實境裝置藝術展」。藝術生涯原以繪畫創作為起點的他,在投入數位藝術創作的領域之後,在此次個展重拾了十幾年未碰的畫筆,將繪畫這個具有實體與高類比性,且互動性相對冷調疏離的傳統媒材,與乍看之下彷彿較輕盈,並且遊走於現實與虛幻之間的數位藝術結合,而從中一來一往引申出的思考與想像,其實不只來自於葉謹睿身為藝術家對創作媒材的詮釋與掌握,更多的是來自於他身後對真實生命的經驗與想像。
葉謹睿表示,整個展覽的創作起源來自於一則哥哥傳來的訊息,告知父親確診為阿茲海默症。這個會使人忘卻過去一切的疾病,卻反而讓藝術家對其父的記憶滿滿地湧上心頭,但有趣的是,面對這波巨大的記憶狂潮,藝術家反而選擇提起畫筆,用最「慢」但想必也是最接近「心理治療」過程的方式來梳理這份衝擊,如藝術家所言,在繪製這大型的玫瑰繪畫連作的期間,他每天早上4點左右起床到工作室畫畫,有空就畫一整天,不然就畫到必須出門的時間,這樣的生活整整持續了四個月,而這段讓自己沉溺繪畫以致於忘了時間的過程,彷彿讓藝術家如被封存於時空膠囊一般,以一種近乎儀式化的創作方式,用專注和重複性的過程來讓心情達到平衡與平靜。
葉謹睿,《剎那間的永恆》,油彩、畫布,137x548cm(8件捲軸),2018。(葉謹睿提供)
不過有趣的是,葉謹睿並未選擇將這份沉重、悠長的時間感納入展演當中,反而將這些圖像以3D動態的方式呈現,讓觀者透過「說法印」(註),這個近似於互動開關的媒介以開啟兩個不同的影像:復活的玫瑰象徵的是一種我們對於過往頑固的執著,一種對生與美的執念,亦可說成是「貪執」;360 度旋轉玫瑰,則是象徵片段的記憶會美化事物的假想力,也就是虛構,甚至可以說是虛妄。由此可見,藝術家將自我如此厚重的生命經驗,轉為觀眾彈指間即可轉換兩種截然不同情緒的做法,某種程度,或許亦反映出了他面對重要親人遭逢巨變時,內心激動但卻難以對生命與命運的安排有任何抵抗能力的無力感與惆悵。
葉謹睿,《致敬:約莫1993》,油彩、畫布,135x115cm(雙連作),2018。(葉謹睿提供)
《液態蒙德里安》(Liquid Mondrian)是葉謹睿創作生涯中,另一件亦有引用繪畫創作媒介的作品。這個創作計畫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中,將荷蘭畫家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幾乎完全不帶任何具象意涵的幾何抽象繪畫,代入數位網路世界的「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當中,將色彩、線條與構圖轉化為精密計算的網路語言,藉此與蒙德里安同樣帶有濃厚理性特質的創作對話;第二階段中葉謹睿卻反其道而行,將上述繪畫轉化成的數位語言,重新繪製成實體的繪畫創作,藉此思考實體物質的物理性在進入數位科技時代之後的轉化與從中可深入發想的哲學式探索。
不過若我們將最新個展「剎那間的永恆」與《液態蒙德里安》兩相比較,亦可馬上從中發現兩者的差異之處,同樣奠基於葉謹睿同時具有繪畫與數位藝術創作能力的背景,但相較於後者單純的理性辯證,前者更多了一份生命經驗式的探討與想像。這份理性與感性的思考分野,或許是像葉謹睿這類在跨文化情境下的藝術創作者時常思考的議題,如其所言,東方世界仍有將藝術視為個人情感延伸的思維主流,但是在西方,特別是葉謹睿身處的美國紐約,當代藝術的想像除了藝術之於社會的批判功能要求之外,更需要的是要帶有能立即震懾觀者,使其達到反思的效果,因此也側重於觀念思考的理性辯證。而這兩種文化背景的交錯之下,輔以「繪畫」,這個發展迄今已經數千年的藝術媒介,以及「數位藝術」,這個發展迄今可能是最年輕的藝術媒介。東方與西方,傳統媒材與新媒體,倆倆相對,四個不同的要素,構成了屬於葉謹睿在創作生涯中不斷思索的重要課題。
葉謹睿,《剎那間的永恆》,油彩、畫布,137x548cm(8件捲軸),2018。(葉謹睿提供)
感性式的生命經驗探索,相對於當代藝術現今風行的哲學式理性辯證,真實人生的沉重,與數位科技的輕盈,彼此之間可以產生多少交集,或者說是衝突,十足令人玩味,而葉謹睿亦在「剎那間的永恆」個展中透過自我生命經驗的解析,將此議題揭示於觀者,當藝術家堪稱沉重的生命經驗,卻能成為觀眾在彈指間不斷循環的數位敘事時,這份「輕盈」與「沉重」,彼此之間如何協調、互補,值得思考,在數位科技幾乎全面進入人類生活的當下,我們也對「人文至上」千篇一律的觀點感到厭倦,而數位藝術家們,正以自我的生命經驗與創作思維,為世界釐清這個即將影響人類未來數個世代的科技與人文想像。

註 藝術家表示,「說法印」意指佛陀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時的狀態,因此,也稱「法輪印」。
剎那間的永恆:葉謹睿混合實境裝置藝術展
展期|2018.06.05-06.23
地點|國立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葉謹睿「剎那間的永恆」
藝術家葉謹睿。(葉謹睿提供)
陳飛豪( 113篇 )

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