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江大海

江大海

然而這一切都來之不易。他的背後有著遙遠的歷史。和同代的許多藝術家一樣,他曾經在長達十年間以文革的政治教育為名經…
然而這一切都來之不易。他的背後有著遙遠的歷史。和同代的許多藝術家一樣,他曾經在長達十年間以文革的政治教育為名經受了鄉村的勞動。他被迫淡忘所學,散亂了內心的私密,遠離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卻又堅持著、頑抗著。生命的一段缺失,一場痛苦的磨滅,或許正起到了和預期相反的作用,如同鋼琴家朱曉玫那樣,令他產出了具有獨特密度的作品。他的創作過程雖屬特殊,卻已鑄成典範。對於這段歷史,我們一無所知。也許畫家默然地從中汲取了力量,但他對此緘口不提,更從無怨艾。這一代人有著他們隱而不宣的英雄主義精神,令人無從臆度。
江大海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僥倖逃脫了命運的專橫擺布,因而明晰澄澈,斷然決然,乃臻於極致。堪為佐證的是他的另一特質:彷彿一類花朵,他經歷了極為緩慢的成熟期,方才綻放出珍罕的馥郁。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作品,其發展完整僅歷20餘年,此前則是一段漫長而晦暗的採納同化期。最終驟然達到的成熟境地,令人震撼於其對象的簡潔,其手法的鎮定,彷彿經受了存在的考驗之後,它忽然間抵達了目的,在合適的時刻,尋覓到了最為準確和妥帖的表達方式。而這種表達長久以來早已潛藏其中。
江大海│天宇 布面丙烯 200x400cm 2014 圖│江大海
這種無法預見的誕生令人意外。江大海的作品具有令人無法抗拒的空間展開能力,卻又極為通透;流動的色彩和聲凝固在輕靈的色滴之間。畫家以獨一無二的視覺技巧,精確而簡捷的手法,直抵他目光觸及之物的核心。在某次展覽短暫的一掠之間,在某本書迅疾翻過的幾張圖片之間,在三三兩兩尚未定型的和聲音階之間,他瞄準了那個點,它熾燃著,灼穿了一頁頁中間階段,直中靶心。如此,竇加(Degas Edgar)的單幅版畫,塞尚(Paul Cézanne)與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的風景,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的靜物,或是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ël)、克萊因(Yves Klein)與羅斯科(Mark Rothko),他稍做度測,隱約一見,便已探及根本。他覺察到了那個必然的主題,將其演化出豐富的幻變。
江大海並非為長征而生;他屬於詩人們的國度;他們擅於靈巧的捷徑,涉險而行,令人目眩。他做畫的方式是凝練的,瀕臨偶然又充滿把握,為一種書法家的直覺所主導。只是這位書法家提起筆來隨興之所趨,不惜在某個妥帖的字眼間揮寫出雲山霧罩的磅礴、雲氣昭昭的吐息、山脈淹沉的悲歌,以及那蒼然廣袤的天空,直至他的目光與之融而為一。
旅法畫家江大海應邀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穹頂展廳展出一系列近作。巨幅作品在吉美博物館頂層圓廳之中鋪展,令現場呈現教堂般沉靜與崇高的氛圍。做為中國當代繪畫界少數純抽象畫家之一,江大海的藝術創作雙重繼承了中國文人畫傳統與西方現當代繪畫傳統。他以東西方文化的交匯為滋養,從中尋求超越差異的共性,令其對話交融;以精確而簡捷的手法展現了雲霧主題的變體,同時觸及了中國古典繪畫最為纖妙的罅隙,與西方現代主義最為精微的延伸。
江大海│浩瀚 布面丙烯 200×600 cm 2015 圖│江大海
江大海 特展
展期:2016.10.19-2017.02.06
地點: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
早在2000年代初,我曾在巴黎美院的交際場合幾度與江大海超然而又敏銳的目光交會。然而與他相識已是十年之後了。幸得佳玥(Christine Cayol)引薦,我們方於北京的藝術8相遇。2014年,借由他在原中法大學舊址的展覽,我終得以真正了解他的創作。
江大海是個極為罕見的特例。他往返於中法之間,具法國公民身分,曾先後學習於中央美術學院和巴黎美術學院。做為藝術家,他在中法文化之間同時臨在,實屬少見。他的作品完全體現了這一特質,晦澀難解而又深得認可,頗受敬重卻仍超然於世。他絕非上世紀末多見的流離故國的藝術家,卻也並不屬於當今的藝術明星。他只是悠然地從一個世界遊向另一個世界。他從未將故土文化反覆利用,或將其工具化,來迎合異國情調的審美喜好,而是採取了更為內省和反思的姿態,甚至稱得上隱祕。他以均衡對稱的立場,平等地汲取著互悖相反的素養。如同某種魔力,其中竟天然地湧現出了文化的多重交會以及同源相似。但他不偏不倚、克制而樸實的風格便是此一中立性最為顯著的體現。藝術家依循故國顛沛流離的文人傳統,從中揭示了這一傳統的普遍性。因此,當我們觀看他的作品,便同時觸及了中國古典繪畫最為纖妙的罅隙,與西方現代主義最為精微的延伸。
江大海│無際 布面丙烯 200x400cm 2016 圖│江大海
顧索( 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